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顺德与大朗、越秀区、新兴县共同确定为全国政务公开试点单位,今日在顺德召开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联席会议。作为一个早已推开政务公开的区级政府,顺德已经形成了下至村股份社理财报告,上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实行信息公开,将政务公开向源头治腐方向延伸,打造阳光透明政府。
那么,政务公开以后,政府还需要做些什么?
首先要来看看政务公开的目的是什么。“公开”一直是市民的诉求,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事务公开、警务公开、审务公开、院务公开……几乎覆盖了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与每个市民利益密切相关,从微观层面看,公开令市民的知情权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政府发布的便民信息有利于市民办事,但是公开毕竟只是个开始。
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公民不仅仅有知情权,还享有参与权与表达权,甚至监督权。说白点,不仅仅要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市民还有足够的参与权,充分表达、合理监督,才能最终赢得市民对政府的充分理解与支持。
由此看来,信息公开是个好办法,但承担好试点,不妨大胆创新,做多点尝试。作为推行电子政务的先发地区,目前顺德区共有12个各类信息中心,9个业务专网,各部门政务网络基本能满足需求。但单项建设好、整体规划差、跨部门横向平台建设滞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也制约了顺德电子政务进一步提升发展。如何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共享,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这是接下来提给顺德的试点工作的难题。
比如,市民健康档案的建设,顺德早就已经明确要为辖区市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利用信息化做到区、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互通信息,方便双向转诊,但是目前的现状仍是每家医院内部可以互通,但医院与医院之间,区与镇之间难以衔接,电子病历谈了几年,仍是纸上谈兵。
还比如,德胜河一河两岸改造项目,尽管南岸工作组近日在回应媒体时坚称,改造工作及房屋征收计划并未停滞,“工作人员仍在进行细致的动迁工作”,但事实上一期项目的居民却并没有见到实质性的任何“推进”工作,居民住在拆了一半的居民区内,笑称自己犹如居住在战时的“伊拉克”。信息不对等,公开透明也成空谈。
再比如说,当下炒得很热的PM2.5平均浓度限值,公布PM2.5值是个好办法,但是政府部门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后续工作,仅仅是一个裸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是要有评价体系,同时要建立预警系统。作为政府的职责,除了公开,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环境安全这才是最终目标。
其实政务公开就是对政府决策与管理的考验,谁也躲不开,谁也绕不过。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主动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同时政务公开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配套措施跟进。
如果说政务公开为政府阳光行政打开了一扇门,那么不妨邀请市民走进来,全程参与到决策过程当中,避免“一言堂”,也避免“屁股决定脑袋”的事件一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