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改委南京市2012年社会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各有关单位:
市发改委拟定的《南京市2012年社会信息化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南京市2012年社会信息化工作要点
(市发改委 2012年3月)
2012年,全市社会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以“抓信息化就是抓现代化”为使命,按照“数据集中、系统融合、深化应用、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以争创全国一流为导向,继续推进以“两卡一中心”为基础的重点示范工程,着力推进信息资源整合、集成、开发和利用,不断展现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品质方面的实际成效。
一、进一步推进支撑平台建设,夯实信息化发展载体
1、全面推进“智慧南京中心”建设。“智慧南京中心”是智慧南京顶层设计下的物理门户,也是支撑城市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要依托政务数据中心和各部门资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合、关联、挖掘和分析,以数据大集中推进业务大协同,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更科学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和异地点合作能力,推动城市管理行为向跨条线、跨部门协同模式转变,逐步建立起以信息为核心、以事件为驱动的新型城市智慧管理中心。重点建设基于GIS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运行与服务平台,实现全面、直观感知城市运营管理状态、统一调度城市管理资源的功能,对城市日常运行管理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全景式指挥;建设信息化成果体验展示区,实现“智慧南京”建设成果展示、“智慧南京”应用体验等;建设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城市智能门户”,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管局)、住建委、交通运输局、环保局、规划局、国土局、水利局、市气象局,河西指挥部、地铁公司,南京供电公司、南京电信、南京移动、南京联通、市信息中心、市民卡公司)
2、继续推进市民卡工程。做好区县制卡任务的目标分解。积极推进新参保大学生、原三区两县未领市民卡人群的发卡工作,努力实现累计发卡量突破600万张。充分发挥市民卡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作用,加强与其他金融结算、信息服务企业的合作,扩大市民卡应用领域和覆盖范围。优化市民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和办事流程,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继续扩大市民卡在医疗系统的应用范围,力争年内实现在所有医院以市民卡作为统一就诊卡,并与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对接,加快自助智能服务终端功能完善与推广,打通从挂号到报销的医疗服务全流程。积极推进郊区公交刷卡,年底实现郊区所有公交线路刷卡乘车。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民卡公司)
3、深入推进车辆卡工程。完善发卡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发卡量,年底实现85%保有车辆智能卡发卡覆盖。积极推进车辆卡在停车场门禁管理、不停车收费等领域的应用。完成518套双基自由流基站建设,形成主城电子围栏系统。依托综合交通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加快建立交通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开发智能交通各项应用。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市信息中心、城市智能交通公司)
二、突出抓好重点示范项目,完善信息化应用体系
4、全力实施“智慧医疗”项目。以“服务老百姓、支撑新医改”为基本定位,以医患满意度双提升为衡量标准,依托政务数据中心资源和市民卡应用,通过搭建全市“医疗云服务平台”,促进医疗保障的均等化和便捷化。力争用两年时间打造“两级平台、三大数据库和四大应用系统”,即:市级和区县级卫生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电子病历资源库、健康档案资源库、智能解决方案知识库;120智能急救系统、妇幼保健服务系统、慢病人群管理服务系统和医学影像共享信息系统。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组建智慧医疗平台运营实体,实现平台运行的可持续发展,使智慧医疗平台兼顾并衔接基本药物供求信息、协同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系统,为市民提供生命全过程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卫生局;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财政局、人社局、药监局、计生委、民政局,南京移动,市信息中心、信投公司、市民卡公司)
5、加快启动“智慧城管”项目。顺应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大趋势,紧扣城市网格化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模式创新,在智能交通项目应用基础上,启动包括“智慧社区”、“数字管网”在内的“智慧城管”项目,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加快推进并丰富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扩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范围,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市级层面“智慧南京”技术平台往区县、社区层面延伸的实际应用,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端到端工作全流程,逐步形成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受理处置和监督评价多层面回路系统,推进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管网”,进一步开展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完善共享服务、管控一体化、决策支持三大平台,实现管线信息动态管理,为“智慧南京”建设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建邺区、鼓楼区政府,市城管局、规划局、民政局,各相关部门,市信息中心、城市智能交通公司)
6、精心打造“智慧青奥”项目。积极推动高科技成果和先进信息技术在青奥会中应用,努力实现“智慧奥运从南京开始”目标,使青奥会成为展示“智慧南京”的重要窗口。积极推进“智慧青奥”支撑环境建设。结合“智慧南京中心”、无线专网、应急指挥系统和政务云计算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紧扣青奥会组织、管理、运营、布展、联欢、游览等实际需求,在充分整合全市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为组委会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全方位保障青奥会顺利进行。同时,在青奥会票务系统、门禁系统、人员管理、交通旅游等领域,大力推广市民卡、车辆智能卡及智能门户等应用,为参赛选手和各国游客提供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智慧应用服务。
(牵头单位:青奥办、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建邺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市信息中心、信投公司)
7、努力提升“智慧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云平台架构,优化服务功能,全面拓展新应用。做好“智慧旅游”游客体验终端投放工作,研制基于各类智能手机的“南京游客助手”客户端软件,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优化扩大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促进景区服务提档升级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完善旅游网站、旅游微博架构,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南京“智慧旅游”一卡通,发挥平台优势,扩展服务功能,实现游客在线信息获取和线下旅游体验互动。
(牵头单位:市旅游园林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中山陵园管理局,市信息中心,南京电信、南京移动、南京联通)
8、积极推进“信用平台”项目。加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市权力阳光运行平台、综合治税信息交换平台、实有人口交换平台、法人数据库等现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做好信用信息的归集、交换和服务工作。建立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机制,创新信用服务商务模式。从政府监管、企业法人、市民个人三个层面挖掘信息资源,实现社会信用信息的统一集中展示和实时动态查询,发挥信用体系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社会管理服务方面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尽快组建南京市信用信息服务机构,初步构建能面向社会提供资信、征信和评级的企业与个人信用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监察局、人社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商务局、质监局、药监局,市信息中心、信投公司)
9、完善提升“电子政务”项目。按照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市“电子政务”支撑环境和应用功能,以信息化促进政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进一步拓展移动办公系统功能,完善信息安全措施,在市级机关全面推广应用桌面云和移动办公系统。力争到年底,桌面云终端使用规模达到2000台。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市信息中心)
三、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10、健全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明确工作职责,统筹协调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形成统一、高效、畅通的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政务数据中心管理、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智慧南京中心运行维护等职能的整合,发挥市信息中心在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管理中的作用。推进市信息化投资公司实施投资多元化战略,提升投融资能力,切实发挥好全市信息化领域投融资平台作用,推动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模式的创新。研究制定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目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管理实施细则、信息资源增值利用管理办法、车辆智能卡管理办法等,推动信息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市国资集团、信息中心、信投公司)
11、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推进机制,以业务协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共享信息的内容和程序,确定信息共享部门的责任,丰富信息共享内容,扩大信息共享覆盖面,提高信息共享使用成效。重点推进地理信息、人口、住房、规划、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府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12、集聚创新人才培育高端产业。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IBM全球精英服务志愿项目(ESC)在我市实施,不断丰富“智慧南京”内涵。发挥“智慧南京”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智慧产业,积极支持信息化项目建设中首购首用本地科技创业型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南京,鼓励其参与“智慧南京”重大项目建设。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人才办、外办;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