荥阳市信息化创新管理思路
来源:河南法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社会管理创新到底带来了什么改变?近段时间,记者在基层走访中深深体会到,社会管理创新不仅开阔了政法工作思路,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理念,也更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大局稳定。社会管理创新为政法工作注入了一剂新鲜血液,促进了工作效能最大化,也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2月15日,记者深入走访荥阳市,从政法委办公室到社区,再到乡镇、村组,所见所闻无不呈现出该市重视落实、重视服务,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思路带来的巨大改变。随着该市政法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理念的转变,服务意识的提升,得以让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平安和谐,更是让“慈善荥阳”的新名片更加响亮。

  记者 张书锋 通讯员 李向 /文图

  A

  从机关到社区普及信息化

  创新思路提升服务

  2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荥阳市委政法委,刚走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就看到综治办主任陈江山坐在电脑前传文件。他热情地接待记者坐下,向记者谈起他们运用加密信息平台,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的创新经验,并演示他们在几分钟内就将一份文件安全传达到全市几十个单位、乡镇,并可迅速看到收转情况。

  “机关单位上传下达文件工作量非常大,使用网络电子邮件传输,保密性不够;如印刷成纸质文件,逐个通知各单位来领取,非常耗时,一些偏远乡镇也无法立即领取;如遇到上报材料不符合要求,修改再送来,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太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开展。”陈江山深有感触地说。“我感觉社会管理创新更是需要从机关单位内部做起。从2009年我们就不断探索创新,从试点建设加密信息传输系统中,我们看到了好处,通过外网建立一个安全、快捷、高效加密的办公平台。自安装系统运行后,综治、平安建设50%以上的工作通过加密信息平台传输,原来两个人一天都完不成的工作,如今一个人鼠标一点,轻松完成,工作效率不仅大大提高了,办公费用也降低了。”

  据了解,目前荥阳市、乡两级近200个单位都安装了该信息传输系统,编织成一个加密信息化高效工作网络,并制定出规范工作制度,保证平台操作的安全性,实行信息发送登记备案制度、30分钟收报制度,确保信息下达的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通过平台守法各类信息近万次,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把信息化作为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务。这是荥阳市从机关到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致原则。”陈江山说。随后,他带领记者来到该市索河街道办事处建材厂社区实地查看。该社区运用流动人口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录入、摸底排查方式等,将辖区内流动人口情况全掌握,加强宣传教育,提供计生、教育、民政等贴心服务,也更好地服务了群众。建材厂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福全说:“基层工作最重要的是搞好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建设标准化综治中心

  全面维护基层稳定

  “荥阳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在农村建设标准化综治中心,搞好一站式服务,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非常重要,这也是创新农村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荥阳市综治办主任陈江山的介绍,记者来到该市高山镇综治工作中心。

  “欢迎欢迎,我带你们参观一下我们高山镇综治工作中心。”记者刚走到门口,该镇综治中心副主任付东亮就迎了上来。进入这栋两层楼,只见干净明亮的大厅里有问询处、休息区,付东亮指着房顶角落的摄像头说:“这个大厅也是信访接待厅,安装了视频、音频一体的监控设施,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接访态度,提高办事效率。”随后,他带领记者参观了位于一楼的信访接待室、社会法庭以及二楼的司法调解室、综治办等。付东亮说:“高山镇投资近70万元,建成这个集综治、信访、司法、社会法庭为一体的综治服务楼,整合了各方面力量,一站式服务,目的就是让群众少跑腿,促进各类矛盾的化解,最终效果就是促进了整个辖区社会稳定。”

  化解基层矛盾,对平安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据了解,该镇建立了专群结合的信息网络,设立信息员,每村还配备2至3名民调员,保障信息畅通,提前预警,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对不稳定因素及时上报,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记者来到在司法调解室,调解员王向东正在整理卷宗。说起纠纷调解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他也是颇有体会:“随着天气变暖,最近植树的群众也多了,可常因为一点小矛盾产生纠纷。比如,前一段高山村土地相邻的两家群众,因为一家栽的树越过了另一家的土地边界,几句话不合就吵了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了纠纷我们就得及时去调解。从邻里感情,从事实根据,用心跟群众沟通,矛盾很快化解了。把小事都解决了,大矛盾就出不了,村里自然就会和谐稳定。”

  一个人感动一群人

  打造“慈善荥阳”

  说起慈善,荥阳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该市贾峪镇综治中心主任李党伟说:“贾峪镇石棚村是个革命老区,为了维护稳定,我们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转变管理方式,以慈善促进和谐,民风淳朴,乡情浓厚,也让昔日的落后村变成了文明村。石棚村李春凤的慈善故事,也让十里八村无人不晓,她用一个人的慈善之心带动了一群人,共同维护了和谐稳定。”2月15日中午,记者辗转了十多公里山路,见到了这个人称“最美山村老太”的李春凤。

  今年54岁的李春凤,她是荥阳市贾峪镇石棚村南街村民组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她3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为残疾、智障乡亲做好事,被誉为“荥阳好人”。 在石棚村爱心超市里,记者见到李春凤正在忙碌着,超市货架上摆满衣服、粮油、生活用品等,似乎与其他超市一样,但特别之处在于,这些琳琅满目的货品都不是卖的,而是对有需要的人进行捐赠。

  从最初的只是想帮帮群众,到全身心致力于慈善,这30年来,李春凤救助贫困乡亲衣服数万件,长年救助的残疾人、智障人、重病人家庭、贫困家庭有26户、80多人。有感于李春凤的爱心,二七区爱心110慈善组织与革命老区贾峪镇石棚村结为帮扶对子。2010年,李春凤自费办起110慈善爱心超市,设立了“荥阳市革命老区春风爱心基金”,将救助范围扩大到外村、外乡镇、外县市和外来的务工人员,救助人数增至200多户、1000多人。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就汇聚成了爱。荥阳市转变社会管理方式,用慈善促进和谐,也影响了许多人,形成了 “爱心阵营”、“爱心接力”等。同时,其他慈善救助项目也相继开展,用慈善凝聚力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助力该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