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佟文立报道
2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正式公布征求本年度第一批通信行业标准修订计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类标准”豁然在列。作为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中国属于需要申请经营许可证的“行业”,但牌照停止发放已经将近3年。
作为互联网产业的基础应用服务,自1997年以后,中国每一轮由风险投资推动的互联网业热潮都会间接推动IDC产业的繁荣。虽然中国互联网在网络规模、用户规模、业务规模等方面一直在高速发展,但作为互联网重要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一直处于规模小、能耗高、技术水平低的状态。
TGG、IEEE等国际标准组织已经对IDC相关的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而中国IDC行业“标准”严重缺失,急需从标准角度对IDC的技术、服务、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据悉,本次行业标准的制定,将研究“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编址和服务质量要求,并提出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分级体系,以适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评估”。
数据中心也是云计算的超大规模服务器集群环境。根据一项统计,中国现有大约50万个大大小小的数据中心,70%以上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无论是能效设计、计算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调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难以适应云计算时代对网络的带宽、存储的容量、计算能力的要求。
不过本次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却也客观地推动了中国云计算走向规范,虽然云计算标准在中国学术界早有呼声,但考虑到类似“三网融合”领域同样存在的非技术因素,作为“行业管理”,通信和电子两个行业依然在延续执行历史形成的法规。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要求也会对各地的云地产计划或承接国际云计算外包中心式的蓝图提供评估角度,防止出现“目标是建设国际云计算中心,结果客观变成电力出口”式的变异。以国外标准TIA-942《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为例,能源要求已经对国内电力行业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挑战,这不仅包括为达到数据中心可靠性而配柴油发电机的数量导致的成本问题,也存在对电网的污染而不被电网公司允许的可能。而美国相关行业组织正在制定的针对数据中心能源消费“绿色化”的指导原则是优先考虑光能效率的利用。
深圳市云计算产业协会副会长袁萌认为:“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曾提出的掌握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技术,形成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中国云’总体技术方案和建设标准总算迈出了第一步。不过‘建设国家级云计算平台’看来更加没有共识,培育发展云计算应用和服务产业也只能由各部门、地方和企业进行自我探索了。很高兴看到本月17日华为(微博)宣布与国家信息中心就共建‘电子政务工程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上建立政务云、桌面云示范点,并尝试电子政务与桌面云的结合,提倡无纸化办公,创新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和服务模式的消息。”
对数据中心作为后台技术需要升级换代的意义不置可否,袁萌会长认为云计算在国内的最终落地还是取决于“桌面云”的落地进度,“近日,Ubuntu桌面进行‘Remixing’,表现在桌面系统功能的增减方面,给全球IT业界的传统思想模式带来了一次很大的冲击(或撞击)。很明显的事实是,政府办公不需要商业软件包里面的所有系统功能,而且,其中还缺少某些常用的系统功能。云计算给用户带来的最直接的价值就是成本最小化,‘Remixing’模式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即最低需求,够用就行)。在上班执行公务时间,公务员打游戏、上QQ,绝不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