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联网技术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中的应用
来源:RFID射频快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提要】简述了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以上海市目前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置情况为例,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在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1物联网技术及我国发展情况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3次浪潮。物联网最早是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上正式提出的,特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通过一定的数据传输协议,把任何物品对象赋以电子产品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自动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无需人的干预,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物品信息的自动识别、传输、处理,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对物品进行动态、实时的“可视化”管理[1-3]。

2010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被多次提及[4]。

物联网可应用于工业、农业、环保、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物联网技术的应运而生也为生活垃圾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2上海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概况

2.1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上海市共有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829座,垃圾房20873个,垃圾车3607辆,其中设计能力达100t/d的中转站3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有11座,包括填埋场、生化厂、综合处理厂以及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技术包括卫生填埋、焚烧、生化处理等,其中老港四期卫生填埋场、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为市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负责消纳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

2.2上海市生活垃圾物流基本情况
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主要包括源头收集、中转运输、末端处置3个环节。即从包括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产生的生活垃圾,经由环卫作业车辆直运收集或小压缩站转运收集后,进入中转站转运或直接由水路码头进入末端处置。

3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在垃圾收运处置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在源头识别上,通过嵌有RFID芯片或贴有电子标签的垃圾桶或废物箱,辅以读卡设备,可以掌握垃圾产生源头,从而为垃圾收运作业操作、收集容器的配置和垃圾品质分析等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在中转运输上,通过电子围栏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进入有效范围内进行收运作业的环卫作业车进行识别,从而达到了解垃圾来源和清运量的目的;通过GPS定位技术,可以了解各类环卫作业车辆的线路轨迹、位置、速度等实时数据,达到对作业、运输过程监督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合理安排人员、车辆,及时解决突发问题;通过在中转环节对垃圾的称量并联网上传至数据库,可以了解各中转站及水运码头的中转量。


第三,在末端处置环节上,主要是对各个处理场的生活垃圾量以及处理后残渣或副产品进行称量和品质监控,从而了解处理场所的处置负荷量、处置效果等。


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平台包括生活垃圾称量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主要依托GPS定位和全市范围覆盖的地磅称量,可以实时了解各个点上垃圾运输处置量的情况,结合各处理场的地理布局,从而合理地调配生活垃圾的物流走向,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做出应急方案。


4物联网技术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中需注意的问题
作为新兴的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必须强调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发展之初需要大量的先期资金投入,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尤其如此,配套基础的建设和设施设备的采购,以及后续运用和维护过程中都需要资金的大量持续投入。


仅以垃圾收集容器为例,若为普通垃圾桶或废物箱嵌入芯片或贴上电子标签,即采用RFID垃圾桶,除先期投入购置,还由于垃圾桶、废物箱的耗损,需要不断维护更新。此外,也需要配备专门的读卡器对桶身上芯片或电子标签读取以进行识别。目前上海市正在开展居住区垃圾分类试点,对于已经或将逐步开展垃圾分类覆盖的居住区来说,配套RFID垃圾桶不仅可以了解垃圾清运量,也能因为对垃圾来源地的辨别从而达到对不同试点居住区垃圾分类效果进行考核评比的目的。但信息化垃圾桶的初次购置投放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由于居住区中的垃圾桶目前多由物业负责采购,因此即使先期试点垃圾桶由政府买单,后期的维护投入费用仍将落到物业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RFID垃圾桶的投放使用率,所以在一定时间内仍需政府管理部门的积极宣传和政策激励。

另外,如何确保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相关数据信息不受侵犯,也成为物联网技术推广的关键。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涉及民生,尤其是大型中转处理场所的稳定运转关系到一个城市、国家的安全,一旦信息遭到非法窃取和破坏,公众安全将面临很大的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联网安全已上升为一个关乎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经济有序运行的全局性问题。如何在用好该技术的前提下,做好信息的安全防护工作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苑海波,焦亚冰.物联网与RFID/EPC技术[J].基层后勤研究,2010,9(4):46-48.
[2]李如年.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4(6):594-597.
[3]齐志存.简议“物联网”的应用[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5(3):4-5,30.
[4]马文刚.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的DNA[J].上海信息化,2011(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