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乾:2003电子政务须增加“有效需求”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大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电子政务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01年12月2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政府信息化先行”的方针,明确了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的政策方向。

    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特别的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下发,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在此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必须采取的措施。因此,17号文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与此同时,与发展电子政务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在制订和修改当中。2002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京成立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全面启动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工作;《电子签章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个人数据保护法》等直接关系电子政务发展进程的各种信息安全法规已经进入研究和起草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讨论稿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尤为可喜的是,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2002年以来,电子政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开始为我国IT产业营造一条新型产业链。围绕电子政务,我国IT行业在硬件技术、软件系统以及系统集成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借助政府采购,我国IT企业在办公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嵌入式CPU等一些关键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有望建立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可靠的网络技术环境下。与此同时,经过一年的努力,许多大型IT企业在一些专业应用服务领域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为今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增加电子政务的“有效需求”很重要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还仅仅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即政务信息发布阶段,真正实现哪怕是最基本的在线交互处理业务的电子政务系统都还极少,而实现连续的在线事务处理的电子政务系统还没有出现。另一方面,我国电子政务仍然缺乏充分的实施条件,许多电子政务工程未能考虑实现社会需求所应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对电子政务的所谓需求实际上也就成为“不可实现的需求”。因此,尽管2002年以来电子政务热一直在膨胀,但是,要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仅仅是将电子政务看做是一种手段,而没有将其看做是信息网络技术为我们所提供的实现赶超式发展战略的一次历史机遇,这就决定了电子政务在我国的政府职能转换以及政府机构改革方面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我们首先必须进一步明确电子政务到底应该而且能够为我们做什么。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除了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外,还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时,江主席在报告中也强调,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有效、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与电子政务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可以作为构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其次,必须调整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注重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效性。2002年是我国电子政务快马加鞭、大力发展的一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亦存在着过急、过快、缺乏协调的问题。因此,2003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应该像老绵羊那样,多一些冷静,多一些从容,工作重点是夯实基础,增加电子政务的“有效需求”。

    为此,除了继续贯彻落实17号文件外,对实施电子政务的政府机构以及建设企业实行“准入制”,除了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外,电子政务的建设项目还必须增加与发挥电子政务系统效益有关的各种要求,例如,政府业务流程重组、机构调整以及提供与接受电子政务应用服务的有关各方的基础设施条件及其应用服务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