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业危机启示录 云计算何时破茧
来源:IT168 更新时间:2012-04-13

四川是我国多晶硅产能最集中的地区,工信部公示首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20家多晶硅企业名单中四川就占有6家。然而目前仅四川多晶硅生产商现在仅余2家仍维持生产,其余全部停产。今年3月,国家工信部开始介入此事,召集多晶硅企业代表研究对策。

早期由于新能源的兴起,光伏企业大规模扩张,四川地区仅首批准入的6家多晶硅厂商新光硅业、东气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总产能就高达近2万吨。而后遭遇欧债危机和美国、印度先后对中国光伏发起双反,国产光伏出现供大于需的情况,本次工信部的介入让太阳能产业面临洗牌。

多晶硅VS云计算:

今天的云计算与面临洗牌的多晶硅产业有太多相似之处,同是新兴科技产业,受到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倚赖本地资源与能源,并且发展前期需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当多晶硅产业陷入过量扩张及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低谷,亟待行业创新与变革之际,也为云计算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思考。

云计算的扩张:

2008年到2011年间,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云计算产业园区开始在国内遍地开花,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量、面积都急速扩张。

据ICTresearch研究,我国三年来每年新增数据中心面积在800万平方米左右,新增数据中心个数在3万左右。

08-10年间新增数据中心

浙江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有58.8万个数据中心。除三个主要国际带宽出口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外,二线城市以数据中心为主的云计算产业园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由于对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多晶硅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最先开始大规模扩产。目前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的快速扩张过程正与光伏产业的初期发展极其类似。

合理建设,避免过热

世纪互联李志霄曾提出,云计算服务商必须具备技术、带宽、能源、创新应用、巨大的用户市场以及强大的外包服务能力,六大优势至少一项,才有可能发展云计算。云计算绝不仅仅是建设数据中心,地方政府发展云计算需要这六把尺仔细衡量。

微软的数据中心遍布全球,在美国的芝加哥和圣安东尼市、爱尔兰的都柏林、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以及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都建有数据中心。这些基础设施的所在地或者是交通枢纽,或者是科技重镇,或者地处寒冷之地。反观国内的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选址需与合当地气候、能源条件、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合理的规划,避免出现与光伏企业相似的过快扩张,从而导致供大于求最终大量重复建设资源被闲置的状况。

电费是多晶硅行业的主要成本之一,占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的40%左右。电力成本的持续升高使得多晶硅生产商的利润持续下降,当国际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产品利润则降到更低。相似的情况还有云计算,电力成本几乎占到云计算数据中心成本的50%-70%,使用云计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企业IT成本,因此使用绿色节能技术按需规划,避免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政务、物联网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每一次供大于需的都是行业即将洗牌的时候。”世纪互联李志霄博士认为多晶硅行业即将开始新的变革,而云计算的这场变革也将在1-2年之内到来。“基础设施每一次有过热迹象时都将推动互联网在1-2年内有新一轮的发展。”

赛迪咨询《云计算战略研究系列》预测,未来3年,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在中国市场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市场规模也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5%。

世纪互联李志霄博士指出,未来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相关的物联网等方向将是云计算最先落地的领域,同时也将推动对数据中心的新一轮需求。这一拐点或将于明后年到来。“目前国内的数据中心仍处于建设期,也是进行顶层规划的最佳时机。如果盲目增长,未来一到两年云计算基础设施将现过剩现象,参考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前例,届时国家将不得不进行强制干预,重新全盘统筹。”


世纪互联(Nasdaq:VNET):
  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 Group, Inc. 简称世纪互联)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电信中立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世纪互联在国内33个城市运营63家数据中心,这些基础设施均由高质量的数据中心和庞大的数据传输网络组成。其中包括所有中国大型互联网中心,一共管理有超过7,816个机柜,为超过1,500家客户提供服务,客户横跨多个领域,涵盖互联网企业、政府机构、大型蓝筹股企业及中小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