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和利用科学技术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直接产物。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彼特(John Naisbitt)在《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人类信息社会始于1956年和1957年,主要依据两个基本标志:一是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超过蓝领工人;二是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全球卫星通信的新时代,标志着全球性的信息革命的开始。一般所认为的信息革命,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开始的新的技术革命,它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现在,其间形成了两次大的信息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一场新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和互联网络等技术综合而成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是其主要标志。电子政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
一、从政府信息化到电子政府
1.1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政府信息化是技术驱动型概念,它是指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务活动的效率和生产率。从国际上来看,过去五十年间,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主机和小型机(20世纪50-80年代初),微机加局域网(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和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三个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中应用的早期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即办公自动化和政府信息系统。前者着眼于提高办公室业务活动的效率和生产率;后者的目标则是通过对政府信息的组织和利用帮助政府履行其行政和管理的职能,并进而帮助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从整体上提高政府业务活动的有效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1.2 电子政府的产生
电子政府是管理驱动型概念。它是指政府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来重塑信息时代的政府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政府信息化的努力方向是将政府的业务过程(业务流)计算机化,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80年代中期随着微机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政府信息系统开始从计算机化原有的业务流转移至如何对原有的业务流重新设计,以便更充分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力,使政府的业务活动更精简,更有效和更合理。可以说,"业务流重新设计"为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准备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带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过去几十年间构建和开发的各种政府信息系统,除了将政府的信息向企业和居民提供之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政府面向企业和居民的各种服务在网上实现。此外,互联网还为改进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之间的互动,建立三者在信息时代的伙伴关系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因此,政府信息化不再是政府内部的事情,而是要将政府的内部业务和与外部的互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政府信息化也不再是在政府各部门的局域网内来设计和考虑的问题,而是要将其置于互联网和全球化这个大环境中来研究。由于有了全新的技术基础和一个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大环境(包括企业和居民在内的、全球化的大环境),政府面临一个重新改造的问题,
即如何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和结构进行信息化的改造,使其能够适应于信息时代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造信息时代的政府。这种改造的过程,就是"电子政务"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1.3电子政府-构造信息时代的政务
目前,电子政务的概念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之中。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与工业化的行政管理的需求和技术经济环境相呼应,已经存在了二百年以上。随着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来临,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政府的组织形态也有可能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水平的网状结构转变,减少管理的层次,以各种形式通过网络与企业和居民建立直接的联系。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将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对原有的政府形态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希望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最终构造出一个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形态。
二、国外电子政府的发展
2.1电子政府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按照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掌握的数据,1996年,全球只有不到50个政府部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到2002年,全球已经开通了5万个政府网站。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国际上著名的Accenture咨询公司,曾就2001、2002年电子政府在23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做过一个调查研究,并将这23个国家和地区按 电子政务发展的成熟程度依序分成四个类别:
创新和领先的国家:加拿大、新加坡、美国;
发展较好的国家:澳大利亚、丹麦、英国、芬兰、中国香港、德国、爱尔兰、荷兰、法国、挪威;
稳步进展的国家:新西兰、西班牙、比利时、日本;
正在打基础的国家:葡萄牙、巴西、马来西亚、意大利、南非、墨西哥。
当然,这个研究尚没有包括像中国、印度、埃及等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包括俄国与东欧一些经济转型国家。
电子政府的发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处理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业务的有效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竞争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技术确实向各级政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来建立一个能够更好地为居民和企业服务的政府,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各项决策活动的政府,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2.2 国外电子政府发展的基本特征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的各项业务,实现政府业务过程的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近五十年的历史。近五十年来,计算机在政府中的应用从数据处理开始,逐步向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是,这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自从克林顿在1993年提出电子政务的概念以来,电子政务这个提法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还是近几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影响的结果。
概而言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等主要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与民众(G-C)之间,致力于网络系统、信息渠道以及在线服务的建设,为民众提供获取更便捷、质量更佳、内容更多元化的服务;在政府与企业(G-B)之间,致力于电子商务实践,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电子商务环境,引进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在政府与政府(G-G)之间,致力于政府办公系统自动化建设,促进信息互动、信息共享以及资源整合,提高行政效率。
从美英等国家开展电子政府的情况来看,这些国家的电子政务一般都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围绕民众的需求和选择来发展和提供服务,建立"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提高政府及其服务的可接近性和易获得性;确保政府信息和服务的非排他性,消除数字隔离;注重信息的有效利用,提高信息利用率。
当前,电子政府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使人们看到了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及其在帮助政府实现与企业和居民的互动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的重视,成为继电子商务之后信息化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第二个特点是,就电子政务的内涵而言,更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包括政府对企业和对居民的服务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特点,是因为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政府内部业务过程的计算机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互联网为重新构建政府和构建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2.3 电子政府的基本业务模型
(1)电子政府的三个行为主体
