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管理与网络舆论危机应对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几乎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虚拟社会形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及政府行政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极有可能由于其不同于现实社会的意见表达和传播机制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毋庸讳言,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对于各级政府是一个新的挑战,如果领导干部不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来构建电子政务平台,学会网络时代的应急管理,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为此,笔者建议:

  第一,要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新特点,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对虚拟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网络虚拟社会是一个平等开放、互联互通的扁平结构的社会,网络信息交流在时间上快速及时、在空间上跨地区无国界,大部分网民是以匿名隐身、网名代号等形式存在,而且诸如博客、微博等新交流工具和渠道也不断涌现。可见,网络虚拟社会表现出扁平化的意愿表达、无限化的时空传导、虚拟化的身份认可以及常态化的技术更新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网民自由表达的意愿极有可能借助网络虚拟社会巨大的传播能力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压力。如何应对网络虚拟社会迅猛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顺势而为,统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和现实社会管理,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消除网络恐惧症,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来构建电子政务平台,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和自身执政能力。

  第二,要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和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模式,通过网络引导民众知政、议政、参政。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而正是这个集散地和放大器,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通过网络平台提升民众对政府决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实现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为此,要建立政事发布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地向广大网民公布政府相关事宜,让民众享有知情权。要建立民意搜集机制,实现问政于民。积极认真全面地搜集网民意见,作为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要建立交流互动机制,推动政民互动。避免政府单方面发布政务信息而不与网民沟通的“单向思维”,建立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实现与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

  第三,要积极防范应对网络公共舆论危机,通过科学引导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网络生态使得广大网民容易受到极端言论的影响,导致网民“群体极端化”现象的出现。如果政府应急反应不及时、回复机制不完善,极有可能加剧负面舆论的传播,从而形成公共舆论危机,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为此,要将建立常态的信息观察处理机制与特殊时期的应急反应机制相结合。随时了解网络动态,掌握网民意愿。对于网民普遍关注的事件和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要及时反馈,做好预警防范。要将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与勇于承担事件责任的约束机制相结合。及时全面掌握舆情,力争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将客观、准确的事实真相传达给网民,正确疏导负面舆论。同时,要勇于承担事件的相关责任,有效缓解危机事态。要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畅通广大网民充分表达民意的渠道和出口,重视健全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