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随着3G牌照发放、各运营商3G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展,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快速增加、手机上网可使用的业务也日渐丰富。与此同时,一个名词“移动互联网”频繁出现、被广泛引用。以下结合业界目前对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发展的基本观点,综合阐述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业务类型和特点、所需关键技术、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从字面上理解,移动互联网意味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个行业的融合。中兴通讯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给出的定义对其分为狭义、广义两种解释:狭义是指用户借助手机、PDA或其他手持终端,通过通信网络接入网络。广义是指用户通过手机、PDA或其他手持终端,以无线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W-LAN,WiMAX,GPRS,CDMA等)接入互联网。两种解释的共同点在于强调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的终端接入互联网,这是与传统的基于桌面电脑接入互联网模式的根本区别。
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被简单认为是桌面互联网向移动终端的延伸,与固定互联网存在竞争关系。基于这种认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目的为实现基于移动终端访问已有互联网业务,具体措施为通过开发基于WAP(无线应用协议)的终端和网络平台来访问互联网。受用户体验、产业链发展、技术规范化、终端规范化、接入速率、成本及资费等因素影响,基于WAP方式的移动互联网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3G技术的全球商用、智能终端的普及、苹果公司iPhone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们对移动互联网有了新的认识。其相比固定互联网绝不仅仅是接入手段的改变,或是对固定互联网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新的能力、思想和模式,通过利用终端的移动性和业务的个性化,不断催生出固定互联网所无法提供的很多业务,进一步促进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
对移动互联网新的认识为: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的延伸,不仅仅是我国7亿多手机用户通过移动网络访问2亿多的电脑用户组成的互联网,而且是7亿多手机用户和2亿多电脑用户及其他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竞争,而是继承基础上的互补、融合和创新。基于终端的移动接入方式,新的终端形式、接入方式、用户使用习惯等特性与互联网开发式平台、海量信息内容的结合,可以拓展出一个大大的蓝海市场。
移动互联网业务特点和分类
随时随地的移动性、移动终端的个人化和私密性、终端功能与业务实现的深度捆绑和融合性,是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也使得其业务发展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例如可以更强调业务实时性、个性化和私密性。
另外,受限于用户界面和传输速率,移动互联网在继承固定互联网“内容为王”原则的同时,业务实现需考虑符合移动终端用户界面小、传输速率低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构成来源于三个途径:1)固定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例如通过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2)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例如VoIP业务;3)融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特点而进行的业务创新,例如移动位置类互联网业务等。其中前两类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的基本业务模式,代表业务有信息服务、图铃内容下载等,第三类是当前和未来业务发展的趋势,代表业务为基于Web2.0技术的博客、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等。随着技术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业务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业务分类上,从业务使用者区分可以分为个人客户类和行业应用类;从业务类型来看可以分为信息类、娱乐类、商务类等。目前主要业务种类如下:
信息类:网页浏览、手机视频、手机报、手机导航、移动搜索、移动I M、位置服务/地图、二维码等。
娱乐类:手机游戏、移动音乐、移动SNS、手机电视、手机炒股、移动UGC(用户原创内容)等。
商务类:移动支付/购物、移动电邮、网络电话VoIP、移动办公、移动广告、手机银行、手机营销等。
固定互联网多年的发展和普及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打下基础,传统互联网的一些热点应用如MSN、社区网站、搜索、视频等积聚了大量的用户群,在移动接入互联网方式下得以迅速地接受和普及。从业务特性呈现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和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与小众化趋势,仅靠运营商的力量是无法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
移动互联网业务实现需要终端、移动接入/宽带无线接入、业务提供系统的协调配合,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智能终端技术、移动宽带接入技术、互联网业务实现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基于Web2.0业务整合技术的创新发展。
智能终端技术
手机终端和PC 机在通用性上有很大差别,传统手机终端基本是厂家私有操作系统,不开放、业务难以通用,为适配终端需要针对不同的手机进行定制, 阻碍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推广和普及。未来手机要向智能化发展,同时终端运行环境具备开放性,可屏蔽操作系统间差异,提高业务互操作性。
对智能手机的普遍认识是:使用智能操作系统、高端、功能强大等。百度百科上对智能手机(Smart phone)定义为: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一类手机的总称”。另外智能手机通常还有应用程序必须是可定制可动态配置、支持多进程、拥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可多业务并发、能够提供开发包供第三方进行业务开发等技术特点。
手机智能化使得手机终端可以方便支持业务的定制、配置和运行,“终端+服务”的销售模式逐渐成为终端市场发展的主流。苹果公司的iPhone终端,创造了“手机终端+软件商店+利润分成”的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Rim公司的黑莓手机,是一种服务加特制终端的商业模式。
另一方面,为适应互联网业务实现,智能终端平台有逐渐开放的趋势。终端上的业务开发由互联网世界中的软件开发商或个人提供、业务控制由互联网公司所控制,电信运营商只提供通信管道。例如,谷歌与众多运营商、手机厂商联合推出的Android手机开源联盟,Nokia宣布全资收购Symbian并将走向开源。
移动宽带接入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模拟移动通信、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2G)、第三代移动通信(3G),并正在向以LTE为主要方向的4G技术发展。从2G技术开始,网络可以提供除语音业务以外的数据接入功能,使得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成为可能。
2G数据接入技术主要有GSM GPRS、CDMA 1x两大技术标准,分别可提供下行峰值115.2kbit/s和153.6kbit/s的接入速率。受限于2G网络接入带宽的限制,很多数据移动多媒体业务在2G接入方式下无法实现,3G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全球规模部署使得移动无线上网时代阔步到来。