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企(事)业,及居民。因此,政府的业务活动也主要围绕着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即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与企业的互动;以及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在信息化的社会中,这三个行为主体在数字世界的映射,构成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这三个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2)电子政府的五个领域
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第一个领域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第二个领域是政府面向企业的活动,第三个领域是政府对居民的活动,第四个领域是企业面向政府的活动,第五个领域是居民对政府的活动。
2.4 电子政府发展的阶段
从国外电子政府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起步阶段 - 政府信息网上发布;(2)政府与用户(企业和居民)单向互动阶段:政府主动,用户被动;(3)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4)网上事务处理阶段。
网上事务处理是以电子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一项政府业务的处理,这个阶段的实现必然导致政府机构的结构性调整,也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方式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说电子政务不是将现有的政府电子化,而是要将原有的政务改造为一个电子政务。只有这种改造实现了,电子政务才是真正地趋于成熟了。
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英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是全球公认的领跑者和创新者。以下主要介绍这几个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3.1加拿大
(1)发展概况
根据Accenture公司2002年对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进行的调查评价,加拿大名列前茅,第二名是新加坡、第三名是美国、第四名是澳大利亚。评价的标准是,信息公开化和通讯程度,政府网站的构成、用户的满意度。加拿大政府于1999年正式颁布了国家的电子政务战略计划"政府在线"(Government
On-line),提出政府要做使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模范,计划到2004年实现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为保持电子政务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加拿大政府发挥了强大的领导力作用,推行了"统一的政府"(A
Whole of Government)实施策略,以加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协同发展,力争满足公众的需求,向他们提供一体化的电子服务。2001年1月,加拿大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意义重大的改进和重新设计,目的是全面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网上服务。
(2)基本特点
第一,发挥中央政府的统一和协调作用
加拿大政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加拿大政府注重通过中央政府进行整体规划和标准制定,采用中央集权式的"自上而下"的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整个行动计划的制定与率先实施都是由联邦政府负责,将网络连接到每一个用户,从而使信息网络扩展到整个加拿大。加拿大的电子政务战略计划由国家财政部部长负责全权实施,并由国家总理亲自挂帅领导。财政部还负责跨政府和跨机构的电子政务协调发展,对各级政府、不同部门的行政界限进行充分协调,以确保"统一的政府"策略。同时,政府还委任首席信息官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整体规划和信息管理,制定最及时、统一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该体系涉及问题,包括:隐私、安全、身份认证、信息管理和采购工具等。 2001年6月,政府与私有部门签署了一项关于"安全通道"的工程合同,目标是为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发展提供通用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整个政府完成安全的、重隐私的、无缝隙的电子交易。大而全面的系统结构,和一个经过不断整合而成的电子政务架构,给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带来强有力的发展基础。
第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拿大的电子政府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后来居上,与加拿大良好的基础设施大有关系。据称目前上网最多的是加拿大人,加拿大号称是全球联网率最高的国家。全国主要城市均有高速数据网联通,通讯上网费全球最低。由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国家光纤网于2001年建成。该网的技术甚至比美国领先6个月,加拿大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优势为其发展电子政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拿大政府一直致力于确保所有的加拿大人都能享受到政府的电子服务,包括确保一些有先天上网障碍的人士比如身体上、视觉上或者听觉上有障碍的人的上网,以及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在1999年,加拿大通过"校园网"和"图书馆网"项目,成为全球第一个把国家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和学校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国家。与此同时,社区互联计划(CAP)建立了覆盖全国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8800多个公共互联网接入点。CAP计划同时还帮助人们学习互联网、发展在线技能、从事研究、交流信息、社区广告和链接政府的战略规划和服务。加拿大政府通过与CAP计划、其他社会组织和许多政府部门机构的大力协作,率先实现了"以公民为中心"、"一站式"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的目标。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强化政府服务理念
加拿大所有的网上服务,都是在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推出的,以确保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使电子政务带来的改变真正有利于加拿大公民。人们通过电子窗口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政府的各种服务,获得政府的最新消息,与政府部门直接交换信息,直接填写社会福利与保证表格,并通过网络交纳"电子化税费"。
2001年,加拿大对国家电子政府网站(www.canada.gc.ca)进行了重新设计,新设计的门户将政府所服务的群体分为:加拿大公民、加拿大企业和国际客户三类。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变过去政府网站按照部门或机构的职责来划分组织信息的形式。每一个入口严格按照主题、客户需求或者生活周期事件分类进行信息、服务传递。
为了更好地为加拿大公民服务,加拿大政府制定了能够有效利用和管理信息技术的国家策略。加拿大政府上网的策略不只是使已有的服务和信息上网,它的目标还要以客户为中心,充分理解公民、企业和国际客户的服务需求,并重新设计政府的服务。同时,使用互联网传递政府公共服务,可以增加政府运作过程中的透明度和行政效率,并且使更多的加拿大人参与到政策讨论和政府决策当中去。
(3)最新发展
加拿大政府正在规划推动的电子政府应用项目包括:
● 推动电子化的公开投标系统,使加拿大全国各地区的公司都能有同等的机会对政府采购活动投标;
● 推行单一的商业注册登记号码;
● 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系统推动"电子商务",进行政府采购、支付和税费的征收;
● 试行以电子布告栏及国际互联网络传送政府的电子文件。
电子政务带给政府有效性和责任性的巨大发展,但是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免带来一些影响。为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加拿大政府目前在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性创新措施,将共同性的需求整合成一个整合性的电子信息基本构架,这些措施包括:
● 共同性的电子邮递服务系统,连接大约15万名联邦公务员;
● 政府网络合理化方案,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供联邦政府使用的单一的、共同骨干网络,这项措施对于提供单一窗口的服务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 国际网络服务及电信与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安全等内容。
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电子政府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加拿大政府的效率。加拿大政府电子邮件传递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局域网之一,大约有2万加拿大公务员在此网上工作。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全国范围的构架,一个全国"无缝"的网络,通过政府的网络和计算机,政府可以与加拿大公民直接对话。德勤公司预计,到2002年将有40%的加拿大公众主要通过政府机构的网站享受政府服务。加拿大政府认为推进电子政务更重要的是使加拿人与世界联成一体,提升政府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使加拿大政府在21世纪数字化时代居于领先地位。
3.2美国
(1)发展概况
美国电子政务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成为全球电子政务的模板。作为电子政务的领导者,从1993年到2001年,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发布了1300多项电子政务相关的实施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子政务的发展推动了美国政府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使用信息技术重塑了政府对民众的服务流程,加强了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了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为民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受到了公民普遍的支持。
由于电子政府的实施,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 1180亿美元。在对居民和企业的服务方面,政府的200个局确立了3000条服务标准,作废了1.6万多页过时的行政法规,简化了3.1万多页规定。美国政府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花费在2002年将达到48亿美元,到2003年将达到52亿美元,其中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电子政务推广。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0%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政府网站进行事务处理。现在美国政府的网站能够提供包括办公室电话、办公地址、在线报刊、在线数据库以及外部网站链接、外语翻译、个人隐私政策、广告、安全特性、免费电话、技术服务等在内的27种功能。根据美国已出台的《政府纸张消除法案》,美国将尽可能在2003年10月以前实现政府办公的无纸化作业,以使美国公民与其政府的互动关系实现电子化,在线提供所有政府服务。
