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优化年检支持中小微守信企业发展
来源:杭州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曼卡板业有限公司原本应在今年年初足额出资到位,但由于受经济大气候的影响,该公司股东无法缴纳原定的1.6亿元出资款。根据相关规定,该逾期出资可能面临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处罚,由于浙江工商在年检中推出了放宽对逾期出资企业处罚的举措,该公司在工商部门指导下,提出减资规范方案,并依照规定程序办理了相关手续,避免了被巨额罚款的困境。

记者今天从浙江省工商局了解到,浙江工商在今年的企业年检工作中创新完善,全面优化了企业监管服务,在企业年度“大体检”中推出了强化行政指导、推行差别化年检、创建部门协作机制等有力举措,于特殊发展时期帮助企业规范经营,维护企业生存发展,为浙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差别化年检五宽五严:守信企业免审,违法企业严查

为提升年检审查和监管的精确度与针对性,浙江工商部门在今年的年检中,特别出台了五项放宽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守法守信企业发展。

一是扩大申报备案制年检企业的范围,守信守法的企业可享受免于实质审查、快速通过年检。

二是放宽小微企业免于提交审计报告的范围,100万元以下的公司可以免于提交审计报告,非重点监管行业企业可以免于提交审计报告,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

三是放宽企业年检期限,受理年检截止期限从6月底延长到7月底。

四是放宽对逾期出资企业的处罚,企业主动采取措施依法规范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五是落实小微企业年检费减免政策,对全省60余万家企业免收年检费。

浙江工商在年检时出台这五项措施,对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今年的企业年检还根据国家产业经济政策,结合本地企业和经济发展实际,实施不同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一是严把高危行业。对于信用等级低、行业风险高、涉及人身安全与健康、社会公共安全与利益、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行业企业,开展重点监管,年检审查加大力度,必要时实施实地年检。

二是严守产业导向。加强前置许可的审查和行业准入控制,凡是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企业,采取行政指导、政策辅导、法律咨询等方式,引导和帮助企业规范经营。

凡是不符合产业导向、无法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在年检和日常监管中严格把关,属于被责令关闭注销、禁止经营的,不予办理年检。

三是严管重点企业。立足分类管控,加强重点企业监督管理。对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企业,年检中列为重点审查管控对象,根据行为的情节轻重分别采取不同的监控限制措施。

今年,将突出信用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管人员任职规定,以“信用植入”的方式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监管管理制度,全面记录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的信用情况,使企业信用与法定代表人个人信用有机相连,防止企业非正常退出和法定代表人恶意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

以年检为平台,全面服务企业

浙江是全国工商系统首个实现100%网上年检的省份,也是首个可以采取电子营业执照数字化年检的省份。

今年,浙江工商机关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网上年检平台综合服务功能,包括利用年检平台开展法律法规咨询、网上业务办理、公开信息查询、信用维护、网上维权等综合服务项目。

同时,电子营业执照的网上认证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更多的企业可享受到电子政务便捷服务。

此外,记者获悉,运用行政指导帮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也是今年年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年检过程中,工商部门将对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预警监测,做到提前预警、事先引导、主动辅导,运用有效适当的行政指导方式,督促企业及时依法规范,尽可能避免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社会化协作网络,防范多项企业违规行为

近两年,工商部门推进了与银监、财政、税务、公安、检察等部门的协作。企业提交的审计报告是否有伪造情况?填写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与税务申报的报表数据是否符合?等等这些原先无法知晓的情况,现在通过审计报告网上查验协同办公系统、网上年检系统智能审核等方式,可以得到有效掌握。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平台的功能正在巩固和优化,并将逐步拓展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网上查验等新功能,从而逐步建立工商部门与前置审批部门、税务部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相关单位的多方直通互动渠道,形成社会化的工作协作网络,有效防范中介机构违法垫资、企业恶意伪造报告报表、中介机构不规范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

工商部门还将积极探索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银行贷款证三项证照互对联审的协作机制,开展工商登记年检信息与税务相关数据信息的对比共享工作,鼓励各级工商机关根据当地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需求,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行政风险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开展年检数据抄告、交换与查询等协作活动,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企业综合监管机制。
 

 记者 钱炜 通讯员 夏燕 沈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