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电子公共服务助力社会和谐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AshleyDavies是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商业银行策略分析师,2000年到新加坡工作至今,已成为这里的永久居民。最近,Ashley在手机上下载了新加坡政府去年6月份推出的一站式政府移动终端软件mGov@SGwww.mgov.gov.sg),并很快就对这款新软件爱不释手。通过该集成式终端,出行时,他可以定位查看不同社区的房屋交易记录;下班后,他还能通过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的掌上图书馆借阅书籍……Ashley深有感触地说:“和澳大利亚相比,新加坡政府显然更有效率。”从2009—2011年,新加坡连续3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布的“世界电子政府”排名中名列第一。正是由于新加坡建成了高度整合的全天候电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效能提升、公民参与扩大、权力运行透明,其政治的清廉高效、经济的繁荣进步、社会的安定和谐,在亚洲甚至在全球都引人瞩目。
 
第一,电子政府规划与时俱进,优化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目前,每个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通过其唯一网上身份认证——“新加坡通行证”(SingPass),可以处理超过1600项政府公共服务:缴税、购房、申请商业执照,等等。据新加坡政府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90%的民众对政府提供的电子服务质量表示满意。然而,在执政风险日趋复杂的新时代,新加坡政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性需求,特别是博客、YouTube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工具的广泛使用,迫使政府开始思考如何运用这些平台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收集民意;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意愿与日俱增,人们更加渴望参与政治、表达诉求,政府的民意基础面临着冲击。面对新挑战,新加坡政府再次以前瞻性思维,于去年7月开始实施新一代电子政府规划——《新加坡电子政务总体规划(2011—2015)》(eGov2015),这也是新加坡“智慧国2015”十年规划(iN2015)的一部分,该计划在强调优化电子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显示了收集和疏导民意、拓展民众政治参与渠道的思路。iN2015的总体愿景是建立一个与国民互动、共同创新的合作型政府,即借助信息网络营建一个政府、私营部门和公众共同努力、无缝对接的互动环境,共同创造新的服务内容和渠道,提高公共服务的内容丰富度和质量,在此基础上,政府将能更好地汇聚民智、消解风险、增进和谐。
 
第二,发挥社交网络工具功能,畅通公众政治参与渠道。目前,新加坡的宽带普及率高达82%,与互联网用户激增相伴的,是广大公民勃发的网络政治参与愿望,人们更加期望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关注公共议题、表达利益诉求、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权力运行。新加坡政府牢固树立公众的社会主体观念,高度重视社交媒体培养公民的决策意识和参与度的功能,从电子政府的建设愿景、战略目标到具体实施层面,均把公众作为全流程中政策制定、服务创新的参与者。eGov2015专门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提高公民的决策意识和参与度,将公众咨询作为政府出台或修正公共政策的重要工具,与公众建立稳定的沟通机制,以有效消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新加坡政府通过致力打造社交网络平台,如国家社交网络REACH(ReachingEveryoneforActiveCitizenry@Home),邀请国民参与更多政府事务的讨论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同时,还鼓励公民社交网络平台发展,目前,Facebook在新加坡拥有近220万用户,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新加坡政府正在酝酿实施的“众包”(Crowdsourcing),就是一个新型的民众参与工具,这是一个建立在原有民意收集平台REACH之上的移动新型平台,将被用来公开征集并选择对公共政策或社会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可以说,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新加坡政府与民众互动的重要平台。例如,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上,新加坡政府通过网络公示等多种方式让民众了解政府目标和发展愿景,增加施政的透明度,鼓励民众参与意见,使政府制定的规划目标与民众的需要愿望达到了最大程度的统一。

第三,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保障社区自治有序运行。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政府深知,国家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都依附于社区,没有全国84个社区(选区)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与整个国家的和谐。为此,新加坡政府坚持用“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统一指导,民主自治;以人为本,积极参与”的社区管理理念,致力于建设“有责任、积极并有爱心、家庭稳固”的富有凝聚力的新加坡和谐社区。新加坡长期奉行“托管式民主”,即“政府像人民的信托人,一旦在选举中受委托以负责看管人民的长期福利时,它就以独立的判断力来决定人民的长远利益,并以此作为它的政治行动的根据”。这种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民主模式,有效实现了政府对社区的科学、合理、灵活的建设和管理。新加坡推行“托管式民主”的关键,就是将政府主导、社区自治有效结合,保障政府部门与社区管理机构、基层自治组织之间职责分明、互补互协,在信息网络时代,电子政府成为新加坡实践这一民主实践的重要纽带。通过搭建电子政府平台,架设起政府与社区之间联系的桥梁,实现了新加坡政府部门与社区民众之间的畅通交流,不仅便于政府及时体察民情、汇聚民智,还便于政府根据民众需求及时、有效供给公共服务,提高政府在社区中的满意度。同时,对于加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种族和谐也起到重要作用。新加坡的电子政府平台按照用户需求设政务、市民、企业和外国人等四大门类,提供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一站式”服务,覆盖了政府98%的公共服务内容检索。目前,新加坡政府正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为社区提供更多在线“增值”业务,如居民可通过政府公开数据的一站式门户网站,查询50多个公共机构提供的5000多个公开数据集,以及通过门户网站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与各级部长进行对话等。正是由于新加坡政府有效发挥了电子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纽带作用,使各社区呈现出环境优美、物资丰富、文化娱乐事业繁荣的和谐景象。
 
第四,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推动加强各族群的国家认同。在执政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道德体系和高度的国家认同,使社会生活呈现富足而又浓厚的现代国家意识,是新加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成功方略。新加坡非常重视国家意识教育,把它看作是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主导意义的价值观体系——共同价值观。1991年,新加坡国会审议并批准了政府提出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规定以“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作为“共同价值观”的基础。共同价值观蕴涵着促进新加坡长治久安的基本精神,设定了新加坡和谐、统一、繁荣、稳定的国家意识,成为新加坡团结、凝聚民众的精神武器。在打造电子政府的进程中,新加坡依托法规制约、行业自律、媒体素养教育相结合的“三合一”网络监管机制,注重从互联网准入、渠道管理和法制建设三方面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建设,并于2009年成立网络健康指导联合委员会(TheInter-MinistryCy-berWellnessSteeringCommittee),专司网络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开辟了国家认同教育的新阵地。但新加坡政府在网络素养教育中所扮演的,并非包揽一切的“控制者”,而是宏观主导、微观放手的“协调者”角色,积极参与网络素养教育的还有社区组织、志愿团体、慈善机构以及工商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例如,公益组织“触爱社会服务社”(TOUCH,CommunityServices),坚持在学校举办网络素养讲座,受训学生人数非常可观。同时,新加坡注重把国家认同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以详尽并具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网络文化建设进行引导和规范。例如,早在1996年,新加坡就颁布了《广播法》和《互联网操作规则》这两部互联网管理的基础性法规。2005年,一名17岁的高中生颜怀旭,以“极端种族主义者”自居,在博客上发表数篇攻击其他族群的言论,被新加坡法院依法判处缓刑监视2年,且必须从事180小时社区服务,这一判决得到社会的多数支持。网络社会的和谐对新加坡巩固执政基础、挖掘公共资源以实现社会整体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卓越的公共服务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先决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职能定位的本质要求就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满意度的作用,因而,完善的公共服务是社会团结、安全、和谐的稳定器,可以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新加坡打造电子政府、优化公共服务、增进社会和谐的经验表明,政府以创新型思维和手段,向社会供给优质、高效、充足的公共服务,是政府获得社会认同、消解执政风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新加坡政府的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以创新公共服务载体、改进公共服务品质、满足公众合理诉求,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