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新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模式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部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从哪里入手、在哪里突破?除了体制编制、武器装备等基本要素,创新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模式是关键所在。

  ●创新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模式的实质,是聚焦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巩固和提高,激发和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胜战活力。

  ●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模式创新,源自于对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规律的洞悉把握,重生于对传统训练模式的除旧布新。

  ●找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突破口——

  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部队而言重在顺势而动、因机求变,积极创新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模式,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所需要的新质战斗力。

  创新训练模式是必须面对的新的时代课题

  仗在信息化条件下打、兵就必须在信息化条件下练。新质战斗力接续旧质战斗力,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模式取代机械化半机械化条件下训练模式,已是信息时代的客观必然。

  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军把握方向、基于能力、任务牵引、适应发展的训练指导,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创新基因,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从把握方向要求考量,军事服从政治,坚定正确方向,是我军训练的根本特色。新的历史时期,胡主席提出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明晰了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局总纲”和“必由之路”,也为军事训练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时不我待,必须紧紧扭住军事训练这个整合军队建设各项成果并使之转化为战斗力的关键要素,通过训练模式创新的实践率先突破。从基于能力目标着眼,基于能力是军事训练的本质要求,也是谋划指导训练的逻辑起点。能力从何而来?对30多年未经战事、缺乏作战实践的我军来说,训练是能力形成的重要抓手和根本途径。信息化条件下,基于能力的核心要义在于生成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按照“路线图”尽快弥补短板和弱项,通过创新训练模式加快提升新质战斗力是当务之急。当前,日益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以及日渐增多的非传统、非常态潜在威胁,特别是日渐紧迫的军事斗争准备要求,大大拓展了任务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履行历史使命强制性地要求军事训练加快转型步伐,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砺剑铸盾。从适应发展规律开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质的改变,这些内部因素决定了训练转变的必然;世界主要国家军队主动适应发展变化,加快作战和训练转型,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实践,这些外部条件支撑起训练转变的格局。内因和外因双重因素的发酵助力,使军事训练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稳中求进中找准传承与弘扬的接续点,在率先实践中涤荡积淀的发展大势不可阻挡。

  把握这样的认知脉络,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当战争形态演进将军事训练逼向信息化、军队建设发展将军事训练推向信息化、使命任务拓展将军事训练引向信息化之际,旧训练模式的解构、新训练模式的重塑已经迫在眉睫,驻足观望只会踯躅不前,消极等待只能痛失良机,“必须转、全面转、加快转,在转变中传承弘扬优良传统”,理应成为高度共识与普遍自觉;持续推进、纵深攻坚,扭转点上突破快、全面推开慢、整体不平衡的发展格局,理应成为深化训练改革的主体实践。应对训练模式创新的客观必然,必须有效破除思想的迷雾,增强创新的责任感,走出创新模式是顶层的事、与己无关等认识误区;增强创新模式的紧迫感,跳出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惯性使然、惰性使然的屏护遮障。增强立足自身、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底气、决心和韧劲,防止和纠正把训练模式创新当口号喊、当标签用,真正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追求转变的成效。

  创新训练模式的本质内涵和运行机理

  训练模式是军事训练的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是对一定时期训练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抽象概括,表现为对指导理念、训练目标、运行方式、训练内容、组训方法、训练管理和训练保障等要素的制度性安排。训练模式总是随着时代变迁、沿着一定轨迹,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递进跃升。