美国政府网站的成熟性在全球是最高的,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已经全部上网,所有的州一级政府也全部上网,而且几乎所有的县市已经建立有自己的站点;政府网站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效,以"人口调查站点"为例,
用户可以通过直观地图的形式,查看到州,甚至到县一级的极其详尽的统计数据,包括当地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口组成等等。当前,美国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提升行政管理绩效、鼓励更多公民使用电子服务和参政议政。
美国"电子政府"的基础架构为:建立一套共同的整合性政府运作程序,提供民众前台便捷申请服务,所有跨部门的申请事项,将会由系统自动处理,民众无需介入;提供一套共同的统一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信息方法以及服务措施,增强标准化和交互性,使政府各部门可以共享信息,减少某一部门对信息技术独特性或个别性的需求;使政府服务面对民众,渠道多元化、窗口单一化。即民众可以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各部门交互串通的"单一窗口",便可"一站到底"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2)美国电子政府的应用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全国性的、整合性的电子福利支付系统
主要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磁卡等技术,处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操作,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福利支付给受益人,实现公民足不出户就可完成同政府打交道的过程。同时,大大提高社会福利支付过程中的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取用信息服务。提供一般性的电话服务。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将设立一定的电话服务中心,公民可以用电话方式查询有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等。提供"共用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所谓"共用信息服务站",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社区设置行政自动柜员机,向公众提供获取政府及其各部门的信息以及证件执照等其它各项交易服务。这种"共用信息服务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置地点主要是在人员聚集较多的公共场所;所提供的信息经过筛选,以期望能够满足公众最需要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尽量采用简单方便的操作控制方式,减少公众使用上的障碍。提供个人电脑以及其它各种渠道的信息获取和服务,公众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上网直接与相关的政府网站连接,也可以通过数码电视等其它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的政府信息。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通过电子政务,美国政府可以提供给社会公众多项服务。包括电子化政府总体目录,电子化变更地址服务,电子化政府申请图表及文件,电子化税务处理,电子化政府咨询查询服务,多媒体及多语言的服务及公共信息键入站等。
第三,发展全国性的执法及公共安全信息网络
第四,提供跨越各级政府的纳税申报及交税处理系统
公众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税务申报,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税务的电子处理免除公众奔波之苦,提高效率,节省开支。
第五,建立国际贸易资料系统
第六,推动政府部门电子邮递系统
(3)美国电子政府发展现状有几个特点
一是网站多。美国联邦级的行政、立法、司法部门拥有独立网站自不必说,州及地方政府也拥有规模不小的网站,就连地处偏远地带的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也照样建立了网站。笔者这两日在美国政府网站中查阅,发现一家"斯波凯恩部落网站"就很有意思。这是专门介绍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东部斯波凯恩印第安人保留地的网站,那里不仅有关于该部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方面的资料,而且还有管理机构及其地址、电话等。
二是分类细。美国电子政府网中既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网站,也有国民求职、贷款、消费等方面的网站,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凡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政府有点关系的事情,总是有相关网站提供信息或服务。
三是网连网。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其实互联网只有实现了网套网、网连网,才能显示出极大的优势。美国联邦一级的部门已经实现了网套网、网连网。联邦部门的网站不只介绍本部门的情况,提供相关服务,而且将下属机构的网站相连起来。各州的网站既有全州的内容,也有州内各县、市网络的链结。此外还有全美性的"超级大网",目前美国最大的电子政务网是"第一政府网站"(www.firstgov.gov),该网站是了解美国政府的"百宝囊",是"通往所有政府信息库的大门"。从这一网站中可以搜索到的网页超过了5100万,既可链结到联邦行政、立法、司法部门的网站,也可链结到各州和地方的网站以及外国政府网站。用"第一政府网站"自己的话来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超越政府的传统界限,实现全球化的目标,将世界和美国政府的所有信息及服务联结起来"。
(4)美国电子政府已经凸显出四大功能优势
第一,扩大了政府传播信息的渠道。传统上,政府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传播信息。如今有了网站,任何人只要愿意了解,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上网查询,就能如愿以偿。以"白宫网站"为例,这里既能看到布什总统、切尼副总统的各种活动、讲话的情况,也有一些热门话题的内容。白宫网站上最近增加了两个专题,一是"白宫生活",包括布什夫妇在内的一些重头人物通过视频讲解白宫的概况,为的是纪念白宫西翼建成100周年;另一个是"伊拉克近况",介绍了布什政府对伊政策、伊拉克局势的最新进展等。
第二,扩展了政府提供服务的职能。网站可以将政府部门的各种职能公布于天下,甚至能达到事无巨细的程度。美国政府各级网站都介绍了本部门的职能以及所能提供的服务,不只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定,而且有具体部门、具体负责人的电话、传真、电子邮址等联系方式。客观上减化了官僚机制。
第三,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公民与政府的互动、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以及加强了政府管理职员的能力。比如,公民可以上网直接交税或申请贷款,纸张笔墨省了不说,车途劳累也可以免了。企业可以上网购买政府资产、债券,也可以向政府出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政府可向公务员发布各种命令、指示,甚至心有抱怨的职员也用不着为见不到更高一级主管发愁,直接发邮件就能解决问题。
第四,拉近了公民与政府间的距离。美国各级政府网站都有反馈信息一栏,任何网民都可以发表高见,政府当然也能有选择地作出回应。白宫网站就有"约见总统"一栏,一方面说明了约见所需的各种程序,另一方面提供了表格。有意者可以直接填写表格,即刻发往白宫。据统计,全美有1.4亿个网络用户,上网的家庭已达60%以上。这样一个互联网的大基地,电子政务无疑效果巨大。
但是就现在来看,电子政府并不能解决一切,更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政务模式。功能强大的电子政务仍然是现实政府的"有限虚拟"。
3.3英国
(1)发展概况
英国从1994年开始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府发展晚于美国,却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据《英国在线2001年度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1年9月,英国已经具有覆盖60%家庭的宽带接入能力;有38%的英国家庭和51%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有190万个中小企业接入了互联网,超过了英国信息化建设的预定目标。据德勤公司的调查显示,2002年英国已经有60%的政府机构的互联网服务网站已经开通或正在建设。2000年开通的英国在线网站将1000多个政府机构的信息送上了互联网,用户可以从这个网站获取就业、理财、旅行、生活等政府信息与服务。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英国政府先后制定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信息时代公共服务战略框架》和《21世纪政府电子服务》等一系列规划。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应加强跨部门的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方案时,应照顾到少数民族及残疾人的需求;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改进服务方式。为了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让尽可能多的英国家庭能够通过互联网与政府打交道,200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在五年内使每个英国家庭都能上网"的宏伟计划。
英国建立电子政府的原则是:(1)提供选择机会。顾客除接受传统的政府服务外,还可选择电子化传送政府服务的新方式。(2)获取公众信任。政府在收集和发布信息时,应遵守有关法律,保证信息收集过程的正当性,信息内容的准确性,获取公众的信任。(3)可取得性。通过信息技术连接政府各部门,建立电子化的单一窗口,以全天候快速服务,尽可能给公众提供政府服务的通道。(4)效率。强调政府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行政效率并快速回应公众的需求。(5)合理化。提供政府部门与机构间共享资源或组织功能重组的机会,以减少政府支出并简化系统。(6)公开信息。制度化信息公开,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与政府的开放性。(7)电子安全。采取相关的安全机制维护电子环境中的安全与可靠性。
加强电子政府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促进全民上网是英国信息化建设的三大基本任务。在2000年上半年,英国政府修正了电子政务的目标--到2005年,政府所有服务项目都要实现在线提供,做到所有公共服务实现全天候24小时在线提供,实现全民使用互联网。
(2)基本特点
第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虽然英国是一个联邦国家,但在电子政府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上,他们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做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协调的领导。
