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做法和体会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9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上有关精神,把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按照“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五统一”的原则,统一对四大家政务网络体系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统一对党政系统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有效的避免了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产生,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共享,初步探索出一条集约化低成本整体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路子。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已成为党委政府提高决策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加强执政能力、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手段。

一、目前现状

1、以“中国·平凉”门户网站为龙头的富有平凉特色的网站集群基本建成,已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有效平台。近年来,经过多次改版,我们按照“集中建设、分散维护”及“主站+子站”的集约化模式,采用最新建站技术和全新的页面风格,围绕“政务公开、在线办事与互动交流”三大功能,对“中国·平凉”门户网站进行重新开发建设。新版网站包括主站,人大政协网站,煤电、旅游、金果、红牛四大产业专题网站,居民、企业、投资、三农4个频道,以及部分部门站组成的网站集群,建成了涵盖市级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对5000多项办事项目进行梳理,建成网上公共服务大厅,开设了要闻动态、文件中心、视频中心、电子刊物、场景式服务、百件实事网上办、在线访谈等25个一级栏目和80多个二级栏目及600多个三级栏目。目前,门户网站已发布各类信息30万多条,日浏览量8000多人次,累计访问近千万人次,访问来源涉及87个国家和地区。建成新版网站留言系统,既直观易用,又方便网民向单位留言和单位直接回复办理,架起网民和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单位快速沟通反馈的桥梁。新版留言系统开通8个月来,网站有效留言1304条,评论941条,回复办理1122条,办结回复率86%%,已成为市委、市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解决民忧的快捷通道和服务平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2、全市政务专网建设应用良好,无纸化  传输目标初步实现。2008年,根据省上统一安排,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市县乡三级互联互通、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政务专网网络体系,市内各级党政部门已全部接入政务专网,接入单位880多个,接入计算机1300多台,与甘肃万维公司合作开发了OA系统。政务专网已得到良好应用,市内各级各单位利用专网收发处理公文已成为习惯,全市各类会议通知报名实现了电子化,市委、市政府及市直50多个部门及华亭、静宁、崆峒、庄浪、崇信等5个县已全面停发纸质材料,大大方便了单位之间的公文交换和信息传递,得到了各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部分单位已将专网延伸至各领导、各科室,同步实现了单位内部公文办理的全程无纸化。据统计,全市各单位已利用专网发送电子公文110余万份,文件签收率达到98%,会议通知报名25.6万次,发送手机短信40万条。市直单位年平均接收电子公文800多份,静宁、庄浪乡镇去年接收电子公文均达到1200多份,其他县(区)乡镇、部门收文均在到800多份以上,崆峒、庄浪、静宁、部分县(区)和40多个市直单位停发了纸质文件。依托专网网络系统,建设的党委、政府视频会议系统,金保工程、金财工程、信访信息系统、纪检监察系统、金审工程等均得到了良好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专网的应用效益。

3、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崇信县被列为全省农村信息化试点县以来,在原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工程等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源的基础上,加载省政府多媒体信息卫星数据广播系统,实现了在原有系统信息节目收视正常和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新增了收看并中星6B卫星转发的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电视台49套数字电视节目,并可方便收看和录制省市县召开的视频会议、市县新闻节目、实用技术培训及其他农业信息视频,不仅可以实现涉农视频会议到乡、村,节约行政成本,还实现了市县新闻卫星实时传播,解决了农村地区本地节目“灯下黑”的问题。全市102个乡镇配备了多媒体信息卫星广播系统设备,可借助省政府卫星数据平台,将视频会议系统延伸至乡村,为会议、应急、培训及实现本地视频新闻上星提供支撑。同时,把信息化乡村建设列为去年市政府“十件实事”,制定下发《全市信息化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设标准,争取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300多万元,建成信息化乡镇101个、信息化村610个,宽带通村总数达到111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3%。以平凉门户网站三农频道为龙头的全市涉农网站运行良好,我市首创的“农民信息之家”农村信息服务模式被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评为“推广应用三等奖”。

4、“数字校园”平台得到全面应用,教育信息化取得新的进展。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多次论证修改,严把政策关、技术关,对全市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整体规划,确保切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积极推动“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全市310所学校接入“数字校园”,实现了教育系统内部公文传送、人员管理、日常教育等方面的电子化、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全市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将有效的公开教育信息,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积极组织开展了信息化教育教学评比活动,我市多名师生在全国、全省多媒体制作、教师电子白板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5、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制顺利完成,信息化培训富有成效。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我市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趋势和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交市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进行了讨论审定,即将下发执行。积极争取将公务员信息技术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在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中开设信息化知识专题讲座。在兰州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了五期全市信息化业务人员培训班,集中时间对市内各级信息化业务人员进行脱产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各级公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

6、其他领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市金保工程已建成,全面投入使用。金审工程正在施工建设,进展顺利,6月底前可全面完成。金财工程进展顺利,工资统发、国库集中支付等系统得到了良好应用。信访信息系统、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等已全面建成启用。全市乡镇天气预报电子屏显示系统,全市网上订、购烟系统,新农合乡村卫生所(站)报帐系统,灵台县计生视频系统、华亭县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华亭县数字城管建设,静宁县果品电子交易市场,静宁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形式新颖,应用成效显著。

