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稿)
电子政务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修水县电子政务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的要求,根据《修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结合修水县电子政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工作回顾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修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在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修水县电子政务基础逐步完善,重点业务系统的应用进展顺利,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不断推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已建立全县电子政务专网,该网络纵向连接国家、省、市电子政务骨干网络,横向连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政府各部门单位。全县电子政务专网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通过物理隔离器实现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通过防火墙实现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运行“金财、金税、金农”等国家十二个重点办公业务系统,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府部门和单位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系统。2010年,修水县投入60万元,对全县电子政务专网和门户网站中心机房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更新升级了大部分硬件设备,规划部署了县城城南和良塘新区政务专网设备,部署了机房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政务专网络和门户网站带宽扩容到100兆,大大优化了全县电子政务专网和门户网站的运行环境。2010年8月,县委县政府联合下文,统一部署36个乡镇和40家县直部门单位接入全县电子政务专网,为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建立了“政府网站群”。2010年,修水县投入50万元,完成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改版工作,改版后的网站着重提升网站的服务功能和互动功能,完成了网站由单纯信息发布型向集信息发布和在线服务为了网站由单纯信息发布型向集信息发布和在线服务为一体的功能服务型网站的转变。通过建设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后台、统一规范的“政府网站”群,建立以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主站,各乡镇、各部门单位为应用基础支撑子站的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站群系统。中国修水网既可实现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和互通共享,全面提高网站的服务和应用水平,又可避免各乡镇各部门分散建设、重复投资、以及重复规则、技术力量薄弱等弊端,节省了大量投资。36个乡镇都已建立了网站,乡镇网站建设普及率达100%,并已加入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36个乡镇网站已上线运行。新版网站栏目丰富、功能齐全。中国修水网立足“政务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服务公众”的理念,设置了走进修水、新闻宣传、专题报道、政务事务公开、在线办事、在线访谈、网上信访等栏目200多个。县法院、组织部、财政局、监察局、工业园服务局、档案局、统计局、教体局、城建局、民政局、国土局、科技局、卫生局、林业局、计生委、房管局、商务局、安监局、旅游局、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矿管局、司法局、茶叶办、质监局、药监局、国税局、地税局、社保局各自建立了网站,部门单位网站将逐步整合到该站群系统。
3.应用水平得到提高。依托全县电子政务专网内网,已运行“金财、金税、金盾、金保、金安”等国家重点办公业务系统,行政效益明显。依托全县电子政务专网外网,全县有关部门单位开展了多种网上办公应用。县委、县政府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无纸化公文传输;县纪委利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实现电子监察;县委组织部利用“大组工网”推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县工商、计生、物价等28个部门单位实现了和省、市的纵向业务协同和在线办事;电子政务专网重点应用――视频会议系统平均每年召开国家、省、市三级视频会议近110次,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2010年,投入近260万建设完成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并投入试运行。该系统纵向连接省、市部门,横向连接县直各部门单位,按照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力的要求,可实现行政许可事项一站式审批,有利于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转变政府施政方式、管理办法和工作作风,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10年,投入400万元建成了“天网”工程,“天网”工程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视频监控,该工程已在城区设立74个监控点和5个治安卡点在乡镇新增114个监控点,将切实加强城乡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提高公安干警的办案工作效率。部分县直部门单位积极推行内部网络化管理:县财政局实行 “一卡通”加强惠农资金的发放管理;县卫生局投资100多万建立了综合办公系统和管理平台,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平台,逐步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县教育体育局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已实现网上教育资源的共享;县公安局建立覆盖所有警务点的公安网应用系统;县计生委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全县所有部门和乡镇利用加密网实现了公文传送。
4.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了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2010年,我县实行机构改革,保留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县信息办”),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县信息办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电子政务政策措施,负责全县政务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系统的维护管理、县政府门户网站及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网站的建设管理、推进政务事务公开、草拟全县电子政务有关文件等工作。2010年成立了“修水县电子政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县电子政务工作重大问题,出台全县电子政务有关措施,组织实施全县电子政务重点建设项目。为推动全县电子政务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修水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修水县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修水县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中国修水网改版方案》和《中国修水网建设管理办法》、《中国修水网“网上信访”栏目办理回复管理制度》《修水县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关于要求接入全县政务网络的通知》《修水县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实施细则》、《修水县政务公开督查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全县电子政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全县多次开展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会议和各类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电子政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县电子政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修水县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部分领导和机关干部对电子政务的内涵、作用、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电子政务的工作不主动、目标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力,对电子政务工作还处于应付检查督查的阶段。多数乡镇和部门单位不能将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办事程序和指南公开、网上在线办事纳入重要日常工作,电子政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全县政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部门单位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较大。