英国首相任命了电子大臣(e-Minister),全面领导和协调国家信息化工作,并由两名官员(内阁办公室大臣、电子商务和竞争力大臣)协助其分管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负责政府信息化的整体进程与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联邦政府各部门都相应地设立电子大臣一职,由联邦政府核心部门的电子大臣组成电子大臣委员会,该委员会为电子大臣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将原设在贸工部的电子特使(e-Envoy)职位调整到内阁办公室,并在内阁办公室下设电子特使办公室,专职负责国家信息化工作,电子特使办公室又下设若干工作组。电子特使与电子大臣一起,每月向首相汇报有关信息化的进展情况,并于年底递交信息化进展年度报告。由联邦政府各部门、授权的行政机构和地方政府指定的高级官员组成国家信息化协调委员会(e-Champions),协助电子大臣和电子特使协调国家信息化工作。
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还建立了完善的电子政务评估体系,包括电子特使和电子政府部长每月对英国首相的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汇报;电子特使办公室每半年一次的国家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英国与其他国家电子政务的比较分析报告;以及电子商务评估报告等。
第二,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全民上网
英国政府建设电子政务的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平民化"色彩较浓。政府在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既考虑到熟悉、了解信息技术的人,也充分考虑到不熟悉、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为了在2005年实现全民上网,英国政府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公民在家、在工作单位及在社区都能接入互联网,同时,开展ICT培训及建立电子终身教育系统,帮助人们掌握互联网技术,通过大力发展地方在线内容以增加更多人使用互联网。
2002年底,英国所有中小学和图书馆都已接入互联网,有效地推动英国的年轻一代掌握信息技术。政府还在全国设立1000个新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心,投入了3亿英磅对教育者进行ICT技术培训。为缩小数字鸿沟,政府还将向10万个低收入家庭出租电脑或廉价提供整修过的旧电脑,并向求职者提供免费的电脑技能培训,估计总投入将达2500万英镑。为使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都能便捷地接触到电脑、互联网、电子邮件和其他新兴的信息通信技术,英国政府建立了"英国在线中心",该中心主要是为没有上网条件的人们提供上网天地,同时,为他们提供ICT技术培训。这些中心遍布于酒吧、商业街、大学、社区中心、公共图书馆等任何一个公共人群密集的地方。到2002年,这些在线中心达到6000个。正在建立的英国在线中心的网络系统,将所有的在线中心连接起来,为公众提供终身的电子教育。同时,英国还建立了国家学习网,将许多机构与供应商连接到一起(如学校、大学、博物馆、图书馆及广播),向人们提供互联网教育。
第三,建立和开发知识管理系统
在发展电子政府的过程中,英国政府创建了全世界最为领先的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是英国各政府部门内部信息、知识交流的一个内域网,英国政府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所有政府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在同一个交互系统上进行协同工作、知识共享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传统的事务流程与处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最终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分为四期进行,并在2002年6月完工。第一期工程侧重于知识网络系统的发布,初步实现了政府各部门通过政府安全内域网,以浏览器或是其他客户端的方式实现数据检索和查阅。二期工程主要侧重于政府部门在知识网络系统的相互交流,为跨部门协同工作提供基础。第三期侧重于知识网络的管理,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第四期工程主要是推动各部门、各机构开始利用知识网络这个平台充分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政府入口"
"政府人口"是将政府部门的后台系统与前端应用系统,如政府网站、门户网等有机连接起来的中间件,是实现政府向公众能提供事务交易的服务的关键环节。"政府入口"与各部门标准一起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定。进行交易时,鉴定方式主要有两种:用户ID加密码,或是数字签名。两种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交易本身所要求的安全度。一旦交易被认定为有效与合法,将被送往相关的后台系统进行处理。公民只须凭借一个单一的用户ID,加上口令或者通过数字签名,便可登陆多个政府部门网站,当一个公民或企业在注册进行电子交易时,可以运用同一个身份认证与任何一个连接的政府部门进行安全、合法的交易,从而大大方便了客户并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为政府各部门节省了重复建设的开支。
"政府人口"确保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接受、认证并处理电子交易。 "政府人口"最初进行的交易主要是针对税务申请与支付,退税补税,税务评估,海关申报,向环境、食品部发出申请等。英国政府将在以后向公民、企业提供更多类型的交易服务。
第五,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伴随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因为,电子政务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实现政府与公民间的电子服务与电子交易,它更需要吸引公民参政议政,与政府官员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电子民主越来越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
英国政府对电子民主的发展相当积极。2000年11月,英国内阁颁布法令,宣布英国公民可以在网上对政府文件进行咨询并提出意见。这些政府文件将被放在"英国在线"门户网上,以供公民进行随时查看。同时,网站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论坛,以供公民对政府政策进行讨论。公民可以在论坛里自由地发表见解,相互交流。许多政府部门在门户网上都建立了相关部门的政策讨论专区,公民可以就感兴趣的政策法规进入各自的论坛。
为了推动电子民主的发展,英国政府还在一些地区试行电子投票,着手开展电子注册工程。主要是对公民在远程选举时进行电子注册,以确定公民是否有法定的选举权,同时,对投票人与投票结果进行记录,以顺利完成整个选举过程。该工程将开发出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电子注册标准系统,以适用于国家所有的选举,确保公民在进行远程投票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英国电子特使办公室还将联合内阁办公室以及其他部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以便共同制定出电子民主的相关法律法规。
(3)最新发展
2002年英国政府根据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确定了几个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英国政府认为:电子服务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满足用户需求。所以,他们计划在今后三年为电子服务项目注入30亿英镑资金,其中10亿英镑将用于提高刑事审判系统的效率、5亿英镑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服务、2亿英镑用来开发海关与货物税务署的电子服务项目。
鉴于地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对国家总体行动计划有着重要的影响,英国目前正在制定地方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以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帮助他们确定优先提供的服务项目、制定能够有效利用资金的计划等。目标是帮助地方政府到2005年实现在线提供相应服务。该计划涉及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电子政务的构建模块以及国家、地区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行动计划。
附:美国、加拿大、英国电子政府对比
3.4澳大利亚
(1)发展概述
澳大利亚已经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英国一起跻身于全球最为领先的几个电子政务国家。早在1972年,澳大利亚政府的海关服务署就引入了通关文件申报自动化系统,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和清关都完全通过海关服务署的在线系统完成。与此相似的还有澳大利亚税务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引入电子申报服务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澳大利亚的电子政务迅速发展。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所有适当的、可以通过电子手段进行传递的联邦服务必须在2001年底全部搬上互联网"。随后,澳大利亚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政府在线战略",核心目标是"开发更多、更好的一体化电子服务,打破政府部门在行政权限和组织机构上的屏障,以公民、企业的需求为中心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服务"。
为推动电子政务进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措施,此外,政府还成立了国家信息经济办公室(NOIE),负责电子政务的全面实施和协调发展。在公司业务的电子申报服务中,澳大利实施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政府对商界的数字证书行动,澳大利亚税务局(ATO)在2000年6月建成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这使澳大利亚大大小小的所有公司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申报他们的业务活动报告(BAS)。该电子商务平台称为电子商务界面(ECI),最终将支持ATO一系列的高容量业务交易。它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开放,提供安全和高效的服务--为公司节省了时间,降低了行政成本。在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2000年12月,联邦政府签署了一项政府上网门户的框架协议,目的是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访问方式获取政府资源。到2001年,所有适合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服务都实现了互联网传递,电子支付也在2002年成为澳大利亚政府对供应商的普遍支付手段。
在澳大利亚政府2002年7月发布的电子政务调查中声称:澳大利亚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政府使用在线技术最为领先的国家,不但如此,澳大利亚还正着手在各政府间建立一个共同的基础设施平台,以实现对公众传递一体化的电子服务。调查显示,截至2001年底,国民上网普及率已达58%。政府提供的在线服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使用政府电子服务的用户已达澳大利亚总人口的1/3,使用范围遍及社会服务到产业发展资源数据库。用户对政府的电子服务普遍反应良好。
