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商务智能的作用
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会计电算化,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来完成诸如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会计核算工作;第二阶段是会计信息化,伴随着小型机和微机的大量普及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财务软件也呈现集成化和网络化的趋势,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促进企业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工作从事后核算向管理、控制发展;第三阶段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在以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为一体,提供经营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三个时期是渐进和发展的过程,只有第三个时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信息化。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财务管理是通过营运财务资金,对价值运动及价值增值实施综合管理,而价值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进行,因此财务信息资源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为了充分挖掘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源,利用其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据国家财政部的一项统计表明,中国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已实现财务电算化,用户数据积累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企业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却不足7%。企业积累了数据却无法充分利用,或者应用这些数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及较长的时间,得到的信息往往已经滞后于当前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千差万别,有的企业的各部门使用的软件不尽相同,或者已经使用了ERP、CRM等系统,但是它们之间的数据资源不能共享,尽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仍然是“数据信息的孤岛”。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个瓶颈是信息缺乏集成,不能共享。财务人员也感到为决策者提供信息仅仅依靠财务数据是非常乏力的,必须关注传统财务数据之外的相关信息,配合已经得到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充分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有时因为财务数据的滞后性,考虑到实际的业务信息后,财务数据所能反映的结果甚至是错误的,可想而知此时仅仅是财务数据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是非常低的,正因为如此,财务信息质量不高导致了财务部门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低下;所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不能仅仅局限在财务部门,必须要和业务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有些企业已经通过ERP系统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之后,人们发现即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ERP系统也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数据预测以及敏感性分析的需求,商务智能是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的更深入的应用和更高的层次。与普通的采用联机事务处理(OLAP)信息系统不同的是商务智能采用了先进的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作为技术核心。BI不只是对历史的分析与挖掘,更重要的是用于预测未来。
商务智能系统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以下三个基本的好处:(1)集成来自不同数据源的多种数据类型;(2)提高从数据中发现新知识的能力;(3)提高预测和决策过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BI可以对企业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使企业的决策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并对制定生产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理论指导,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
综上,商务智能系统可以充分实现数据共享,帮助财务人员进行以前财务软件无法实现的多维度的数据分析,通过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建模及预测,更好地提供预测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