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挑战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更新时间:2012-04-13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到底有多大”、“未来两年的投入有多少”,在“除旧迎新”的岁末,这是最吸引人的内容。毕竟在“政府信息化是信息化龙头”的指导方针之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正在拉开,红火的建设势头为IT市场注入了令人期盼的活力。然而,当“上千亿元”甚至“几千亿元”如同击鼓传花,一声紧似一声地敲在电子政务的鼓点上 
,震撼之余是否也会有些疑惑、有些不安?——投入果真如此巨大?巨大投入的背后,效益评价体系是否成熟?风险防范意识是否足够?一句话,巨大的投入能否不被浪费?记者日前收到了原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政务专员陈拂晓研究员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文章(题目为《当前电子政务四大挑战和对策》,编发在本期《管理之道》栏目中),并就“如何看待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进一步采访了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政策法规组组长杨学山同志。

  数字不够确切

  记者:最近听到一些惊人的数字,说未来一段时间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会达到“上千亿元”、“几千亿元”、甚至“一万亿元”,您是否可以给出一个相对明确的数字?

  杨学山: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下简称国信办)从来没有说过“我国电子政务要投入多少钱”。至于有些说法,我个人感觉并不确切。因为电子政务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甚至包括一些企业都有投入,而且,电子政务项目既有计划内的,也有计划外的,很难统计出一个确切的数目。所以上述有关投入数字的提法,应该说都不够确切。

  制定文件应对问题

  记者:尽管没有十分具体的数字,从我国目前重视电子政府的程度还是可以感受到电子政务市场的庞大。但巨大投入常常伴随巨大风险,由此一些专家开始思考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如何少走弯路、降低风险的问题。您认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隐含着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杨学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论文件,下简称17号文件)从总体上对电子政务的目标、思想、重点任务和措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我们已经注意到,在目前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确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不健康的问题。为了制止目前存在而且有些地方比较严重的电子政务盲目性及重复建设问题,国信办正在起草、制定有关文件,初稿已经过几次讨论,力争尽快出台。

  记者:您所提到“盲目性”和“不健康”,主要针对哪些问题?

  杨学山:首先是认识上的盲目性。17号文件已经明确规定,我国电子政务要遵循需求导向、整合资源,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的原则,有些地方部门的同志对此重视不够。他们认为电子政务就是要建设新的网络、新的应用、新的业务支撑系统,铺新摊子,而没有真正从实际需求出发,为政府提高绩效发挥作用。这是认识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领会17号文件的精神。

  第二个问题,重复建设最突出的表现是网络建设重复。由于中央所属/直属单位有一个统一的审批控制机制,情况好些;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网络建设重复问题。这其中包括三类情况:第一种类型是原来已经建设了网络,没有好好利用就开始建设新的;第二类是没有充分利用公共网络,没有很好地论证,就从物理线路开始重新建设、另搞一套网络;第三类是提出了网络建设的方案,从网络本身来看,这个方案的规模和思路不错,但是没有与本地的应用紧密结合。

  第三个问题是信息资源建设也存在盲目性。有些地方对17号文件提出的四个数据库建设,没有领会战略意图,盲目照搬。也存在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低水平重复,标准和方法不当,为未来数据共享、应用互联互通埋下隐患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业务系统的开发问题。对于一些功能相近,业务相同的业务,应该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发,成熟后推广,但是存在反复低水平地重复开发业务相同、流程相同的系统的现象,成为一种浪费。

  第五个问题是支撑平台超前问题。电子政务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应用支撑平台支撑应用。但有些部门,购买了性能相对比较好的中间件或支撑平台,实际上却不具备发挥好它的作用的条件,类似杀鸡用牛刀,这也是一种盲目以及不合理的投资。

  客观看待问题

  记者:您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杨学山:电子政务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和政府转变职能、流程重组这样的政府改革任务结合起来,难度更大一些。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需要创新,需要积极地探索,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失误。我们要冷静地分析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好推进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防止重复建设、防止政绩工程;另一方面的确需要总结经验,求实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够,而且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有远见、负责任、能针对实际情况,科学地提出电子政务发展路径的人才;缺乏懂得如何走出以需求为主导,以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之路的人才,这支队伍的形成需要时间。

  记者:您认为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人才短缺问题?

  杨学山:电子政务建设缺人才,尤其缺乏CIO。但解决技术应用和管理结合过程中的人才缺乏问题,要依靠“内生力量”,而且必须在丰富的实践中产生。从过去十几年的经验看,信息化搞得好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多是内生了这样的人才。

  CIO体制

  记者: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很多国外政府部门都设有CIO职位,您认为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工作,是否也可以借鉴这样的经验开展管理工作?

  杨学山:我国的电子政务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探索适合国情的管理机制和推进机制。CIO机制是否适合我国的实践,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因为我国文化、面临的环境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其实即使西方也不是普遍采用CIO机制,它只是美国以及少数其它国家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的确希望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政府部门的一项经常性事务进行管理、决策,与整个政府的绩效联系起来,而不是暂时性工作,谁都临时抓一下。但就电子政务管理的具体形式,还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