(2)基本特点
第一,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电子政务
澳大利亚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并且将电子政务作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自1996年3月起,澳大利亚政府普遍提高了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并且于1997年
9月成立信息经济国家办公室,负责在信息经济问题方面进行协调并提供全国性的领导。国家信息经济办公室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扶助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催化剂作用。
解决安全、身份验证与保密性的问题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澳大利亚采用了公共密钥技术(PKI),制定联邦政府通用的 PKI标准,确保数字身份认证和更安全的网上交易。在2000年11月,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在线服务,主要包括以客户为中心重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网站,提高安全性和隐私性管理,以及加速采纳电子支付等。截至2000年12月,已经对商界发出了大约30万张数字证书,而6.5万多家公司已经下载了证书并积极使用。澳大利亚商业数字--数字签名证书(ABN-DSC)的理念是根据政府的要求,为实现一个使用更广泛的数字证书形成的,它以澳大利亚商业数字(ABN)为基础,以简化商业对政府、商业对商业的在线交易为目的。ABN-DSC主要用于支持商业对政府的在线交易,允许商业企业在与政府部门在线交易时使用一个身份,因此减少了企业和部门的成本以及不便。
当前,澳大利亚电子政府优先发展的项目是:通过电子政务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强信息安全、数字认证、数字证书建设、缩小数字鸿沟;实施"创新行动计划"。
第二,实施政府在线战略
2000年4月,澳大利亚政府发表"政府在线战略",强调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机会,加强与公民的交流,推动跨部门的电子服务,促进政府业务流程的在线化,尤其是支付和采购,加强政府的在线服务。
"政府在线战略"是一个基于部门的策略。即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各部门自己决定哪些服务是"适当的",以及这些服务上网的顺序及方式。国家信息经济办公室的角色之一就是与这些部门一起工作,决定什么是恰当的服务。国家信息经济办公室向它们提供指导方针,告诉它们根据什么条件可以做决定。对于大的部门和那些复杂敏感的服务,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澳大利亚政府目前提供的在线服务当中,很大部分仍然为静态信息的提供。许多政府部门将在接下来提升服务的成熟度,使服务达到互动和交易层面。
第三,实施创新行动计划
总理霍华德于2001年1月29日发表了《政府的创新行动计划--澳大利亚的实力后援》。该计划认识到信息与通讯科技(ICT)在澳大利亚经济和社会结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此政府将在5年时间内额外提供1.295亿美元用以成立一个世界一流水平的ICT卓越中心。该中心的目标是加强澳大利亚ICT的公共研究活动、培养世界级的人才以及研究成果的商业化。
(3)发展趋势
与许多政府一样,澳大利亚政府认识到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澳大利亚"政府在线战略"描绘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景:个人和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从政府那里得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和交互服务;他们将发现直接的、便利的和容易理解的电子服务,而不需要去了解政府的结构是怎样;他们对在网上与政府交易有信心;他们将发现同在线政府打交道要比个人亲自与政府打交道容易得多;他们将在互联网上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为了推动政府完整交互式在线服务,
澳大利亚政府目前已经确定了两项主要目标:实施"统一的电子政务"策略和一个协同的投资策略。
澳大利亚政府目前正着手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策略。随着各机构逐渐把许多交互式服务放在网上,一个跨越政府的协同结构难以通过元数据或门户这样的技术来实现。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结构体系来进行交易服务。政府正为下一步电子政务所需要的
IT&T体系设置一个新的流程。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已经进行了一体化政府电子区域服务的试验(TIGERS)。这项试验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进行跨部门的一体化电子服务传递,在TIGERS计划下,将试验各种方式进行跨机构和跨行政界限的一体化交易处理,以确定最适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应用程序。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政府组织需要一个更为长期的解决方案来打破传统僵硬的结构,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由于商业部门和政府都意识到互联网是服务传递渠道的另一种主流,他们都面临着检查和重新设计自己服务传递渠道战略的挑战。真正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需要新的组织形式,用户面对的是以服务为导向的服务体,而不是以管理为导向的行政体。对于澳大利亚电子政务发展来说,这将是更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3.5新加坡
(1)发展概述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公认的电子政府发展最为领先的国家。根据Accenture公司2002年的调查,新加坡与加拿大、美国一道被评为全球电子政府的"创新领先型国家"。新加坡在服务广度上仅次于美国,在服务深度上位居全球第一。
新加坡从1981年起就开始发展电子政务,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都在不遗余力推行各部门集成化、一体化的电子服务,并建立了一个高级的管理委员会,全速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1986年新加坡政府推行"国家IT计划",目标是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集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以加强国家行政部门的计算机化,力争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无站式、快速便捷的集成式服务。重点发展政府内部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并建立了三大数据中心--土地、人民与组织。在此期间,新加坡许多部门都借助TI手段,实现了从传统手工流程到自动化流程的转变。 1992年,新加坡政府发布"IT
2000计划",目标是将新加坡变为一个智能岛,成为全球性IT中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电子化交易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宽带与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IT、通信与宽带技术的逐步融合也对新加坡的国家IT计划提出了新的挑战。1999年,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一项新的计划--Infocomm
21(即面向21世纪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大力实施电子政府,推进政府公共部门充分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新加坡电子政府是电子发展应用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电子发展应用系统充分运用"新加坡一号"的高频光纤线路,同时支持信息技术基础框架来快速安全地传输大容量的数据信息,其目的在于让使用者方便地控制运作流程和计划制定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今天,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宽带网络Singapore
ONE(面向每一位公民的网络)已经到达了几乎所有的家庭、学校,以及许多公共机构与私有组织。据2000年调查数据显示,新加坡的家庭电脑拥有量的百分比为60%,互联网使用普及率已达47%,许多小孩从5岁起就在学校拥有了自己的电子账户。
新加坡电子政府最重要的目标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例如电话呼叫中心、互联网、智能卡、电视等使公众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政府服务。新加坡的政府站点www.gov.sg,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在用户交互性方面,新加坡政府在其中心站点有一个统一的可接受用户反馈的页面,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都通过这里的统一格式进行。与美国、法国等国家单独设总统的电子信箱的作法不同,新加坡的政府网站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善的在线服务功能,比如在其中心站点上,用户可以查到新加坡任意一个注册医生和诊所。中心站点内容包括政府各个部门、政府公告、事件焦点、政府在线服务、政府服务一览、站点搜索、用户反馈等。各个政府网站内容一般包括自我职能介绍、服务介绍、相关最新动态、意见问题解答等。现在,新加坡绝大多数的政府服务项目已经搬到了互联网上。在2001年调查中,有7大项的在线服务实现厂单向互动向双向互动的转变,12项在线服务实现了从双向互动阶段发展到事务处理阶段。在2002年的调查重,136项在线服务中的132项都可以部分或完全实现,服务传递的广度达到了97.1%。面向公民的门户网--电子公民中心,根据公民的需要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个人或是企业公民可以充分根据自身需求接受政府服务,而无需考虑政府机构与部门。
(2)基本特点
第一,"强政府"的发展模式
与其国家相比,新加坡有自己独特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在推动电子政府的进程中,新加坡政府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及时制定了"国家IT计划"、"IT
2000计划"、"Infocomm 21"以及"电子政府行动计划"等,分步骤重点推进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1997年,新加坡就提出:在5年内为公众通过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电子方式处理1/4的政府事务。如今,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新加坡政府充分考虑以公众和企业为中心,加强领导,作好周密的计划并配以严格的监控,不断改变政府服务的方式,整合政府的各项服务,从而提高政府信息应用能力。
新加坡的电子政府系统完全是由国家控制,没有私人参与,每年政府要花费大量资金。现在新加坡已经为未来3年电子政务的维护预留了8.7亿美元资金。但电子政务的建立也节约了一笔办公费用,估计每年可节省2300万美元。政府希望今后它每年能节约4600万美元资金。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个人所得税上税服务每年可节约34.3万美元的办公费用。每处理一笔业务节约费用1.54美元。今年已经有40%,大约50万人通过电子政务网交纳个人所得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是由政府控制的三个ISP运作的,它们负责收费和维持网络运作效率,政府设置的服务器同时封锁了所有色情和政治敏感网址。