7、围绕中心工作,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全市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全面加强网上舆情监控,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对人民网、天涯社区、百度吧和平凉门户网站留言等定时检索,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支持。每周编发一期《网络信息摘报》,至目前已编发50期,《摘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期都亲自批示,要求各部门进行落实办理。承担了全市重要活动多媒体制作播放,高质量完成30多次任务,得到了市上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二、主要做法

1、积极寻求领导支持。2001年,市、县(区)都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指导和衔接协调,今年3月,市上对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市长陈伟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任务的安排、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在全市建立了协调一致、上下联动的信息化工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2、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我市始终把创新机制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强化协调联动。在门户网站建设中,我们一次性把市直各部门子站建设纳入门户网站建设的整体之中,一次性规划,集中统一建设。在政务专网建设中,我们建立了市、县(区)信息办、电信局联动机制,明确分管领导、承办科室及责任人员,形成了横向督促落实工作任务、纵向及时沟通信息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工作制度。近年来,我市先后建立了《平凉市政务专网管理规范》、《“中国·平凉”门户网站管理办法》、《门户网站最佳子站评比办法》等管理制度,并坚持每月对政务专网应用情况和门户网站子站评比情况进行通报,并在门户网站进行公布。三是加强技术协作。近年来,我们先后探索建立了与高等院校、专业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的工作模式。在专网办公应用平台开发中,我们采取与甘肃万维合作开发的模式,我市提供应用环境、进行系统测试和收集反馈意见,万维公司负责技术研发。在门户网站建设中,我们采取校地合作的模式,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把我市作为北交大的学生实习基地,借助外部技术力量进行网站开发,有效的弥补了我们资金、技术不足的问题。四是加强督查落实。在市县(区)信息办日常督促检查的基础上,对于那些思想认识不明确、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和县(区),采取市上领导会议点名、市信息办上门督促、定期通报等办法,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影响全市整体工作进展的问题。

3、强化安全保障。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工作制度,市信息办每天确定值班人员,对全市网站及专网运行进行监控,每周对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制定了相关预案,强化演练,确保网站及政务专网信息安全。

三、几点体会

在平凉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必然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在克服这些因素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五统一”原则是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模式。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打破各种体制约束和部门的界限,按照“五统一”的原则,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系统的信息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由市信息办统一负责全市电子政务的统筹、建设、管理、推进和技术支持,各县(区)各部门不得单独建设纵向网络和跨部门网络,一律不得建设办公系统硬件平台,不得自行建设部门网站,保证了电子政务技术系统的完整统一,形成了广泛的互联互通,有效整合资源,真正避免重复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应有的效益。

2、坚持需求主导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坚持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各单位实际需要及困难,从最需要电子政务支持的工作环节入手,开发应用项目。在全市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中,我们发现会议通知报名是当前政务活动中涉及面最广、时效性最强、最急需信息技术支持的一项事务,为此我们开发建设了会议通知报名模块,一经投入使用,就得到了各单位的普遍欢迎,迅速实现了全市各类会议通知报名的无纸化。开发了公文交换模块,大大方便了各单位之间公文收发交换,有效解决了部门之间信息交换难、成本高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最近我们根据党委政府信息报送安全问题及档案部门的要求,正在开发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模块,相关部门已表示了极大的热情,迫切希望相关模块能尽快投入使用。同时,我们发现,无纸化办公的难点在领导层面,但真正最主要需求在单位文档收发科室,为此,提出了先解决部门之间公文交换无纸化,再由点到面,逐步推行内部办理的无纸化的两步走的目标,把文件印刷、装订、发送的大量事务处理电子化,大大减轻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节省印刷、邮费的费用,得到了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人员欢迎。

3、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走低成本的路子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瓶颈,坚持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也是我们解决资金不足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坚持实用够用,我们选择成熟的国产软硬件产品,仅花了不到30万元,就建成了规范、标准的平凉数据中心,构建了专网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为全市办公系统及网站提供服务。与万维公司合作开发办公系统,节省了80多万元的软件购置费用。

4、坚持应用为先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所在。电子政务的生命在于应用,其核心在于政务而不是电子,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是我们电子政务建设中必须坚持的方向。在推进工作中,我市非常注重从客观需要出发,有重点、分步骤进行电子政务典型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讲求效益,确保建设项目建一个,用一个,好一个,获取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5、坚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是有效推进方式。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规划要远、推进要实的思路,从最简单、最实用的环节入手逐步提高应用层次,从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应用开始逐渐推行到整县、整区、整部门,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以点带面,全面推开。

6、转变观念,树立开放、服务意识是必要的推行手段。我们一直把“以服务求作为,以作为求地位,以地位促发展”作为工作准则,努力以“有求必应,雷厉风行”的精神提供服务,立足部门的实际需要,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论证方案,把好技术关,免费提供我们已建成的系统、网络及各种资源,鼓励他们大力应用,并提供尽可能的服务,赢得了普遍信任和支持,为电子政务整体推进形成了和谐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