2.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融合度不高,全县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和创新,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共享不够,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观念比较薄弱、进展相对缓慢,电子政务系统整体效能有待提高。
3.缺乏有效的政府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或者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是联系公众的纽带。当前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缺乏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全县尚未建设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部门单位尚未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很多跨部门的关键业务没有理顺信息流程,信息共享程度低,“重开发,轻利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全县尚未形成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标准体系和建设机制,部门单位各自为政建立内部办公系统和面对公众的信息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力度不强,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网站建设有待加强。网站是实现“电子政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网上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网上政务公开有利于打造阳光透明政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目前,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还不能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政务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及时、不主动。政府网站群系统建设刚刚起步,各部门单位各自建设网站,信息多头采集,不利于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部门网站普及率不高,有大部分部门还未开通自己的门户网站;有些部门网站建成后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应用和运行保障机制,网站数据长期不更新,新闻不新,数据不灵,变成“死网”,有的网站甚至无法打开,影响修水网上形象。
5、电子政务人才缺乏。全县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底子薄,多数乡镇和部门没有固定专人负责电子政务工作。电子政务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既熟悉机关行政业务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技术力量十分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全县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
二、“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总体要求
㈠面临的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修水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赶超发展、争取进位的重要时期。我县要实现“主攻矿业经济,做大中心城区,全力以赴抓项目,铁心硬手优环境,实现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综合实力位列全市第一方阵”的战略发展目标,需要一流的政府服务作为支撑。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府职能改革转变,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2.随着网络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将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问政、网络经济、虚拟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增大,对政府的监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推动政府职能改革转变的重要手段,将由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4.“十二五”期间,修水县电子政务发展将面临良好的机遇。一方面,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越来越重视,明确提出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子”和“政务”融合程度将进一步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将更加深入。因此,必须把握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紧迫感,调动一切资源,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十二五”期间,修水县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以服务为宗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对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的作用,力争在党政统一办公平台、企业和公众网上办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为实现修水县总体发展目标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十二五”期间,修水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资源观,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和公众为核心,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深化应用和提高产业创新水平相结合,坚持促进发展和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实现电子政务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转变,从信息项目自建自管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转变;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数字修水”的发展,全面服务修水经济社会建设,为修水实现赶超发展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修水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修水县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县电子政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统筹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全县政务资源和社会参与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电子政务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要正确处理部门与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需求主导,注重实效。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组织电子政务建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把应用效果作为衡量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标准,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建设投资、系统管理、运行效果进行适时评价。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把资源整合作为提高应用水平的关键,加强物理整合、逻辑整合、流程整合和应用整合,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坚持集约化建设,共建共用,制止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杜绝浪费。加强部门问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电子政务综合效益。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在统一标准和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遵循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保证系统的标准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效益。要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修水县要紧扣“整合、协同、互联、共享、重构”十个字,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整合,对已有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深入整合;协同,实现重点业务的跨部门协同;互联,克服条块分割,加快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共享,在整合、互联、协同的基础上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重构,按照政府组织和管理体系,合理重构电子政务重大应用项目。