第二,电子公民中心
电子公民中心(e-Citizen Center),1999年4月正式建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发展最为成熟的政府对公民的模式,被公认为是设计最好的、最充分考虑到居民要求的政府门户网站,在全球享有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查退休金情况还是申请奖学金,无论是为新买的摩托车上户还是填写专利申请表格,一天24小时,每时每刻公众都可以到电子公民中心的站点去完成。
电子公民中心是一个三维虚拟社区。在这里可以实现所有政府机构的信息与服务的完整集成的传递。它要求各政府各机构、各组织间打破界限,集成各项信息、流程与系统,力争向公众提供一个无缝的在线服务与事务处理。在这个社区中,人们可以完成自己的虚拟人生,而政府部门都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个站点。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招聘等等信息利部门都在你"人生之路"两边的建筑物里,在人生之路上,可以找到从出生到死亡所需要的所有政府信息。例如在"国防大厦"里面,年轻人们可以登记2年义务兵役。该网站有三大特色:第一,以人生的整个里程为依归,将物理世界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真实再现于虚拟的数字世界之中;第二,以客户为中心,为公民提供一个完整集成的电子服务包;第三,协同各部门、各机构的"一站式"、"一窗口式"服务。
它把每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需要跟政府打交道的事情全部归纳出来,然后把它分成各类并细化。比如:公民要结婚登记,公民就可以进到这个网站找结婚登记,然后它就会告诉用户应该一步一步怎么走,用户应该准备哪些文件,然后用户就在网上全部做完。这个网站对居民来讲,他根本不需要是哪个政府部门帮他做了什么事情,而他自然地顺着这个网站的引导,把他要办的事就办完了。点击进入网站后,公民就可以轻松实现在线申报税务,申请公用事业的账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等。
(3)未来发展
新加坡的电子政府计划在未来的3年里投资10亿美元,大力发展电子政务。该实施计划主要包括五大要素和六大战略方案。五大要素包括:
第一,在数字经济时代再造政府。大力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政府流程重组以及职能改变,并作出科学决策,持续创新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公共服务传递。
第二,传递完整集成的电子服务。公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更多的政府提供的在线服务。通过传递电子服务(e-Service),公共机构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电子化的信息社会,并集成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随着IT技术的大力运用,政府的目标是"尽量将一切可以放在网上的服务都放在网上"。
第三,保持政府的主动性与响应力。建立"敏感而响应的"电子政府体系,以预感新的变化趋势。系统与服务必须通过"互联网般的速度"传递,并根据客户的反应与需求作出及时响应与回馈。
第四,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新的能力与容量。公共部门不但只是大力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还要进行持续创新,并采取企业模式对政府业务流程重组与再造,并最终实现政府的变革。
第五,实现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不但要依靠技术,还要将技术进行创新,并开发出新的应用功能,保证项目管理中不采用过时的技术。
同时,电子政府的实施方案还包括六大战略方案。
第一,创造一个知识管理的工作空间。各级政府公务员必须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并能利用这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传递,进行团队协作。
第二,电子化服务传递。所有提供电子化服务传递的政府部门必须相应地实现业务流程的重组与职能再造。
第三,开展技术实验。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趋势,降低对大型项目投资作出错误决策的概率。
第四,提升政府管理绩效。在电子政府骨干网络中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与数据处理,实现政府部门的高效运作。
第五,建立自适应的、强大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通信技术、宽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趋同,同时也降低了建立一个网络化政府的成本。因此,建立一个设计完善、安全可靠、可以升级的基础设施以支持电子政府就显得极为关键。
第六,大力开展信息通信教育。大力发展对政府公共服务员的IT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服务传递。
四、国外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4.1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来看,在政府推动下,电子政务在各国都呈现阶段式发展,大多数国家发展起步时间大致相同,各国发展电子政务的目的大都集中在简化政府管理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基本上都是以满足本国人民对政府经济事务的管理和社会服务等要求为主。从国外当前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下面几个比较重要的特点:
(1)领导人的政治意愿与具体实现的结合
电子政府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不仅意味着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政府管理工具的创新,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可以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这种新的生产力工具的使用将不断改变政府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这就意味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必将引发传统官僚由于数字鸿沟而产生的对新事物的恐惧,以及基于传统观念与习惯的抵制,传统官僚体制的利益部门化所形成的"信息孤岛"也将顽强抵制信息共享。事实上,电子政务发展较好、较快的国家大都首先源于国家或政府领导人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政治意愿,和有力的领导。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领导人已经认识到电子政务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而电子政务具有向公民提供真正切实有效的服务才能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这些领导人认识到了电子政务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政治上确定了电子政务的目标并勾画了其所应实现的蓝图;同时,也落实了相应的实施部门和所需的资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明确地定义电子政务的目标,以及通过做哪些事情或完成哪些项目来达到这些目标。电子政务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洞察力、政治意愿和踏踏实实地组织实施。
(2)以用户为中心,引进"客户关系管理"技术
将公众视为政府的"客户",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是21世纪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客户关系管理"是近年来在企业界非常流行的一种通过改善与客户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掌握客户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来留住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技术。现在,这种技术也开始用于电子政务之中,帮助政府管理与其"客户",即企业和居民的关系。因为,政府比任何企业或单位都有更多的"客户",将"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到电子政务之中,可以体现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的意向来设计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这样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为有特殊需要的"客户"服务,从而建立新的、更好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在电子政务实现的早期阶段,各个政府部门的网站都是按照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过程来设计的。换句话说,是以政府结构为中心来设计政府的网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并不能提高政府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要真正的为用户服务得好,必须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的意向,即用户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来设计政府的网站。新加坡政府的电子公民(eCitizen)网站就是按照一个居民由出生到入殓的生命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所可能遇到的、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全部问题来设计的,是一个完全以居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网站。
(3)门户网站成为主要趋势
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即通过一个门户网站可以进入到政府的所有部门,或者可以进入任何一个由政府向用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对于那些需要几个政府部门同时介入才能完成的事务处理,这种门户网站对用户来说极为方便。这种通过门户网站形成的用户与政府的互动,使得对于用户来说,政府的纵横交错的官僚结构是"看不见的",或者说是"不存在的"。用户只需要在网上完成他所需要的与政府互动的事务处理,根本不需要知道在这件事情完成的过程中,他与哪些政府部门、哪些政府官员打过交道。这种通过门户网站实现用户与政府互动的形式,为政府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改造提供了一个过渡的机会。
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建立的一个这样的门户网站是FirstGov。这是庞大而复杂的美国联邦政府向居民提供的第一个简单的,便于使用的,单点进入联邦政府的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居民可以进入大约二万个联邦政府各个部门的网站,搜索大约三千万个网页。网站按行政、立法、司法提供16个主题的分类政府信息,并且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风险不大的业务处理。这个网站目前每天大约有一万二千个访问者,被浏览的网页达每日十万页以上。加拿大政府的门户网站,即www.canada.ge.ca,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将用户分为居民、企业、及非加拿大公民三类,各类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找到加拿大政府所能提供的相应的服务项目。
