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提高居民收入和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徐伟:

  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第一个转变就是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不过,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去年我国的消费率更是降到了47.4%,为历史最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徐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收入问题,要消费首先要有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的大小源于收入的多少。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仍旧是下降的趋势。1978年开始,这个比例基本上在50%以上,到9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下降,到2009年基本上已经接近40%。此外,行业间、地区间、城乡间收入差距过大也同样导致了我国消费不足。

  二是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一方面是社会性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另一方面是经济性基础建设,主要是指交通、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这些方面还需要改善。生活环境的好坏,不仅反映出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到消费的需求和状况。

  三是从消费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现在我国实物性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服务性产品发展比较滞后。服务业各部门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产值比重偏高,而新兴服务业如旅游业、信息咨询业、文化娱乐等行业的比重偏低。

  四是消费环境的制约。由于服务产品的供给状况和消费政策的限制,使一些消费意愿难以实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具有较为明显的垄断特征,造成一些行业服务水平不高、竞争效率低下、服务产品价格过高。就政策性因素而言,信贷政策等相关政策比较明显是偏向于投资,而不是鼓励消费。

  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居民有消费意愿,但是很难实现。那又应如何做出突破呢?

  徐伟表示,首先要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用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城乡居民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43%提高到53%,提高10个百分点。将居民消费率由35%提高到50%,增加15个百分点。实现这个“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将会有一个大幅度增长,需求结构就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会明显增强。

  其次,国家要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鼓励消费。在刺激消费方面采取减免个税、现金补贴、发放消费券等,具体的形式可以再探讨。

  最后,要加大政府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力度。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同时将公共停车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范畴;改善城市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同时,也要将这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力度;完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大新一代物联网发展,为网络消费和银行卡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提供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