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亟需制度规范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政府微博在治国理政、社会管理服务中已经显示出重要作用,但存在效用问题及使用不当引发负面影响和被冒用的潜在风险。因此,应尽快建立政务微博的制度规范,以使政务微博能够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

  目前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目前党政部门和党政干部个人微博数量急剧上升,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存在随意化、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等现象,也存在因使用不当而影响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风险。

  1.发展现状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各级政府迎接微博时代”一文中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1年底,仅通过新浪和腾讯认证的各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已分别约超过2万和1.8万余个。其中新浪微博有17家政府机构、9名官员的微博粉丝数超过百万。可见政务微博的社会影响力之大,甚至有超过纸质报刊的趋势。政务微博这一民主化的新媒体形态,正在迅速影响和改变着当今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方式,在政民互动减少官民隔阂、政策宣传、社会动员、政府监督、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重要作用。

  2.存在的问题

  在政务微博数量迅猛增长、党政部门和党政干部开设微博的热情不断高涨的形势下,政务微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是界定模糊:政务微博与党政干部个人微博界定模糊,这不仅极易导致公众误将党政干部个人的观点言论作为政府官方言论,使政府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影响、党政干部个人面临言论风险,同时还使党政干部运用个人微博联系群众、与百姓交流沟通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束缚。二是功能定位不清: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同为信息化政务机制,但职责分工不明确,没有紧密配合形成系统整体性作用,存在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现象。三是缺乏统一认证、标识及安全运营管理措施:目前政务微博是分散注册在不同网络运营机构的微博平台上的,而且没有专门的政务微博标识,不仅普通民众难以识别真伪,也给政务微博监管带来不便。四是政务微博存在名存实亡,人去博空的现象,一些政务微博长时间无人更新管理,成为电子化的“僵尸”。五是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内容官本位,形式官样化,关系公众自身利益、便于公众直接解读和使用的信息不够充分。六是将政务微博作为单纯的单向信息发布工具,而没有发挥微博特有的互动性,形成政民互动交流沟通的管理服务模式,本质上只是一种信息由报纸、政府网站到政务微博的转移。

  3.潜在风险

  由于缺乏政务微博认证、标识及安全运营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政务微博的使用存在隐患和潜在风险:一是存在被冒用或盗用从而扰乱社会秩序的风险。二是存在由于言论不当、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以及信息发布和回应方式不妥当、话语体系不恰等影响党和政府公信力,造成负面社会影响的风险。如,三亚市政府新闻办微博在回应“春节宰客”事件时,称2012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实现“零投诉”的事件,就严重地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三是存在政务微博与实际工作脱节,不仅无法产生实际效用,反而因此造成人财物力等行政成本投入浪费的风险。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缺乏规范管理和体制机制支撑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今后政务微博健康发展的障碍。

  1.缺乏规范管理

  一是缺乏政务微博使用资格、权限、注册、认证、统一标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和管理;二是缺乏对政务微博在政务活动中担当的职责的明确规定;三是缺乏对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内容、程序等方面进行管理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

  2.缺乏支撑保障体制机制

  电子政务的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行政及社会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如没有政府实体体制机制改革的配合,难以取得成效。政务微博每发布一条信息,都需要众多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否则难以做到有效、准确、及时。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套完备的支撑保障体系。政务微博是一种崭新的政务活动运行模式,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政务运行模式。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变革,使其适应新模式的管理需求,为政务微博的运营提供体制支持,这样才能将政务微博与政府实体工作紧密联系起来、配合起来,在政务活动中发挥效用。

  3.缺乏对政务微博的监督、评估和跟踪反馈机制

  政务微博是政府在互联网上开设的一个“机构”、一种履行政府职能的机制,因此也应对其进行绩效评估、监督管理。

  建立政务微博的制度规范是当务之急

  规范的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应当起重要的作用:一是政民交流沟通,用以了解民情民意,进行政策宣传、解读,并引导动员民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共同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二是牵引政府实体服务,通过微博了解公众的需求,并以此作为政府实体服务(不单纯是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进行政府监督。为了使政务微博在以上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避免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规避潜在风险,应尽快建立政务微博的规范制度。

  1.建立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政务微博规范使用管理规定。对政务微博的性质、使用资格、权限等进行规定和管理,特别应对政府部门与党政干部个人开设的微博进行区分:党政部门开设的微博,为政府官方微博,旨在履行政府职责,发布或传播的信息具有权威性,须建立制度体系予以保障;党政干部个人开设的微博,为普通公民微博,旨在联系群众、调查研究,使用时须说明其言论和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政府。二是制定政务微博职责规定,明确政务微博应承担的任务,尤其应明确政务微博和政府网站各自功能、职责,使其紧密结合、协调配合。三是制定政务微博信息发布内容、发布程序、发布部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四是制定政务微博认证、标识、运营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2.通过变革为政务微博提供体制保障

  要使政务微博有效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新模式的管理运行对政府实体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变革。应将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和政府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政务微博“短平快”的特点,配合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和牵引服务等方面提高政府反映能力和回应能力。以政务微博为“听筒”和“话筒”,以政府网站为枢纽和平台整合政府职能、改革政府工作流程,构建一种公开、透明和互动的一体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通过政务微博和政府网站构建公开透明互动的一体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应遵循以下技术路线:首先以社会管理和服务对象(社会公众)为核心,进行政务微博及政府网站的功能设计(包括: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政民互动、了解民情、政策宣传引导动员、牵引服务、社会监督等);然后据此构建政府内部响应、处理、回应机制和工作流程;最后根据以上社会管理服务的内外部流程,调整原有部门职责,建立相应的支撑和保障体制机制。

  3.建立政务微博的监督管理、评估反馈机制

  一是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政务微博的履职情况、运营安全等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建立评估机制,对政务微博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社会管理服务、政府监督等方面的社会效果、公众反映等进行评估;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将以上两方面的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和机构,以及时纠正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调整和改善其功能。

  由上可见,为了使政务微博有效发挥作用、避免负面影响、规避潜在风险,应尽快建立政务微博的制度规范,将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和政府实体工作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并以政府实体体制机制的改革予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