3G技术制式主要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标准,基于WCDMA的HSDPA和基于CDMA2000的1xEV-DO是已规模商用的两种3G无线宽带技术,其中HSDPA商用以3.6Mbit/s和7.2Mbit/s接入速率为主,理论可最大实现14.4Mbit/s接入;EVDO商用以RevA版本为主、支持3.1Mbit/s的峰值接入速率,RevB版本支持9.3Mbit/s接入。随着一些3G增强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接入速率可以进一步提升。
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是近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被看作“准4G”技术,其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标准,可以在20MHz频谱宽带提供下行100Mbit/s、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从高速率、频率的配置及全IP网络架构方面看,LTE可大大降低移动互联网接入的每比特传输成本,将是移动宽带发展历程上的重要阶段。
互联网业务实现技术
互联网技术近年来最大的一个发展就是从web1.0到web2.0。Web1.0只能单向发布信息,形象地说就是只能发帖、没有互动;Web2.0不仅可以发布信息,而且还可以互动:跟帖、留言;博客、播客等。3G网络能力的提升和Web 2.0的发展大大增强了移动互联网类增值业务的互动性。Web2.0 是多种互联网新兴技术和应用的集合,典型的技术应用有Mashup、Widget、Wiki等。
Mashup应用是指从两处以上的不同地方获取数据,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具有统一体验的互联网应用或网站。未来基于移动网络的Mashup应用有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可结合移动网的特色应用,将众多业务聚合生成新业务,给移动网和互联网带来新的活力。例如,可为互联网服务客户提供移动位置服务、计费实现组件、鉴权实现组件等,可结合移动网络的信息技术能力、通信能力、QoS 的保障方式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Widget是一种供用户自己制作和下载的工具集合,可在电脑的桌面、网页、手机终端上单独执行,无需通过浏览器便可连接到网络。Widget技术实现了桌面应用和网络服务的结合,用户可以不用从浏览器登录网站就可以获得网络信息;另外它提供了一个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地创建、发布、共享各类业务应用。
Wiki是指一种超文本系统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Wiki编辑简单,允许对编程语言一无所知的人们随意对网站内容进行编辑,可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发布;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是人们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有效工具。Wiki方便用户基于开放式互联网环境建立某领域的知识共享,有利于彰显Web2.0互联网业务个性化的特征。Wikipedia(维基百科)是目前Wiki业务最流行的应用之一。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的电信运营和互联网相互结合,对电信运营商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产业链主导权、业务经营模式、网络运营能力要求等方面。
产业链主导权
传统移动通信行业产业链包括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内容及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和最终用户。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环节不断裂变和细分,如运营商门户和独立门户构成了运营门户,终端厂商又细分成为硬件、高层软件和底层软件厂商。同时终端厂商也努力向业务领域延伸,苹果iPhone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价值分配方式。
移动互联网场景下,产业链参与者的战略部署削弱了运营商的价值链主导权,使其在移动业务领域面临新的挑战。运营商在用户规模和掌控力度、技术研发水平、业务创新、网络覆盖等传统核心优势被削弱,另外由于缺少互联网领域业务创新能力、运营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不能形成对该领域的快速渗透。
业务经营模式
能够手机上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WAP方式,即手机通过WAP协议接入运营商的门户,运营商对业务实行严格管控,运营商的各种网络能力和业务捆绑在一起而不开放接口,被称作“围墙花园”模式。另一种是WEB方式,即手机可以直接上互联网、运营商的网络只是“管道”,不对用户访问的业务进行控制。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产业链关系的变化,整个产业朝着细分化市场、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专业的分工和开放式的协作才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这已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不可逆转的趋势,移动运营商封闭的“围墙花园”服务模式成为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障碍。面对新形势,运营商需要以共赢的心态去对待行业的发展,加快开放合作的进度。
目前一个趋势是,运营商、终端或业务提供商都在开放自身的资源能力,推动第三方开发者应用优势能力开发新应用。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移动商城(Mobile Market),中国电信推出软件商店,谷歌推出Android的开放操作系统平台,诺基亚开放Symbian 平台,等等。
网络运营能力要求
随着“围墙花园”模式逐步被打破,用户接入移动网络的这条“管道”仍然是运营商的优势所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细分、个性化业务实现将对“管道”提出更高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世界需要能把终端与内容和应用连接起来的优质管道。运营商需要提高网络的运营能力,从“比特管道”转变成“智能管道”、“差异化管道”。目前一些支持“智能管道”实现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和规模应用:针对分组业务数据流的深度包检测技术,可实现对业务流中的分组数据业务协议和种类的精确识别,进而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控制策略;基于3GPP 定义的PCC (策略和计费控制)架构的动态策略控制实现技术,可以根据网络资源情况,同时结合用户、时间、位置等多维度信息,实现对分组业务流量的动态控制策略。
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从用户角度看安全问题表现在3个方面:恶意软件(木马、窃听、流氓软件等),恶意骚扰(垃圾短信、垃圾邮件),隐私泄露(用户位置、通信信息与消费偏好、支付信息、鉴权信息等)。运营商需要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防护和解决、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能力。一方面需要研究保障终端网络和业务安全的技术方案,也需要做好事前提醒、事后处理、实时监管的管理机制。
随着3G时代的来临和移动信息传递速度的大幅度提升,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向互动化、多媒体化、个性化转变,移动互联网产业系统朝着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将成为全业务运营环境下各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热点,将会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未来的业务种类、市场竞争方式、技术演进等该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于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