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保工程中的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24
数据中心是为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撑,提供劳动保障数据的构建、保存、更新、集成、分发与共享,以及提供存证、容灾、备份等信息服务的基础环境,是实现数据的存放和集中处理的场所,是金保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数据的存储与分布是系统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数据分布合理,可以使系统建设更加容易,管理更加方便。反之,将加大系统建设难度,增加系统建设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全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数据分布要按照中央—省—市三级、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为了保障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各级系统的业务数据、交换数据与宏观分析数据应分区设立。因此,数据中心从内容上,涉及业务资源数据库、交换资源数据库和宏观决策数据库;分别存放在生产区、交换区和决策区;从层次上,分为中央、省、市三级。
根据“数据集中,业务处理相对分散”的原则,劳动保障部规划了在部、省、市三级劳动保障部门分别只建一个数据中心的模式,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各项信息由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管理,不再单建数据中心,以确保数据中心的枢纽特性和实现一条主线上下传输的要求。根据“分步实施”的原则,数据中心的建设首先要做到交换区的统一,即交换区统一建在数据中心,已经分别建设的生产区,在“十五”期间完成向统一数据中心的整合,新建系统的生产区则一律不再单独建设,直接建到统一的数据中心。
地级以上城市(包括直辖市)数据中心在生产区建立标准统一的集中式业务资源数据库,支持全市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各项业务经办。暂不具备全市集中条件,实行独立建库的区县,数据标准要与市里保持一致,并将数据定期集中到市数据中心业务资源数据库中,逐步向全市集中式业务资源数据库过渡。在交换区建立标准统一的各类交换资源数据库,支持异地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和基金监管,并为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在决策区建立宏观决策数据库,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在城市数据中心要做好数据整理和整合的基础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有效和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城市,可直接在生产区完成数据整合,尚不具备生产区整合条件的城市,可以从交换区进行数据整合起步,最终实现“同人同城同库”。
省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在生产区支持省直接经办的业务,在交换区建立各类标准统一的省级交换资源数据库,支持省(自治区)内异地业务经办、全省公共服务、省级和部级的基金监管。在决策区建立宏观决策数据库,支持省级宏观决策。
中央数据中心在金保工程一期建设中设立交换区和决策区,支持跨省的异地业务经办、全国性和跨地区的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
各级数据中心的建立将实现数据平台、数据接口、数据通道、数据管理等四方面的统一。统一的数据平台就是为各种数据的访问、交换、使用提供一个统一的物理支撑环境;统一的数据接口就是劳动保障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文件必须通过数据中心统一实现交换和共享;统一的数据通道就是数据中心纵向沟通了中央、省、市三级劳动保障部门,横向沟??系统提供坚实基础;统一的数据管理就是集中劳动保障各业务部门的基本业务数据,并进行统一的数据安全控制和异地集中备份。
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注意几个问题:(1)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最初可先做到外在的统一,将各类服务器的物理地点集中;然后逐步实现内在的统一,进行数据整合,以充分发挥存储器的效率和实现数据的共享,进行应用整合,统一与归并业务流程,多个应用共享服务器。(2)重视安全。数据集中起来,则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具体包括机房、网络、数据等各个方面,要技术措施与管理制度并重。(3)设计上保持前瞻性。数据中心的建设要与业务发展挂钩,留有可扩充的余地,包括机房面积、服务器运算速度和存储空间等。
总之,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一个阶段性强、计划性强的过程,须遵循全国统一的设计思想和建设要求,这样,才能全面支撑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