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安康市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来源:安康政府门户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陕西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指出,陕西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架构是“两网覆盖、四库共享、两中心支撑、一平台服务”(即电子政务内网、外网覆盖省、市、县三级党政部门;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四个基础数据库全省共享;省、市两级建设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生产、处理、共享、交换数据;县级建设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面向基层服务),首次将市级电子政务建设归集到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上来,反映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升级转型,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所谓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是指统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统一管理维护和技术保障,面向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领域提供政务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在空间上由一个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一系列综合应用系统构成,是一个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系统。

    从十二五开始之所以将电子政务建设统一到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上来,也是针对过去10年电子政务建设的许多弊端提出的,回顾10多年电子政务建设历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家在十五期间启动的以“十二金”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子政务工程,这虽然大大改变了各行各业办公流程,推进了我国信息化进程,但它是各行业自上而下自建、自用、自运行维护、信息资源独享的封闭系统。其特点是按需设计,资源独享,即针对每个应用进行设计建设,每个应用需要专用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维护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业务难于整合。

    第二阶段:是2005年以后启动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工程,它将多个应用系统接入到统一的骨干传输网中。其特点是按需配置,资源共享,即多个应用可共享基础设施,使硬件所有权与应用所有权分离,从而使网络管理流程得以整合和优化,部分地避免了重复建设。

    第三阶段:是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它是统一建设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其特点是按需服务,资源虚拟化,它面向各领域根据业务需要随时提供服务。建设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和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体现,是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规范工作程序和防止腐败的需要,体现了电子政务工作从面向公务员服务向面向公共服务的转变。

    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内涵是机房环境资源共享、网络资源共享、存储资源共享、计算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安全保障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运维服务资源共享等。其基本特征是基础资源部署平台化、基础资源使用虚拟化、基础资源调度智能化、基础资源管控集中化、基础资源运维规范化。

    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核心是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内容包括机房建设:为全市各部门业务设备托管、应用托管和应用服务提供机房环境;网络建设:建设城域网并接入全省电子政务骨干网,实现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内、外网互联互通和互联网统一安全接入;存储灾备建设:建设本地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并利用省级平台作为市级的异地备份;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建设市级应用部署和运行平台,建立满足业务流程整合、数据资源隔离、数据库加解密引擎、密钥管理中心、认证管理中心的应用服务支撑平台。

    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要求:数据资源要共享省级四大基础数据库和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建设与省级同构(大比例尺)地理信息库,建设具有数据融合、交换、共享、服务的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形成面向市级各部门服务的基础数据库、共享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等;应用服务要能够满足市本级各类应用部署需求,能承载省级平台提供的公共服务应用和各领域纵向专有业务系统的应用服务在市级平台落地;安全保障要建立立体防御三层防护的安全体系(平台层、安全域和虚拟主机防护),桉照省级平台安全管理要求建设上下联动的安全管理中心;运维服务要按照统一运维要求建设市级平台运维节点;呼叫中心共享省级平台;市级平台建设监控中心、部署运维监控采集节点和服务流程管理终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为建设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综合应用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云计算技术、宽带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等信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可能。当前能够建设和已经建设的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综合应用系统包括: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由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系统、视频协商系统、语音电话系统和决策支持数据库四大系统构成。决策支持数据库存储各种应急预案、各种知识和当地GIS空间地理图像等资料。比如某地发生液氯槽车翻车事故,领导进入应急指挥大厅后首先从决策支持数据库调出液氯的有关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了解液氯性质;调出该地GIS空间地理图像,了解发生地周围建筑和人口分布情况,调出相应预案和气象资料,再根据移动指挥车传回的现场视频信号等进行综合研判,通过视频协商系统和语音电话系统进行应急指挥,通过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系统上报应急事件以及有关动态信息。实现应急指挥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快速化。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它是通过一卡通、一网通和一号通面向社会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关业务受理与办事的网络平台。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社保、救助、农业补贴、办证等。市民使用一个号码,通过一个网址登陆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申请有关业务,后台管理系统自动分配给相应部门进行办理,各类业务共用一个资金卡。实现虚拟政府,方便市民办事,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即可视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它是宽带网络技术、视频技术和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治安、交通管理、城市维修、城市卫生、市场管理、公共场所管理等的远程监控和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它统一规划城市数字摄像系统,根据需要由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将视频信号分配给有关部门,配合GIS数据库,各业务部门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

    政务服务系统。即政府信息公开和查询系统、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以及一系列部门业务应用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和查询系统和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依托政府网站站群系统开展业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电子政务内、外网实现部门内部业务办理和信息交换以及部门与部门间的信息交换。

    信用信息系统。是统一的个人和法人信用信息管理和查询系统。它将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个人和法人信用信息(登记、监管、资质认证、表彰、处罚、纳税、信贷、诉讼立结案和执行等信息)归集、整合,形成统一平台,依法面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公开和查询服务,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为工程建设、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政府资金扶持等领域提供信用评估、信用报告、信用证明等信用产品和服务。

    上述这些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和操作使用涉及许多部门,所以做好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一家牵头、统一规划、统一管维、部门共建、社会化服务”的原则,以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以部门牵头规划建设综合应用系统为重点,加强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的综合协调和资金筹措力度。建议成立安康市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建设中的方案审定、资金筹措、部门协调、人才培养、推广考核等工作。在资金筹措上按照“渠道不变、积极争取、各记其功、统一资金使用”的方式,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扶持和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力度,整体推进我市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实现我市电子政务升级转型,提升我市政务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跟上全省信息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