修水县“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县党政部门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党政部门实现电子公文传输和流转,部门和单位网站纳入政府网站群系统,全县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渠道,政府信息公开要提高主动率、及时率、依申请公开办复率,行政许可事项要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修水县着力构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政务管理体系、效能评估体系、资源共享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完成35项具体任务。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完善政府网站群建设
加快中国修水网建设,突出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构建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政府各个部门服务的“一站式”政府门户网站。进一步完善以中国修水网为主站、以各乡镇和各部门单位网站为子站的政府网站群系统,用2年左右时间将政府部门单位网站全部纳入政府网站群,充分发挥网站群系统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节省投资、避免重复规则的优越性。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梳理、优化审批业务和办理事项,切实推进网上办事和审批,设立政府网上新闻发布室,积极开展网上评议、网上信访、网上听证、网上调查等多种互动交流业务,使政府公众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服务平台、政府信息发布的窗口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2.建设和完善在线审批系统
在行政服务大厅信息系统、外来投资企业联网审批系统的基础上,针对跨部门审批的难点,建设以行政服务大厅为核心的跨部门联网审批系统,实现所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服务事项(包括重大投资项目审批项目)的集中管理、协同审批、防伪打假和数据共享等功能,制定企业基础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标准和机制,使政府相关部门共享企业基础数据,为企业征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对企业的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条。建立联合年审、联合审批等跨部门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为企事业单位设立纳税、年检年审、质量检查、安全防护、商务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
3.建设农村综合管理平台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农村管理,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建设和完善农村信息化管理及服务体系,提供农村人口、党务、团务、妇联、民政事务、社保、治安、人民武装、资产、资源、财务和社会事务等全面集中管理,帮助农村管理部门进行数据的逐级统计和汇总分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创新与发展的依据,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4.建设社区政务信息服务平台
在全县推广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各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将政务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积极提供便利,让不具备相关条件的社会群体也能享受到电子政务的服务,努力消除“数字鸿沟”,逐步使电子政务惠及全体市民。
5.完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
配合国家“金保工程”的建设,利用全县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构建覆盖县、乡、社区、村的劳动保障信息网,建立全县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
6.建设和完善司法行政服务信息系统
以我县党政机关专网及政法网为平台,将县、乡、社区等各级司法行政系统的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全县司法行政系统专业数据库,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和改善公证行业管理、普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律师行业管理、法律进社区等各项面向公众的服务。
7.建设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修水县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
8.建设和完善教育信息服务系统。
建立以县级教育网站为核心,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学校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社区教育支持学校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
9.建设和完善文化及旅游服务信息系统
构建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系统,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形成网上正面舆论主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以信息化手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文化艺术享受。
建设全县综合旅游信息系统,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投资者进行旅游规划、资源调配、投资发展提供辅助决策功能,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及时、详尽、准确的旅游信息和服务。
10.建设气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建设气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统一的气象通信和气象信息的存储、分发,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网络资源优势,促进观测数据共享。推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行各业共享大气、水文、海洋、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保证气象预警防灾信息准确及时的通过政务和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给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
(二)政务管理体系
11. 建立全县党政机关统一办公业务系统
依托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全县党政机关网络办公系统,实现全县党政机关主要办公业务和内部事务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全县要实现所有政府公文网上传输,并逐步取消纸质文件。县政府及各乡镇、各部门的一般性签批、协商事项要逐步实现网上流转。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12.建设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系统
开发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承载各乡镇、各部门的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业务。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在线申请、在线咨询、结果反馈、政策查询等高效、便捷、安全公共服务。建设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对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实行全程监察。建设全县统一的评标专家库,为全县公共资源交易提供评标专家信息共享、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和统一监管服务。
13.建设全县政务视频会议系统
将原有的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乡镇,实现乡镇远程参加视频会议,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和行政成本。
14.建设和完善数字城市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制订全县基础单元网格划分标准,建立动态更新的数字城市规划和管理平台数据库。
实施“数字规划”工程项目,建立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和其他专项规划的辅助编制和设计系统、规划实施管理系统、规划评价支持系统、规划社会监督与反馈系统,全方位推进城市规划工作。
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建立以地籍专业数据库为基础、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主要目标,涵盖土地规划与计划、征地管理、土地储备管理、用地管理、土地合同监管、土地交易、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的信息系统,对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
实施“数字房产”工程,建立全县统一的图形化楼房专业数据库,实现房产信息资源共享及“以图管房”,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含政策性住房分配与廉租房审批管理、房地产市场、产权登记、房地产行业管理、物业管理等),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预测决策水平。
建立城市建筑、绿地、道路、桥梁、地下管网、信息管道等市政基础设施专业数据库,实现动态更新和维护;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15.完善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指挥系统。
