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党委科学决策四个关键词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20

 

  首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首次荣膺“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新年伊始,回首2011,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硕果盈枝,“十二五”开局便迎来“开门红”。

  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在这个高端科技与人才密集的单位,所党委“一班人”靠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不断攻占信息技术的制高点。据统计,最近10年,该所取得50余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成果,走出百余位享誉军内外的科研领军人才,直接推动和加速了我军信息化建设进程。

  科学决策,是各级党委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一点上,党委拍板如何一拍准?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去年被评为“全军先进师旅团级单位党委”的所党委,点击他们科学决策中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学习力

  确立精确的“发展坐标”

  【新闻观察室】

  “工作再忙,也不能放松学习;不学习,就意味着放弃明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总工于全院士如是说。作为党委班子一员,于全深感肩上担子更重,也深知唯有更加勤于学习才能履行好职责。繁忙的工作之余,于全总要挤出专门时间学习。

  一次,于全得到一本关于分布式网络技术的书。他如获至宝,反复读了近20遍,直接影响了他对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认识。不久,总部下达了某重大工程任务。作为总工,于全果断将这一技术应用到该工程建设中,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于全是所党委勤于学习的典范。所里大的学科门类有数十个,党委自身学习力不提升,决策就没有话语权”,该所政委李成军告诉记者。

  在这个研究所,9名班子成员有3人是博士,4人是信息化领域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近年来,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紧盯前沿掌握最新技术、深入一线调研军事需求,所党委“一班人”形成了清晰的科研思路,为科研建设提供了精确的“发展坐标”。

  由该所承担的某一体化信息系统开始论证时,我军各军兵种已经独立建成数以百计的信息系统。是打翻这些系统从头再来,还是在现有基础上改造整合?所党委根据多年学习调研掌握的第一手情况,经过慎重思考,决定采用“一体化设计、构件化改造”的技术路线,对现有系统进行综合集成。

  今天,这已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一条基本技术路线。该所科学决策“一拍准”,不仅使我军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没走弯路,而且经过数十次重大军事演练的检验,产生出巨大军事效益。

  【延伸思考】

  信息时代,学习力已成为人的第一能力和第一优势。作为决策者,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只有勤于学习,才能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超越自我、推陈出新。

  关键词:创新力

  以超前“触角”融合聚焦

  【新闻观察室】

  2011年,所党委按照“十二五”规划,抽调精兵强将,搭建起新一代信息系统试验环境。总部一位首长到所里仔细调查后,感叹地说:“一年前我过来跟你们探讨的想法要求,你们已经把它转化为试验环境了,比我预想的要好,本来有些话我今天要讲的,现在不需要讲了……”

  “所里的居住条件虽不是一流,但这里的试验环境却是全军乃至全国一流”,所长刘怒告诉记者,从仅有一台分离原件的计算机,到建成军内领先的信息系统综合试验环境,研究所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党委勇于创新,把优势资源向科研建设融合聚焦。

  未来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在某师参加演习时,该所科研人员发现该师各类信息化装备虽然单项指标都很高,但装备各成体系,难以联合指挥。尽管当时一没立项、二少经费、三缺人手,但党委考虑到部队建设的需要,坚持把这一课题列为当年的科研重点,组织13个专业50余名技术骨干深入该师现场攻关,在全军率先实现了野战条件下的信息系统集成。

  对科技创新的扶持,该所始终不遗余力。某通信中心博士工程师李颖看到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军事应用价值,决定向这一世界级难题发起冲击。所党委专门资助她开展先期研究,支持她带领另外2名博士,担纲了一项数百万元的课题。

  “对于想干事业的人来说,在所里搞科研其实是一种幸福”,安全保密中心博士、女工程师马琳茹很是感慨。她对一项信息前沿技术十分关注,同样得到所里专项基金资助。后来,她的研究成果在我军全自主计算机系统研制中得到了应用。

  【延伸思考】

  中心工作是龙头,龙头舞起来,龙尾才能摆起来。党委决策以超前“触角”向中心融合聚焦,突出重点、善抓大事,才能事半而功倍;反之,撒“胡椒面”式平均用力,必定事倍而功半。

  关键词:科技力

  “善假于物”更透明高效

  【新闻观察室】

  讲台上,科研人员轮番登台述职;讲台下,依托专门考评软件,评委们轻点鼠标,调出参评人员各项数据,从“德、能、勤、绩、体”五个方面依次打分。述职完毕,参评人员绩效考评结果已经录入数据库,将面向全所进行网上公示。

  这是记者在该所专业技术干部调职调级公开述职会上看到的情景。这套考评软件出自该所科研人员之手。借助信息化科技手段,党委决策更加透明高效,科研人员更加心服口服。

  “信息化科研是所里的主打专业,信息化技术自然也成为辅助党委决策的有效手段。”副所长尹浩介绍说。该所以局域网为依托,建立公示栏、论坛专区等,实现重大决策出台前通过网络征询群众意见,科研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对所里的大事小情进行点评。

  在局域网上,记者看到一个论坛热闹非凡,活动的主题是:对招投标的全新综合楼方案进行评议。“A方案有些过于强调美观,但简约实用……”“网聚天下”的建议,引来大家热议,博得多人关注。

  通过实时在线系统,一名科研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可以随时在论坛上建言献策和监督批评,所党委也可以借此集思广益、听谏纳言。”

  【延伸思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当科技日益成为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如何善借科技之力,有效提高决策效率,增强决策透明度公平性,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面对的一门必修课。

  关键词:制度力

  靠健全机制“一锤定音”

  【新闻观察室】

  某型军用安全操作系统,是解决我军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一项关键技术。为确定项目负责人,该所党委打破年龄、资历、级别限制,不拘一格选人才。经过几轮严格筛选,年仅28岁的博士谢永强脱颖而出。

  “重大课题公开招标,谁的方案好就选谁的,谁的能力强就让谁负责,这是所里的一项硬性制度”,谢永强说。后来,他设计出“整体防御”与“纵深防御”相结合的信息保障模型,项目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该所副政委任平介绍,近年来,随着科技委把关制、首席专家责任制、总师负责制等一系列科研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所里众多科研难题依靠制度之槌得以有效解决。

  俗话说:仗好打,功不好评。在该所这个高科技密集的群体,科研成绩突出的人很多,评功评奖、晋职晋衔怎么办?靠制度!

  所党委先后出台了《科研工作绩效评定标准和实施办法》等10余项制度规定,科学设置岗位绩效指标,分类分级明确考核标准,力求做到全面衡量、科学实用。

  博士何元智从事的卫星通信研究周期长,从预研、型研到装备,至少需要10余年的时间。由于长期没有成果、不能报奖,按照传统的评价模式,晋职晋衔很难有优势。但所里把贡献度、工作量等因素全面纳入考核范围,她不仅顺利通过高工评选,还被评为所里“科技新星”。

  【延伸思考】

  决策科学不科学,制度尺子量一量。制度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实践证明,科学设计制度、严格落实制度,制度才会有生命力,科学决策也才能“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