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石化门户项目建设的思考
要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共事与有效利用,整合势在必行,本文从阐述整合技术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企业门户项目建设的实践,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合之路。
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本质就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共享与有效利用,而目前大多企业在多年的信息化工作中建设的系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自独立,已经成为应用和数据的孤岛,难于共享数据和资源,企业决策者无法集中看到所有关键数据,难于及时掌控各种准确有效的信息,因而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企业如何将各自独立的众多异构系统进行整合,简化管理和操作流程,清除数据和应用的孤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发挥最大的效益,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解决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其实“孤岛”、“整合”这些名词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在IT词汇表中了,耐人寻味的是直到20年后的今天,在各种IT文档中还是经常出现,这在我们认识的新概念、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的IT界是不多见的。
为什么一个“整合”概念喊了这么多年,而且直到今天任何一个企业的CIO在决定信息化整合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时都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与风险呢?
一、整合技术发展现状
EIP(企业信息门户)、EAI(企业应用集成)、MID-WARE(中间件)、SOA(面向服务架构)、SSO(单点登陆)等等这些与整合有关联的新技术、新概念常常让企业的IT人员感到无所适从,其实就象微软当初提出COM技术的前身OLE一样,它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用户可以在WORD中使用EXCEL功能,这样用户买了WORD后就不会买其它厂商的电子表格软件了,这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商业战略行为,因此,我们也不难发现类似前面提到的这些新概念、新名词绝大部分都是IT业界的龙头,像MS、IBM、SUN一类的公司提出来的,这些公司不停地拿出新东西是为了什么呢?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它们提出的东西很可能真的是好东西,另外一个就是商业战略,说白了就是赚钱,大多情况下这两种可能兼而有之。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经常会看到类似的项目失败案例:企业采用了大型平台提供商的全套解决方案与产品,也做了大量细致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但是最终达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更有意思的是,这时候那家提供商又提出了升级后的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因此,企业在决定信息化整合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时不可盲目追求“前卫”,过于迷信一些大公司的概念与产品,而是首先要理清这些概念、产品的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进行选择。
1 企业信息门户(EIP)
企业信息门户(EIP)是目前实现整合的主流手段,EIP将企业的所有应用与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概括的说,就是“统一资源、整合利用”。EIP的整合包括信息资源的整合,还有各种应用系统的整合,企业的内、外部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管理、组织、查询、个性化定制相关信息与服务,同时还可获得数据报表分析、领导业务决策支持等。EIP的实施按照对应用和信息的整合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最初级的EIP是WEB形式的企业文档信息管理、发布和查询应用;
·第二个层次的EIP包括企业各种信息(主要是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发布和查询,也整合了一定的业务应用系统;
·第三个层次的EIP是一种彻底的整合,将企业中所有的应用和信息整合在一起。
一个好的门户系统不应该是在OA、ERP等系统之外的一个锦上添花的系统,而应该成为企业的核心系统。
2 企业应用集成(EAI)
对企业各种应用的整合是企业信息门户建设的关键所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AI(企业应用集成),EAI技术(或者说EAI的集成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坎坷历程。
·最原始的EAI是点对点的集成,也就是在各个应用之间通过各自不同的接口进行点到点的简单连接,实现信息与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这种集成技术被称为第。代EAI技术。
·第一代EAI,是一种基于信息的集成,它与点对点的集成其实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实现应用之问的实时数据交换,所不同的是,点对点的EAI是一种完全手工的接口编写,而第一代EAI主要通过中间件技术来实现,比如目前比较流行的微软的BIZTALK就是一款MOM(消息中间件,也称消息总线)产品。我们知道,中间件技术的本质就是屏蔽底层的分布异构问题,这样,企业的开发人员在中间件平台之上实现应用之间的接口时,就不需要考虑各种底层异构应用、异构数据源的连接与访问,而是通过中间件平台提供的标准接口来实现,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与高效。