加快相关部门的专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的建设,整合全县各级各类资源,建设以危险源、应急预案等各类数据库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形成全县统一的应急指挥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增强政府对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应急和救助救灾的能力。
16.建设环保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城市环境在线监测、环境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和城市生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生态监察、电磁辐射、机动车排污检测等业务数据收集、处理、加工的网络化管理,提升生态保护、环境安全和污染源事故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17.建设和完善综合治安信息系统
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和实施“天网”工程,在全县建成完备的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综合的公安信息资源库、高度集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
推进政法信息网的建设,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高效的政法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建设政法应用及安全管理系统,提高政法工作效率和战斗力。
18.完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完善城市交通监控网络,推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应用,加强交通流量动态监测,实现区域道路联网监控,提高交通监控和疏导能力;建设城市现代物流和综合交通信息系统,整合交通运输行业内的信息系统资源,建设交通综合信息数据仓库,提供集成的、统一的、及时的交通信息服务,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效益。
19.建设和完善工商(物价)监管信息系统
建设工商(物价)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大力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企业监管、商标、广告、合同管理、消费维权、公平交易执法、价格管理、价格监督检查等各项业务的全员、全面、全过程信息化,提高工商物价工作现代化水平。
20.建设全县联网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
配合国家“金审工程”的建设,建设全县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审计机关的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县、乡两级开展以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和行业为重点的联网审计,创新审计方式,实现审计过程电子化,提高政府内部监管的科学化水平。
21.完善质量监管信息系统
配合国家“金质工程”的建设,加强食品质量卫生和特种设备安全电子监管,建立质量监督专业数据库群,进一步完善产(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特种设备、标准化、计量、行政执法等5个主要业务系统建设,全面提高政府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和服务水平。
22.建设和完善食品、药品、农产品监管信息系统
建设食品、药品日常监管数据中心及工作平台,实现完整的市场准入、监督检查、检测管理、案件管理、信息公示等业务管理功能,加强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电子化监管,建立动态的信用评价体系,实施数字化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建设农产品安全管理数据中心、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和肉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向社会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指导生产和消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3.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包括全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普查监管系统,危险化学品登记、审批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事故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监管业务协同,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相关动态,并通过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检查,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提高应急救援决策的效率。
24.建设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建立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建设政府采购项目档案库、政府采购决策支持和统计查询子系统、虚拟仓储子系统、供应商履约评价子系统和市场行情监测子系统,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透明度和效率。
25.完善电子税务信息管理系统。
配合国家“金税工程”的建设,建设电子地税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和完善征管系统中个人所得税管理、地税发票监控体系、税务人员绩效考核系统以及“网上税务”为主要手段的纳税人服务体系等系统的建设,实现税收征管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服务手段创新,增强税收监控和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为纳税人服务水平。
26.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人口)发展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系统
建设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不断完善发改、统计、财政、金融、投资、税收、经贸、科技、规划、建设、房地产、交通、物流、国际贸易规则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整合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推动相关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监管,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决策有效性和科学性。
建设全县统计数据交换中心和宏观经济数据库,整合建设统一的统计业务工作平台,完善统计报表网上直报系统,实现统计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发布和使用全过程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县委、县政府和各经济管理部门提供安全高效的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方便的信息服务。
加强人口预测和监控分析,建立全县统一的人口管理信息资源平台,为统计、公安、人口计生、房屋租赁等部门的人口统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依托统计信息系统,做好人口尤其是暂住人口统计数据的采集,为社会及人口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
建立网上决策咨询平台,对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点事项、重要工程、重大政策法规等,通过网络实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参与,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行政效能评估体系
27.完善和拓展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
依托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县级行政许可事项目100%进入行政服务大厅办理,实现行政部门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一单式收费”。利用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全县各部门单位行政权力运行及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的实时、动态、全程监察,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
28.建设人大、政协、纪委和公众监督系统
利用电子信息手段,畅通党政机关民意沟通渠道,对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政协建议提案,以及政府重要工作落实情况,接受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的网上监督。
建设人大代表信息平台,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人大机关及政府部门的联系,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支持。
建设面向政协委员的民意民智征询系统,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支持。
建立纪委电子监督测评平台,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的工作规范和评估方法,降低政府监督成本,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
(四)资源共享体系
29.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企事业事务公开机制