  从认知层面解析,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模式,是指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训练组织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是对信息化条件下训练发展的主动设计和科学规划。其鲜明特征可概括为七个基本:基本目标是生成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即生成基于信息系统的预警侦察、指挥控制、精确打击、远程机动、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等能力指标,实现体系作战能力的综合提升。基本指导是信息主导、火力主战、体系对抗、联合制胜,更加重视发挥信息对训练的主导和支撑作用,强调火力主战下体系作战能力的整体运用,谋求联合制胜综合作战效能。基本要求是实现人的信息化,强调人与武器有机结合,使武装的人与信息系统有机结合成为体系的人;强调人与复杂战场环境特别是复杂网络电磁环境相适应,使体系的人成为主导战场的人。基本规律是从系统到要素再到系统,打破逐级训练、逐级合成的一般规律,发展从个体能力到子系统能力、从单一系统能力直至体系能力跃升的特殊规律,通过单个武器平台系统训练,到要素、单元的体系集成训练,聚能形成综合作战能力。基本环节是单装终端抓标准、单元要素抓集成、作战体系抓融合,循着从终端基础到单元要素再到作战体系螺旋上升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链路,以单装终端为基础、单元要素为重点、体系融合为目标,构建训练运行与能力生成的闭合回路。基本方法是体系化、对抗化、实战化训练考核,强调瞄准强敌对手自主对抗、构设复杂情况练兵铸魂,走开终端基础自训、系统组网分训、模块编组合训、单元集成联训的体系化训练路子,推行多课目连贯、多内容融合、多能力综合及成单元成体系联动考、基于信息系统整体考、全程对抗检验量化评估考的考核模式。基本手段是基地、模拟和网络训练,发挥基地的舞台、模拟的手段、网络的支撑作用,利用网络的联通性和渗透性,将基地训练、模拟训练、网络训练融为一体,多手段并举、多区域联动、多方式并行,营造训练模式运行的良好环境。

  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模式,结构主轴应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基”,以体系融合为“经”,以各系统要素集成为“纬”,以全系统全要素联合训练引领各军兵种、各层次训练发展。主要应包括六个要素:训练内容着眼基于信息系统聚能增效优选优化,在作战任务分解细化基础上进行组合,突出主战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技战术训练,突出作战单元要素融合集成训练,注重战法成果向体系作战能力转化固化。训练方式围绕信息流程和指挥流程,从一体化指挥平台到作战平台,从侦察监视预警系统到其它要素系统,从陆海空二炮基本作战单元到三军联合作战体系,探索不脱离现有编制、采取模块化组合的编成编组,基于信息系统练单元合成、练要素集成、练体系融合的路子。训练环境着眼全域、全频、全维和联合作战要求,由平面视角、有形空间转向立体视角、无形空间,着力构建以复杂电磁环境为重点的复杂战场环境。训练标准由机械化半机械化条件下单个人员、建制单位的技战术标准,转向信息化条件下主要作战人员、单装、平台、单元、要素、系统的素质能力和体系能力标准,尤其要尽快细化关键岗位、主要作战平台的能力素质指标。训练评估围绕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由重落实效果的考核式评估转向重体系能力检验的基地化、对抗化、实战化演习检讨式评估,切实达到以评促训、以评促建的目的。训练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旧有束缚,以作战任务作为联训机制导向,对同一作战方向的三军部队,将相同任务细化、重难点问题转化为具体训练课题,谁主战谁主训,互相配合轮换施训,探索建立陆海空三军联合、战略战役战术三级联动、部队院校科研机构三家互补、军政军警军民三方协作的运行方式。

  创新训练模式需要深化训练转变实践

  在“十二五”时期训练改革目标任务已然明确、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蓝图已然绘就的情况下,创新训练模式必须自上而下搞好设计、自下而上创新实践、上下结合推进发展。

