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中央提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以来,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采访时了解到,东胜将数字城管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切入点,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2009年,东胜区被评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2010年东胜区数字城管系统获得2010年度全国建设领域信息化优质工程奖和建设领域信息化突出贡献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对东胜数字城管工作亲自做出批示。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在推进数字城管工作,东胜区能够脱颖而出,获得该项工作的全国贡献奖,一定有其独到之处。为此,记者采访了分管“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鄂尔多市东胜区委副书记赵飞录。
东胜迅速崛起催生城市管理模式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了解到,近两年,东胜提出了建设数字东胜,而数字城管则是建设数字东胜的切入点。请您介绍一下数字城管。
赵飞录:数字城管又叫“网格化城市管理”,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整个城市的事件和部件。数字城管把像道路、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
同时将城市管辖区划分为若干个无缝拼接的责任网格,每个网格内派驻一名数字城管监督员,进行12小时不间断巡查。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数字城管监督员就会及时利用手中的移动执法终端“城管通”拍摄、记录事发现场,并通过GPS定位系统定位事部件地点,发送到数字城管受理平台,受理平台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手册》的职能职责划分情况,将案卷派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按照规定的处置时限和处置标准到现场把问题处理好后,将信息反馈到受理平台接受核查。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城管是一个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理念和手段都比较先进,作为西部内陆的一个县级城市,东胜为何走在了前面?
赵飞录: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是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春风,于2005年以后迅速崛起的一座新型城市,经过5年多时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区面积由过去的15.6平方公里增加至目前的100平方公里,人口由过去不足20万增加至目前的60万,鉴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棚户区改造规模大,建成区面积不断拓展,人口急剧增加的现实状况,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东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2008年,东胜区委、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在充分借鉴外省市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提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项目按照“高位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于2009年8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10年1月进入了正式运行阶段。截至目前,系统累计受理各类城市管理类案卷28万余件,结案率达99.1%,处置率达99.8%。
服务外包破解城市“牛皮癣”管理难题
中国经济时报:城市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难点很多,比如城市“牛皮癣”就是一直困扰城市管理者的难题。这几天,我们在东胜采访时发现,东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东胜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
赵飞录:确实,乱贴乱画现象是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也是多年来困扰东胜市容市貌整治工作的一个“疑难杂症”。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4月份,东胜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具体的管理举措,从源头上清理整治类似现象。
首先,将城市“牛皮癣”管理事项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外包管理,并责成外包公司在人口密集区设置公益宣传栏1000多处,主要用于小广告的登载,登载者需缴纳适当的费用,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广告宣传栏的清洗、更换和日常管理。
其次,与几大通讯运营商达成协议,对乱贴乱画者,根据其提供的联系方式,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形式进行提醒,限期自动铲除并到区城管执法局接受处罚,每条提示短信扣除通讯费2元。
数字城管的东胜经验
中国经济时报:东胜作为全国40多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之一,是内蒙古唯一的试点城区。2010年东胜区数字城管系统获得2010年度全国建设领域信息化突出贡献奖,您怎么评价这个突出贡献奖。
赵飞录:东胜区数字城管经过两年多的管理实践,结合当地实际,逐步摸索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有很多举措在全国也是首创。
比如,我们通过在检查井内钉设井类标识牌的形式破解了权属不清的管理难题。一直以来,东胜区井盖乱扣现象比较严重,井盖和井类型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每当出现井类案卷时,往往经过好几家单位仍辨不清权属,最后只能由数字城管召集井类相关单位实地查看,才能辨认清楚井的类型。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东胜数字城管通过区委、区人民政府联合发文,要求所有涉及检查井的职能部门,限期在各自井内钉设“井类标识牌”,标识牌上注明井的类别、所属单位等信息,且在案卷结案时,要求井盖、标识牌、检查井三者类型一致才能结案,从根本上解决了井类案卷权属难辨、推诿扯皮的难题。
此外,我们通过政府补贴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破解无物业小区不好管的难题。
强有力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数字城管发挥作用的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城管平台要协调、指挥、调度30多个涉及城市管理的部门,协调和管理的难度很大,东胜区如何确保数字城管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
赵飞录:数字城管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两部分内容。系统本身只是一个城市管理电子监察系统,能否真正起作用,关键要看是否有强有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作支撑。为此,东胜采取以下几项举措,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转。
一是实现高位监督。由我兼任数字城管的实施单位东胜区监督评价中心主任,统一协调、调度、指挥36个涉及城市的部门,解决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将数字城管工作纳入东胜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使数字城管工作与部门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真正挂起钩来。
三是公开考评结果。每月将数字城管考评成绩,通过《东胜报》、“数字城管情况专报”进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由社会管理领域向社会服务领域延伸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城管作为东胜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载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东胜区将从哪些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赵飞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条块结合,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推广扁平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这一指示精神,东胜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研究制定了东胜区社会管理创新扁平化、网格化管理运行模式,深入解决当前社会管理局部工作中存在的头重脚轻、条块扯皮、督查不力的问题。
一是创新机构运行模式。在区一级成立东胜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委员会,由区人民政府区长兼任委员会主任,区委、政府其他领导兼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东胜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常设机构,由区委一名常委兼任办公室主任,将东胜区委实绩考核办与东胜区数字城管平台并入东胜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所有职能部门的实绩考核全部由东胜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实施,可以说,这个部门就有权评议一名干部工作实绩的好坏,从体制上实现了真正的高位监督和长效管理。
二是做好延伸扩面工作。按照东胜区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决定继续推进数字城管二期工程,届时将覆盖建成区100平方公里,形成“一级监督、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数字城管系统将搭建起覆盖“专业部门、街道、社区”的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实现了与23个区直部门、7个直属企业、12个街道办事处、60多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与公安、交警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共享。
三是强化媒体监督作用。与鄂尔多斯电台联合组建“东胜数字城管12319直接间”栏目,每天11:40至12:10准时播出,现场为市民答疑解难,现场责成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市民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诉求。每月开展一次专题播报活动,园林、环卫、城管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要到演播厅与市民现场互动,真正将城市管理工作推向媒体,全面接受公众监督。
四是制定管理标准规范。出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市长效管理实施办法》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实现城市管理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实施办法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明确管理标准,第二部分要明确责任划分,第三部分要明确保障措施。长效管理实施办法适用于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适用于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领导视察和“七城联创”迎检等关键时期。
五是全面整合热线资源。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着热线过多,服务质量较差、互相推诿的弊端。东胜区要尽快出台相关举措,将区长热线、劳动仲裁热线、法律援助热线、市民服务热线等专业热线统一整合到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由数字城管平台接线员进行统一受理,全社会提高服务质量。
六是继续拓展业务领域。要在借鉴数字城管成功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建设数字社区、数字医疗、数字卫生、智能楼宇系统工程,使数字化管理工作由社会管理工作向社会服务工作和民生领域转变。
在制度安排上确保数字城管有序推进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城管作为一个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各地都在摸索中推进,您觉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前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
赵飞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一项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目前国内有200多个城市在应用。但各地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机构运行模式。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这套系统的地区究竟应该成立一个什么级别的机构,统一名称叫什么,国家都没有较为统一和明确的规定,造成各地各行其是。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机构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最好以国务院文件下发各地执行,这样各地就可以从根本上破解因机构、人员编制限制的问题,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监管机构,彻底摆脱目前好多地区想做事,但苦于机构的限制、编制的限制而难做事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