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事务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信息公开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平台,确保应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时公开。
30.建设城市数字资源中心
按照基础层、平台层、专业层和节点层四个层次,整合全县政务信息资源,构建城市数字资源中心,加快建设“数字修水”。基础层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平台层首批建设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专业层由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建立完善各自的专业数据库。节点层要加快建立各区节点数据库。要明确界定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31.建立政务信息共享机制
遵循“需求导向、供方响应、协调确认”的原则,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按需共享。综合考虑保密级别、需求程度、共享服务能力等因素,将政务信息分为强制共享类、条件共享类和不予共享类三种类型,列入强制共享类的必须无条件、无偿提供给所需机关单位共享,列入条件共享类的可按设定条件提供给指定的机关单位共享,列入不予共享类的应当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其他依据。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列明共享信息的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共享范围、更新时限等。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责任,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纳入电子监察范围。
(五)支撑保障体系
32.建设和完善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地址和域名,推进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内网和外网)建设。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和群团组织的横向及纵向业务互联提供网络支持,满足内部办公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需要。统一全县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节约投资,保障安全。
33.建设和完善统一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建设全县统一的安全支撑平台,形成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统一规划和建设信息安全监控、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灾难备份基础设施,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
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根据网络的重要性和应用系统的涉密程度、安全风险等因素,划分安全域,确定安全保护等级,搞好风险评估,推动不同信息安全域的安全互联。
34.制定完善电子政务政策法规
制定发布《修水县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修水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修水县党政机关内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修水县电子政务标准化管理暂行办法》、《修水县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为电子政务工作提供依据和制度保障。
35.建立电子政务督查和绩效评估机制
建立电子政务督查机制,对电子政务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将电子政务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衡量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结合行政问责制要求,对电子政务工作加强监察评估。采用电子政务监察和绩效评估软件,重点考核各级、各部门信息公开、信息更新和信息共享责任的落实情况,并定期予以公开通报。
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行和使用情况实行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管理。探索建立电子政务项目的评估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研究试行第三方评估,对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行评估。实施财政投资项目效益的量化考核,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资金效益、系统运行效率和使用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逐步形成科学、健全的评估机制。
四、推进“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相关部门应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强力推进。
县电子政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电子政务规划、建设和管理,统一协调和处理电子政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县电子政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电子政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拟订本县相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统一制订全县电子政务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内网和外网)和各类基础平台;按照规划、标准、共享、互联互通等有关要求,审核各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推进全县政务事务信息公开、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绩效考评。
在县电子政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分别负责电子政务专网中各自业务范围内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在县电子政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下,县委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业务网络顶层互联互通平台的管理,指导管理内网的交换体系,建立网络安全支撑平台,完善县领导决策服务信息系统。各级、各部门要把电子政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好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二)保障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
要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力度,并将电子政务系统(含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等)运行维护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县电子政务主管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制定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标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全方位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创新建设、管理和服务模式
建立健全方案审核、专业部门评审、适合电子政务项目特点的招投标、工程监理、第三方测评、项目验收、运维经费标准、绩效考评等制度,保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探索电子政务项目立项、招投标、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绩效考核等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机制。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外包管理办法,规范电子政务咨询、委托建设、监理、项目管理、测评验收、运行推广、维护、审计、后评价等外包工作流程和标准等办法,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实效。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
注重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政府管理和业务流程的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积极吸引电子政务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符合相关条件的电子政务人才,可享受我县创新型人才的鼓励政策。
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将电子政务的培训纳入党校任职培训课程,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强化公务员的服务理念,提高其电子政务应用和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作用,为我县电子政务推广应用及重点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咨询论证。加强县内外电子政务技术、信息资源、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电子政务的宣传报道力度,广泛宣传有关电子政务服务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内容,让企业和公众更多地全面了解和使用电子政务,提高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和全社会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