纵观各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状况,目前电子政务的建设主要是集中在政府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和一些网上服务。例如,在线教育、在线健康咨询、电子申办、电子报税、电子采购、电子支付、电子数据库及在线出版、公共信息站等的应用。近年来,世界各国以调整政策法规和促进政府服务电子化为突破口,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把"电子服务供给"(ESD)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纷纷制定本国的ESD目标,并且有些国家(如英国等)对服务电子化过程还有定期的监测和评估。2001年在联合国的190个成员国里,已经有88%的国家建立了政府相关网站,并实施了某种形式的电子政务服务。但是,还有25%以上的国家仅停留在提供静态的、不充足的信息性服务阶段,即仅仅是政府公开信息发布、政府机构介绍等,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亚洲、加勒比海及非洲等一些国家。而在欧洲、北美及南美等一些发达工业国家,很多都实现了互动性甚至事务性的服务,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一站式的门户网。事务处理是电子政务最核心的应用目标之一,在这个阶段,用户可以完成与政府交易的一个完整过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大都建立了单一的门户入口,英国与新加坡还采用了用户ID进入系统。在这些国家中,都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所有的内容都随着用户的需求而做出及时更新。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巴西及美国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导航门户,以便进行交易处理。
4.2 国外电子政府建设的基本经验
(1)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
从国外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央政府各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均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一个一个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固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不利于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政府的重构。
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就是要根据轻重缓急将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的业务流一个一个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既满足了政府的急需,又有利于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政府的重构。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政府重新"梳一次辫子"。把那些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的"辫子"先梳出来,先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等到按照优先顺序把"辫子"梳完了,一个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就出来了。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业务流就是要转变的政府职能;而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部门就是要调整的政府机构。
(2)遵循"慎审规划,小步快走"的战略原则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遵循"审慎规划,小步快走"的战略原则。"Think Big, Start Small,
Scale Fast"是全球对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一个原则共识,想得要大,起步要小,扩展要快。因为信息工程项目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对项目管理的要求比较高,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快、新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一步到位、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是不切实际和有害的。
"审慎规划"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期,审慎地确定电子政务长远的发展目标。这个规划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以测量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具体地说,一个政府究竟执行多少项业务(开出一张清单),哪些业务最终将要实现信息化;究竟有多少项面对居民和面向企业的服务(开出一张清单),哪些服务最终要实现上网的信息化服务?也就是建立政府的业务模型,确立信息化的目标。总的说来,规划要"大处"着眼,"远处"着眼;要有充分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小步"是要以小的项目、以容易实现的项目、效果明显的项目起步,确保"初战必胜",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快走"是在已经取得经验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系统扩张的步伐,尽快拿下这个系统所应有的全部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发展,扩大影响,在更大程度上取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3)确立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
电子政务要取得成功必须确立优先级,提出实施策略,回答在现有基础之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从实践来看,世界各国几乎无一例外地以电子税务作为电子政务的启动工程或第一优先项目。因为,电子税务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政府税收的有效性和效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的完税率。此外,电子税务还可以实现全社会最复杂的档案系统的建立,其意义更为深远。因此电子税务成为当前国际上最复杂、最成熟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展电子政务可能有很多理由和目标,在每一类目标中,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具体目标。诸如:改进对公众的服务、提高政府机构的生产力(和效率)、加强市场监管、改进优先的经济部门、改进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扩大公众的参与等。电子政务优先领域的确定,取决于一个社会具备的具体条件及其想实现的目标,必须根据一个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确定电子政务建设的优先领域。从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情况来看,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问题,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的建设。
● 从经济效益出发的优先级设定
有明显经济效益的政府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帮助政府改进对企业和居民的服务,方便企业和居民;而且有可能帮助政府增加收入或外来投资,从而有可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再积累和提供资金。我国的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的成功是这类项目的典型例子。北京市开发的网上企业登记注册审批系统则是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的典型例子。从目前国际上电子政务的发展来看,许多政府都将与增加税收有关的系统列为电子政务工程的第一优先。
● 从社会效益出发的优先级设定
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的电子政务项目,包括面向居民的各种服务系统如出生、死亡、婚姻、迁徙等,居民身份证、护照发放系统,自行车、汽车执照和驾照发放系统,社会保障系统,如失业补贴发放、求职援助等等,街道的各种服务和管理系统,土地和住房的注册登记系统,公共教育和文化系统,医疗与保健系统,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系统等。
这类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的电子政府项目有些能收回投资,有些则不一定能收回投资。这些项目经济效益虽然未必明显,却可以使老百姓感到生活安全、安定,政府的服务方便、有效,居民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和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因而,这类项目可以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使老百姓支持政府,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为政府争取更多的政治支持。
● 从政府自身建设出发的优先级设定
信息化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一个有力的工具。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政府管理工具的创新,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可以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观察电子政务的各种项目,可以列举以下几类:
第一,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如国防、安全、情报系统。首脑机关(党中央、国务院等)的各种监控系统,各种公文流动管理系统,内部通信系统,决策信息系统,信息与知识管理系统等。
第二,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反腐倡廉:如各种内部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电子采购系统、政府工程招、投标系统等。
第三,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如各种法律信息系统、政令信息系统、文件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等。
(4)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发展电子政府
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经验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除了信息系统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及安全标准之外,我们还需要特别重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如果每个政府部门或机构都按照自己的要求各自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后果则难以设想。