·第二代EAI,是基于业务流程的集成,不仅仅实现应用之间的实时效据交换,而且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处理、管理与监控,实现了应用与应用之间的协同工作,是业务本身的整合与集成。我们会发现,大多时候,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会跨越多个应用,比如设备的检维修流程,牵涉到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系统,基于业务流程的整合,就是要做到一个检维修流程可以在这些应用之间自动流转,而不仅仅是互相交换一下数据。从这个角度来讲,ERP就是一种基于业务流程的整合,它涵盖了企业的财务、计划、物资、销售等多个业务领域,跨业务领域的流程得以自动流转。
·第三代EAI,是基于服务的集成,将业务流程转换为标准的可重用的服务,这也就是当前业界极为热捧的SOA(面向服务架构,也称ESB服务总线),SOA的中心思想就是使企业应用摆脱面向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束缚,轻松应对企业商业服务变化、发展的需要,SOA主张从服务集成的角度来设计应用,并且这种服务是可重用的,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一个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或某些单独的功能被模块化并做为服务显现给客户端,开发人员或集成者可以通过组合一个或多个服务来构建应用,常说的WEB SERVICES就是实现SOA的方式之一。
3 整合的层面
整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从低到高依次有:
·平台集成:低层硬件、软件以及异构网络继承。
·界面集成:如企业门户,它提供给用户一个统一的界面去访问各种效据和应用。
·身份认证集成:如很多门户的热点SSO(单点登陆)就是一种身份认证集成。各个单独的应用都有自己的安全体系与身份认证系统,这样企业IT架构中的各种应用在整合之前,身份认证方面的管理就非常困难,安全方面也有重大隐患(如用户密码太多、遗忘丢失等)。进行SSO整合后,不仅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降低了管理消耗与安全风险。使用SSO还是SOA是时代的需求,在SOA架构中,服务与服务之间存在大量的通讯,因此服务与服务之间的安全认证是SOA的难点之一,建立SSO可以大大简化SOA的安全问题,提高服务之间的合作效率。
·数据集成:是更高层面的集成的基础,后面将要提到的应用集成、业务流程集成就是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之上实现的。数据集成分两种方式。
①一种是在存储层实现的数据大集中,很多企业建设的主题数据库或数据中心就是这种类型的集成。与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面向应用,自建自用不同,主题数据库是面向业务主题,共建共用。在没有主题数据库的情况下,应用之间交换数据必须通过接口程序来实现,因为它们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而建立了主题效据库,将经常交换数据的多个应用迁移到主题数据库上,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共享的问题,因为它们访问的就是一个数据库。
②另一种数据集成方式是在传输层实现,类似一种数据交换总线的方式,如前面提到的BIZTALK就是属于这一类集成。
·应用集成: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应用之间实时交换数据。
·业务流程集成(BPI/BPM)基础也是数据集成,但相比应用集成,它不仅使管理应用之间实时数据交换,而且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处理、管理与监控,是业务本身的整合与集成。
二、安庆石化门户项目建设
根据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效益驱动、重点突破、加快实施”的基本方针,安庆石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尤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在中国石化统一规划下,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局部应用逐步发展为规模应用“十五”期间完成了以ERP部分模块的推广应用和MES基本系统(试点)为代表的重大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在生产控制层建立起实时数据库系统,生产计划排产优化(PIMS)、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技术经济指标提升系统、办公自动化(OA)、生产调度实时监控、人力资源管理等一批应用系统的投用,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随着应用的深入,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困难、数据共享和利用不方便、信息访问和用户管理复杂等矛盾逐渐显现。为了充分发挥各类应用系统的作用,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安庆石化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数据集成平台和信息展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企业内部的业务应用系统、外部信息、内部经营管理信息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基于浏览器平台下的环境中,实现统一的信息访问和管理,从而加速企业信息的传递发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有效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安庆石化门户项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块是先期进行的IRP(信息资源规划),由北京东华合刨负责实施,另一块是由微软负责实施的数据整合与门户展现。数据整合工作涉及到三个方面,数据集成、数据交换和数据报表。