  以体系能力生成牵引模式创新。遵从军事训练内在逻辑,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改变目前单纯以课题分类和战役战术层次分层分类的周期定位,确立以主战平台(终端)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为基准点,以单元要素集成为关节点,以体系作战能力生成为目标点,遵循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生成基本规律的阶段定向。总体上可延续以往以一个自然年为训练周期的做法,将年度训练划分为单个人员训练、分队整体与要素集成训练、单元合成与体系融合训练、训练转换期4个阶段。单个人员训练阶段,主要区分对象进行分级分类训练,在岗位精练、专业专攻中做到操作娴熟、技艺精湛,为嵌入单元、要素打造标准的“计量要件”;分队整体与要素集成训练阶段,主要进行分队战术训练、兵种专业协同训练和作战要素集成训练;单元合成与体系融合训练阶段,主要开展作战单元合成训练,担负联合训练任务的部队组织完成联合训练;训练转换期主要进行难点课目、重点人员、核心要素的复补训,干部骨干集训、装备换季保养、训练等级评定、翌年训练筹划准备等。需要强调的是,陆军部队应借鉴海空军做法,实行主要战斗岗位和战斗支援岗位先训后补、先考后用、训练转换期先进后退,使训练编组得到充分保证。

  以组训方式变革推动模式创新。围绕能力如何构成、训练如何编组、怎么组织实施等训练模式创新的关键问题,紧紧扭住单装(终端)标准分级训练、要素训练、单元训练、体系训练这些新的组训方式,把全盘搞活。单装(终端)标准分级训练,采取专业专攻、岗位精练、严抠细训、过关升级等方法,以作战部队指挥岗位、参谋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梳理部队各类岗位,分类建立单个人员岗位军事素质标准体系,明确岗位军事素质的主要评价点,规范细化训练内容、时间、方法和标准,构建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职能衔接的训练体系,依据标准体系分层实施。要素集成训练,以增强专业系统功能为重点,重点抓好指挥信息流程的横向融合训练。基本方法是统分结合。“分”是抓好单一作战要素的集成训练;“统”是在完成单要素集成训练基础上,以使命课题为牵引,将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网电对抗、综合保障等要素灵活组合,互为条件,在系统互通、行动互动中实现作战力量的融合。单元合成训练,按照编组力量、组网搭台、响应联调、要素单元联动、指挥流程循环、实战化运用的方法步骤,以信息系统组网联调、情报信息融合处理、战斗行动实时控制、综合火力精确打击、实施多维一体突击、综合保障精准实施为主要内容,创新基于作战任务、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和数据链的作战单元编组训练形式,实现作战单元内部的“无指令”“自适应”和“局部微调”。体系融合训练,按照网络训、训网络,体系训、训体系的基本思路,以全系统全要素整体联动为重点,坚持信息支撑一体、军种训练一体、战役战术演练一体,开展战役指挥机关和基本战役军团联合训练信息化条件下训练,形成网聚能力。

  以信息运行机理促进模式创新。没有训练条件手段的信息化,构建新训练模式就无从谈起。推进体系化训练模式的有效运转,必须抓紧完善军事训练网络体系,发挥网络的辐射交互作用,走开建网承训、联网组训、依网管训的路子,实现“一网联三军、一网练三军”;加快战略方向大型联合训练基地建设步伐,形成服务主要战略方向、保障核心军事能力、兼顾非战争军事行动、涵盖主要军兵种和新型作战力量,功能完备、集约联动的训练基地体系;加大信息化战场环境特别是复杂网络电磁环境建设力度,推开专设模拟蓝军部(分)队规模化建设,展开高层次的联合对抗训练,探索网络支撑、模拟辅助、多点对抗、基地组训的方法路子,从根本上提升基地训练、模拟训练、网络训练的质量效益。

  以渐进累积方式深化模式创新。一个成熟的训练模式,来源于训练实践成果的一步步深化、一个个汇集。如何解决由点到面的普及,使新的训练模式常态运行,需要各级训练指导者的匠心和智慧。应强化抢抓机遇意识,鼓励主动作为,形成强力推进态势,紧紧扭住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类型部队按照新模式试点探索论证,看准一项实施一项,成熟一项推广一项,使试点成果的星星之火转化为模式创新的燎原之势。应重视训练文化塑造,发挥其引导、教化和推动功效,有效激发训练新思想、新方式、新手段的创造,积极营造模式创新的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