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启动于2002年,以“中国扬州”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和空间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三大工程”为先导,全面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该市坚持从顶层设计、标准规范人手。打造基础共享应用平台,打造一批包括人口基础信息、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房管、金保工程等项目在内的国家、省级电子政务试点(重点)项目,不断扩大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然而,成绩取得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显现。
主要问题分析
(一)基础设施集约化程度不高,重复投资现象严重, 除全市统一建设的系统外,大部分系统仍然以部门、应用为单位。这就导致硬件、软件、设备到网络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投资,同时也使管理、运维工作难以控制,信息化进程难以统一。据市财政局的调查统计,40%多的单位建有自己独立的机房、单独的网络出口和服务器。但是大多只是运行一两个简单的应用系统,网络和服务器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不能充分得到应用,使信息网络资产配置无法取得实效。
(二)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标准规范不统一。 目前,我市的数据资源收集与存储仍然以部门、项目为主体,采取分散采集、分散管理,积累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得不到有效地整合,大量丰富的数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电子政务的整体推进中,一些独立应用系统,由于技术标准和管理协调机制等原因,对于信息的服务大多是单向进行,数据资源不能有效共享,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成本,建设成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目前只有42个政府部门的数据,数据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对数据的挖掘分析不够,整个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需要进一步整合更多相关部门、市民及企业相关信息数据。
(三)项目推进协调渠道不畅,相关管理有待完善,缺乏对全市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统一管理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许多跨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原信息办作为部门难以统一协调与管理,必须要由政府牵头来进行统一的协调指导电子政务建设,才就能更好地解决实施和应用中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主要建设思路
“十二五”期间,扬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在“十一五”良好基础上,要主动适应世界新形势变化和电子政务内在发展的规律,按照”稳基础、强应用、抓整合、促重构”的方针。科学布局,主动创新,主要目标和内容是:
一是完善公民和企业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高政府管控水平和保障服务民生为宗旨的电子政务建设。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移动政务”为导向,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大力拓展。无线扬州”应用,构建全要素、全时段、全覆盖的移动电子政务和谐新模式。基于云计算技术,将云运营的理念融入政府部门所需的应用服务中,形成“电子政务云”,健康、持续地提供基于基础架构、平台和应用的“云服务”。
二是统筹市县电子政务建设需求,实现电子政务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和谐发展。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实现电子政务发展由应用阶段向“互联治理”阶段的转变。
三是加强互联互通,完善统一标准,实施电子政务优化工程,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扬州市电子政务机房整体搬迁至江苏信息产业服务基地。逐步整合市级各机关部门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集约化、标准化。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建成扬州市数据资源中心,继续推进“三网、四库、十二金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打造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以“实时办理、无忧沟通、流畅政府”为目标。以“互联治理”为途径,以”移动政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扬州特色的“智能政务”,加强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规范实现绩效评估与规划相互促进。
“十二五”期间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在电子政务建设“扬州模式”的指导下取得了电子政务建设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伹一些突出的不足在“十二五“期间要充分重视。
1、电子政务建设均衡化。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要进一步下移,推进城乡信息一体化,加强各涉农系统的资源集成;积极引导基层政府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构建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就业等覆盖面广的应用项目,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均衡化,
2、电子政务应用功能化,按照建设与应用一体化策略,以电子政务应用为重点,强化电子政务项目的应用功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拓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以深化应用服务为突破。深入挖掘已有电子政务项目的潛力,着力提升电子政务应用功能化水平。
3、电子政务体系标准化,依据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立联系紧密、互相协调、层次分明、构成合理、满足需求的扬州市电子政务体系标准;加快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和管理标准制订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标准研究,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推进协调机制,进一步规范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4、电子政务合作区域化。积极融入“宁镇扬”和“泛长三角”的区域数字城市联盟。定期交流信息工作经验;开展信息资源交流,加强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度;积极推动城市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共享,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