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离网络城市还差几步?
来源:辽沈晚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沈阳有多少网民?占总人口比例是多少?平均年龄?每天用于上网的平均时间?各年龄层的上网习惯?各类网站浏览的前十名?沈阳本土的网站和活跃社区在全国的位次?网络改变了沈阳吗?

  很遗憾,上述的所有问号我都没有在网络中找到答案。也就是说,在一个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整合天下的时候,作为“1.5线”城市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沈阳,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供决策部门参考、对民众有所引导的 “互联网报告”,一切都是未知数。

  截至2012年1月16日,中国网民统计数字5.13亿,网民普及率不足四成。其中北京、上海、广东超过六成,沈阳目前的基本情况还是一个未知数。普及、使用、融合、发展,这是互联网改变城市的四部曲,基础工作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譬如, 《辽沈晚报》 3月28日A6版报道,总计32350项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已经公布在沈阳政务公开服务网(www.zwgk.shenyang.gov.cn)上,每项行政处罚事项均有相应的监督投诉电话。这意味着沈阳市所有拥有行政处罚权的职能部门将受到 “监控”。如此利好的行政管理的进步措施却让我忧心忡忡:

  其一,市民有电子政务的习惯没有?如果电子商务的习惯还仅仅是年轻化,那么成熟的“电子政务”是不是有可能被辜负?

  其二,沈阳的电子政务目前点面俱全,内部建设如何与市民熟知度对接,是不是应该有一系列具体的网络普及教育活动,把网络变成全民的共享知识?哪一个部门可以挑这个大梁?

  其三,电子政务的信息公开是为了预防腐败、提高效率,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准备好了吗?为什么有的 “首要问责人”是实名的,而有的单位可以虚拟?标准化流程怎么执行?

  其四,沈阳的高校林立,媒体和各个传媒研究机构众多,有识之士能不能联动做好网络基础工程的普查工作?能不能更广泛地发动社会力量激发沈阳市的“网络激情”?

  其五,全运会临近,沈阳向全国展示城市整体面貌的机会到来,我们有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吗?主流市民是否熟知 “社交媒体”的主要平台?沈阳的声音能更好地发布出去吗?

  其六,网络舆情和城市进程息息相关,良性互动需要支点,决策者们思考了吗?推动网络城市建设的拐点在哪里?网络的汪洋大海,如何能扬起政通人和的风帆,这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的,也更需要在实践中不停地推动。

  沈阳,离网络城市还差一层窗户纸,就是:行动!一场前所未有的网络普及教育行动需要像 “房交会”那样开展起来,并长久不衰。若如此,这个城市激发的创造力和效率,将影响未来。

  李天时(作者系资深媒体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