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向智慧跃升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吴奇泽

  “智慧广州”的建设目标和内容

  “智慧广州”就是综合利用泛在传感网络、高速信息网、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对城市发展、运行、规划、运营、管理、服务进行新的变革和定位,形成城市新的生活、管理、服务、发展模式,实现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智慧广州”目标是引进和培育一批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催生一批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知识型领先企业,建成新一代互联网络国际枢纽、城市运行感知设施和智能处理系统,智能技术高度集中,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成为“智慧广东”发展的先行示范城市。

  归结起来,就是要建成三大枢纽:一是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建成国家国际电信出入口,打造国家电信、互联网交换中心;二是创新枢纽,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发展智慧城市核心技术及产业,成为引领智慧城市技术发展和应用创新的国际知识创新中心;三是信息服务枢纽,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庭和时尚创意设计等智慧型服务产业,打造信息集聚发布和智慧服务枢纽。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中共广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智慧树”形象地描绘了“智慧广州”生机勃勃的发展蓝图。这是广州市委在万亿元GDP这个新的发展台阶上,以全球视野、前瞻眼光、创新意识谋划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是审时度势,把握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强化创新驱动,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新战略,是我们推进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新航标。

  从“信息广州”到“智慧广州”符合城市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的演进规律,也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及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次新跃升。近两年来,广州主要启动的重点工作如下:

  (一)组织智慧城市核心技术攻关。

  以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高端芯片、高端软件、信息服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组织专项攻关。一是设立科技攻关项目,二是设立科技重大专项,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

  通过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了高端芯片、3D、LTE基站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一是稳步推进光纤到户工程。光纤到楼超过95%,光纤到户覆盖50万户。二是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完成WLAN无线接入点13万个,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大幅提升,市区覆盖率达到98.5.%。三是大力推进以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规模试验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成TD-LTE基站254个。四是启动实施“天云计划”,出台了“关于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编制。

  (三)发展智慧产业。

  以建设中国软件名城为重点,抓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2011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创新和公共平台项目共39个,带动企业投入3.9亿元。积极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发展,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1828亿元,同比增长12.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750亿元,同比增长25%。

  (四)推进智慧广州“五个一”示范工程。

  天河智慧城:完成天河智慧城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到2012年年底,智慧广州示范区(天河智慧城)主要包括:智慧广州示范基地建设、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应用示范建设、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

  市民网页:首开全国先河,建成154万个市民网页,提供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水费、电费、燃气费、移动话费、电信话费等8大类民生信息订阅服务,提供205项事项网上办理、300余项事项办事结果查询等。

  社会保障(市民)卡:广州市社会保障卡已实现劳动保障、民政、卫生、交通、公积金、文化休闲等6个业务领域9项应用。

  政府数据中心:汇集了全市自然人和法人单位的基础信息库,面向45个政府部门提供19项专业领域应用。

  城市管理服务云平台:初步完成电子政务云实验平台搭建,支撑市纪委公务车管理系统等多项应用。一期充分利用亚运会信息技术资产搭建“电子政务云计算”管理试验平台,整合现有各级政府OA系统和网站、公众服务平台向云计算服务模式迁移。二期计划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服务云计算平台,整合城市管理服务各部门的数字化系统和公共视频监控系统资源,向云计算管理和服务模式转型。

  (五)推动智能交通工程建设。

  一是构建了涵盖公交车辆智能监控调度、出租车辆智能管理服务、危险货运和散体物料运输车辆监管、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监管的交通行业智能监管体系,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对运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政府部门联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提供了有效手段。二是通过线圈、微波、电子车牌、GPS等,自动采集车辆和交通流量信息,为交通信息发布、交通诱导、交通拥堵自动报警等便民交通信息服务和政府交通管理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三是建设了城市运行智能分析与评价平台、交通仿真实验室,一方面通过对车辆和道路实时情况的掌握,“主动”分析城市交通问题并支持交通组织管理决策;另一方面通过事前对比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有效保障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

  (六)全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以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为切入点,积极组织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力争2011~2012年,每个试点区至少建设成1个以上“智慧社区”并投入使用。

  (七)大力抓好智慧乡村试点。

  以北部山区镇发展为契机,以网络覆盖为基础,以信息服务为手段,通过示范带动、政企合作,积极开展智慧乡村试点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网络化转型,助力农民实现“信息技术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