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使用事关群众利益,历来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丹棱县强力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管理,探索实践了清产核资三环紧扣委托管理三关并重日常运行三维监督的“三三”管理模式,实现了对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网络化监督,成效显著。
全盘清理
农村“三资”有账可询
管理“三资”的前提需要对家底“心中有数”。
丹棱县在坚持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处置权、收益权“五权”不变和民主监管、公开规范的原则上,对全县7个乡镇76个村(社区)资产、资金、资源进行全面清理。在对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的现金、房产、土地、果园、森林等权属进行界定后,采取内查与外调、清查账目与盘点实物、资料核对与实地勘验、清查与处理问题、手工登记与电脑管理“五个结合”的方式进行清理,并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两种方式确保清理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据统计,该县76个村(社区)共清理资金462笔,金额1290万元;清理资产865笔,金额1255万元;清理耕地、林地、水面等资源213笔,面积2.01万亩。
经过7天公示后,农村“三资“全部录入“台账”。在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内建立电子触摸屏,村民可凭借身份证查询本村“三资”相关信息。同时,村级财务和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在各村村务公开栏同步公开,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村级财务收支的透明度。
三关并重
“三资”管理规范严谨
该县打出三大组合拳,确保“三资”管理科学、规范、有序。
注重三项管理。首先是资金委托代管。要求村与乡镇签订代管委托书,由乡镇代行管理职能,分村设账、定时结账、自动对账,同步公开。其次,资产统一监管。由乡镇“三资”办按照规定对村级资产的经营、处置进行指导、监督。第三,资源联合协管。村级资源的承包、转让、出售等处置,由村制定方案,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报乡镇“三资”办审核、县“三资”办备案,大额资源由县“三资”办全程指导和监督。
实现三项统一。统一工作流程:明确管理实施细则、所有权界定、财务内控制度、责任追究等规定;统一收支票据:由乡镇“三资”办统一领取、保管、代开专用票据;统一账簿设置:各乡镇设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固定资产资源登记簿。
严格三关审核。按照要求,所有村级集体资金使用和资产、资源处置,根据不同限额,需要经过村民、乡镇、县级三关审核,再入账归档或处置。资金支出1000—5000元以内的由村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限额以上支出,则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三维监督
实现监督多元化
该县通过三维监督法,实现了对农村“三资“管理适时监管、在线监管、群众全程监管。
县级单位综合监督。县“三资”管理成员单位分别通过监管软件平台,对各村“三资”情况进行适时监督、在线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纠正处理。
县乡村纵向监督。各村民主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事前监督;各乡镇进行审核监督;县“三资”办进行审批监督。
广大群众全程监督。从清理到公示,从支出到处置,农村“三资“管理中处处可见群众的身影。比如,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处置均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每月账务处理后,各村须将“三资”情况报表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乡镇“三资”办电脑和乡镇便民中心、村委会安装电子触摸屏,广大群众可随时查询村级资金收支、资产资源存量和处置、党务政务公开、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
“近年来,通过"三资"网络化管理,资金收支、资产资源处置更加规范、阳光、透明,方便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效促进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丹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说,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收入增长45%,全县无一起因“三资”问题到县及以上部门上访事件,无一件“三资”问题违纪案件,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