图1 信息门户系统架构
项目采用了微软的MOSS 2007作为信息门户平台,BIZTALK 2005作为交换平台,报表平台则采用了SQL SERVER中的SSRS,而集成平台主要是实现ETL抽取,采用的是SQL SERVER的SSIS和ORACLE的OWB。
数据中心的设计与构建是项目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需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数据环境:
·传统数据库,面向业务和应用设计,数据随业务发生而频繁更新;
·数据仓库,面向决策分析(建立诸如维表等元素),通过ETL从业务数据库中抽取,存储历史数据,抽取频率不象业务数据的产生那样频繁,但往往一次量很大;
数据中心框架内的交换数据库按照传统数据库模式来设计,它的数据的产生应该是随着业务的发生而频繁发生的,通过交换平台来进行,而报表数据库的数据产生方式应该与数据仓库一样,虽然频率很小,但是往往一次数据量很大,考虑到交换平台的性能,专门为它建立了集成平台;主题数据库是依据IRP规划产生的信息模型建立的,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扩展的应用数据库,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可以考虑将交换数据库与主题数据库进行物理上的合并。
此外,由于大量的采用了微软的平台产品,因此在数据库的选型上,考虑到产品的结合问题以及会增加实施难度,放弃了ORACLE,而选择了微软的SQL SERVER,而SQL SERVER与ORACLE在性能上,尤其是处理海量数据时的差异是很明显的,这是一个可能的风险,需要在架构确定时进行专业的分析与评估。
三、实施整合需要面临与解决的问题
1 认识整合问题的实质,做好系统规划
企业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构建了大量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有的是早期的MIS系统,主要是解决专业或部门的应用需求,普遍缺乏总体数据设计,信息共享程度差,至于后来的ERP类系统,倒是实现了基于流程的管理,但是它的体系和数据结构仍然是局限在所处理的业务范围内进行设计的,还是缺乏面向企业级的总体数据设计和功能设计。
由于一些迫切的需求和工作进度、任务的压力,我们在进行整合工作时通常会希望有一个直接的最终的解决方案,但是以往项目建设的经验,尤其是一些不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在解决应急问题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做好系统规划,按照规划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实施解决方案逐步建立数据和系统框架,从而完成系统的整合。
目前,企业进行系统规划通常通过IRP(信息资源规划)来进行,IRP的前提认识是信息与人、财、物一样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共享与有效利用(这也是信息化工作的本质),必须对信息这种资源进行管理,而搞好管理的前提,就是做好信息资源规划。IRP通过业务和数据两条主线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把握和透彻分析,得出企业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体系结构模型,由于有数据集成的工作,因此往往还会形成一套数据标准,包括数据元素标准、编码标准,数据库标准等。
2 制定短期与中长期结合的实施策略
最彻底、最全面的整合是将企业现有系统全部弃之不用,按照IRP规划的结果大规模重新构建新的系统,但是这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在进行整合时,不仅做不到这种彻底全面的整合,连较高层次的整合,实现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因为更高层次的整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很快解决,有的则需要企业在组织架构、业务管理等方面做一些基础的变化,这就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因此在具体实施整合时,不应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的一蹴而就的高层面整合,而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首先制定目标明确、易于实现、见效快的短期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中长期的规划。
3 企业IT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深入参与
整合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数据、业务流程、平台、网络、用户等等,这其中,数据通常被当作主要考虑因素,但是整合的基础或者说驱动力还是业务流程,企业中不同应用、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联系都是发生在业务流程的背景下的,脱离了流程的数据交换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进行整合,必须对业务流程有透彻的了解,同时由于整合涉及的范围广,几乎可能遍及企业的所有流程,因此必须要有业务人员的深入参与,特别强调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与亲自参与,尤其在整合的需求分析阶段,业务人员应起主导作用。
整合项目通常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因此它即非软件开发项目,也非具体的技术方案,它几乎涉及企业信息系统技术和管理的各个层面,所以绝不能把所有事情交给IT公司,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组织与IT人员应具备深入参与的能力与水平,企业要培养自己合格的CIO、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