要实现电子政府的标准化,关键在于政府业务过程的规范化及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因此,在研究电子政府的发展时,政府的各个主管部门都需要下大力气辨识哪些是本部门电子政务的关键"零部件",研究这些"零部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并以此一方面推动本部门的管理向规范化和标准化靠拢,另一方面也引导和促进与本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有关的信息化设备制造业和软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电子政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不一定都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有些可以通过技术政策来引导和推进,有些则依赖于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占有份额大的产品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或规范。可以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将主要的政府信息系统要素分包或统包给合格的企业。在系统原型开发出来以后,通过鉴定和评估,形成该类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家标准(或试用标准)或范本,以不同的规模和价格向全国各级大大小小的政府部门提供成套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并开展培训和推广应用。系统建成之后的升级和维护,也可以由该系统的承包企业负责。
(5)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
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这方面,美国亚里桑那州提供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例子。这个州的交通局将全州的汽车驾驶执照的发放系统完全承包给了IBM公司。州政府不拿一分钱,从系统设计,硬、软件的购买,系统的集成,直到系统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州政府都不出钱,一概由IBM 负责。条件是IBM 从每个驾驶执照的发放中收一个美元。这个系统建成以前,居民到交通局办驾照的平均等待时间是45分钟,州政府为发放每一个驾照要付出6.6美元。系统建成以后,居民在网上办驾照的平均时间是3分钟,而州政府为发放每一个驾照所付的支出降至1.6美元。
这个例子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在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不一定就是要政府投资。融资的渠道很多,政府没有钱也一样可以办事。不仅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具有很大的潜力,居民也是电子政务的一个"财源"。设计得好,可以做到政府,企业,居民三赢,皆大欢喜。如果再有银行的介入,可以做的文章实在很多。第二,政府和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政府擅长的是政府自身的业务,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企业的专长。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任务是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而不是建立一支队伍去搞系统开发,扬了自己之短而避了企业之长。
(6)加强电子政府的安全管理
首先要进行安全、成本、效率之间的权衡。不同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对于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将安全问题绝对化,不是"越安全越好"。一个门需要几把锁,取决于门里放了什么东西。显然,锁越多,"安全"的成本就越高,门的使用效率就越低。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系统要求,实现"恰到好处"的安全。换言之,在设计系统安全措施的时候,必须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权重,并求得适度的平衡。
其次,要根据安全标准,进行安全评估,制定有效的安全政策。任何系统在可行性论证阶段都必须依据电子政务安全评估的标准程序,进行安全评估。什么系统需要专网,什么系统不需要专网;什么系统需要加密措施,什么系统不需要加密措施,应该通过系统的安全评估来确定。安全评估应该从政治上,经济上,技术上回答系统中的信息究竟有多么重要;在安全上究竟受到哪些潜在的威胁;这些威胁有多么严重;如果信息或系统受到侵害将造成什么后果;对这些后果进行补救的代价是什么,等等。只有通过系统的安全评估,才能确定系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措施。
在安全评估的基础上产生政府对于电子政府的安全政策。这个政策需要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分类;与安全等级相应的安全措施的要求;对参与系统开发和运行的企业(特别是外企)的要求、限制和约束;系统安全的审计;安全问题的报告制度和程序;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应急措施;等等。
在电子政府安全政策的指导下,需要制订具体的,对每一个安全等级的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系统的安全,运行的规范,及系统的物理安全等等。有了这个标准,每一个政府信息系统只要"对号入座",参照标准执行即可。这样,不仅有利于安全管理,还可以节省各部门和系统在安全问题上耗费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每一个政府信息系统在建成和运行的过程中,都应该接受有关部门的安全审计,以确保政府的安全政策和安全标准得到落实。
4.3电子政府发展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遇到两个主要的难点。第一个难点是电子政务的一体化问题,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由于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要实现部门之间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国外的经验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需求来看,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比较有利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换言之,就电子政务的建设而言,"中央集权"对国家比较有利。
第二个难点是所谓数字鸿沟问题。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互联网为其基础设施,而电子政务也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上互联网呢?如果不能做到居民普遍上网,那么电子政务只能是为少数人提供了方便和服务。这将使社会的强势团体更强,而弱势团体更弱,并因而强化了社会的不均。事实上,那些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如社会救济)往往可能正是那些无法上网的人。
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府的发展中还面临两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其一是所谓个人隐私问题,许多居民担心自己的数据都交给政府之后,个人的隐私是否还有保障。去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65%的居民希望电子政务发展的步伐放慢一点,主要的顾虑就是担心隐私无法得到妥善的保护。另一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则是安全和认证问题,特别是由第三方完成的认证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与技术密切相关,但是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怎样通过各种努力来建立可靠的认证系统并在实践中赢得公众的信心的问题。
4.4 未来电子政府发展趋势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互联网为民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为运用"公共信息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民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民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满足民众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民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层面。为保障"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世界各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并授予相应权利,作为执行部门来负责"电子政务"的开展。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发展,"电子政务"也将由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能型政府。
(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国政府将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努力缩小"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差距,使得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政府电子服务的权利,尤其是那些非常关键的服务,避免新的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新障碍。因此各国在"电子政务"的开展过程中将注重普及城乡宽带网络建设与信息教育,使信息应用普及社会每个阶层和每个地理区域,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
(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所谓电子民主,就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民主过程中价值理念、政治观点或其他个人意见等的交流和反映。电子民主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在线选举、民意调查、选举人与被选举人的电子交流、在线政务公开、在线立法、公众参与等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传统政府理念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电子民主的发展不仅仅能使民众有效监督政府决策,促进政府勤政廉政,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且也能反映"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导向。当然,要把这种"民主"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主要参考资料:
1、 周宏仁、唐铁汉,《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2、 游五洋、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