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调宣布总参某部超级重大成果!
来源:蜀中行 更新时间:2012-04-27

无声处听惊雷:中国高调宣布总参某部超级重大成果!
  
近段时间,中菲对峙,东亚军演,高潮迭起,几乎让人看花了眼,让人忽略了一个重大信息,这才是中国对美国最致命的大国重剑,这在以往是中国的“命门”,现在变成了“罩门”。
 
将来中美要过招的话,老蜀很严肃地说,这个东东不亚于核武器和两弹一星。并且,这个成果去年就成功了已经推广应用到部队,到今年这个节骨眼上才公布,知道这里面的玄机吧!
 
关键词:军用战术互联网 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  C4ISR  云计算  全球信息栅格
 
近日,中国官媒连续报道总参某部下属某研究所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若干。并且声称中国正对军用云计算和全球信息栅格研究发起冲击。这可真是你也有来我也有,该出手就出手!

据统计,仅“十五”以来,该所就有2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4项。

 据所长刘怒介绍,世纪之初,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让研究所专家们敏锐意识到,战争指挥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革。而当时的解放军信息化尚处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建设时期,各军兵种独立建成的指挥信息系统有数百种,因技术体制不同,彼此无法互联互通。联合作战指挥手段的缺失,成为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最大“瓶颈”。

  “多年前,时任所长的王建新带领科技工作者参加部队的一次演习看到,由于指挥系统不能互联互通,指挥员只好冒着大雨,站在两台指挥车中间,用手势和喊话来实施指挥。”研究所政委李成军说,“打造中国军队自己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迫在眉睫。而我们作为军队指挥信息系统研制的牵头单位,更是责无旁贷。”

  他们围绕解决各系统互联互通难题展开预研。在调研论证和部队试点的基础上,该所向军委、总部建议,尽快打造中国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军委果断决策,建设中国军队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要求尽快部署到位并形成能力,并将研制任务赋予该所。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大决战,该所牵头组织各军兵种、战区、科研院所和国防工业部门300多个单位8000名科研人员,经过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奋战,终于打通了解放军联合作战指挥的“血脉”,实现了联合作战指挥手段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军队朝着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由于术语太高深,估计众多网民也就没注意了。下面以美军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应用来反证中国的后起之追求:

 算是科普吧!看看人家美军的研究,就知道这个东东有多重要。

 信息栅格

 美军将为陆海军士兵、飞行员、陆战队员和决策层,提供数据的保密及非保密计算机网络连接而成的全球性信息网,称为全球信息栅格,简称GIG。就是由可以链接到全球任意两点或多点的信息传输能力、实现相关软件和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的操作使用人员组成栅格化的信息综合体。从体系结构上看,GIG一改大多数C4ISR 系统纵向一条线或组网一个面的链接模式,按照联合作战体系结构,科学地联接成一体化的系统,建立栅格状的信息网系,以便从结构上为实现全球任意点、不同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环境条件。

2010美军在阿富汗部署军用版云计算设备

阿富汗的云计算消息令人有点困惑。一位美军将军宣布军方已经为空中和地面的网络士兵装备云计算设备。

根据《网络世界》(Network World)的报道,“基本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正被装入一个个移动盒子中,今年晚些时候将在空中和地面作战的士兵网络中发挥关键作用。”

当然,对于这项运用新技术的基础架构,军方有更正式的描述。中将理查德·塞纳(Richard Zahner)表示这是“政府全资拥有云计算设备”。

这是今天第二次听说人们谈论要把云计算引入某个地方。这说明了云计算使用广泛,甚至已经到了荒谬的程度。云计算成了天罗地网,成了普世准则,毫无例外。

阿富汗的实际部署情况相当有趣,它复杂的网络是为在崎岖地形中相互联络,而并不是为云计算基础架构设计的。

根据《网络世界》报道,军队正在装配“移动云计算节点,包括专门设计的硬件(体积约为2X2X2英尺),组成一个基于IP的网络,其中包括涵盖阿富汗崎岖地区的3G无线和安全(包括生物识别)网络。“实际上这听起来很酷。节点将被部署到包括飞机等设备上,使飞机的飞行天数大大延长。这些节点将会支持地面部队,在识别接近士兵人员身份时提供决策支持。驻伊拉克和阿富汗士兵面临的挑战是识别敌我。生物识别技术就可以派上用场,看来军方花了大力气将指纹作为人员身份和来源的依据。如果军方能够获得足够的指纹,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就可以知道谁在制造炸弹,谁是斗士谁不是。

可以想象,地面的网络可以通过延伸的云计算网络与空中节点相连接。这表明云计算将无处不在。生活中,工作中,哪怕是在地形崎岖的阿富汗战场中,云计算将定义平民、叛乱分子和士兵的关系。

揭秘美军"全球信息栅格":大幅提升反导作战效率
 
美国华盛顿航母上的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

●C4ISR系统在科索沃和伊拉克战场上表现得“神通广大”,但美军依然认为“美中不足”。“全球信息栅格”因此应运而生

“全球信息栅格”的概念是在美军C4ISR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简单来说,C4ISR系统是保证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部队人员和武器实施指挥控制的“人-机系统”,其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与侦察分系统,就像人的“大脑”“神经”和“耳目”,把各种作战力量、各个战场及其子系统紧密地连为一体,形成了强大的军事优势。请看:

1999年3月27日晚8点,美1架F-117隐身飞机在科索沃上空中弹,其弹射座椅和救生背包中的卫星定位装置,立即向美军EC-130E空中指挥机发出遇险信号……旋即,意大利联军指挥中心和五角大楼均收到救援信息;几分钟后,装有百名特战队员的6架直升机前往营救;3小时后,营救队员发现了F-117飞行员用特制闪光装置发出的红外信号,用悬索将飞行员救起,飞回基地。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本土连续升起6枚“飞毛腿”和萨姆德导弹,飞向驻科威特的美军基地。仅仅12秒钟,美军位于太平洋上空的导弹预警卫星就发现目标,有关信息很快传递到美国航天司令部数据处理中心,经巨型计算机紧急处理即刻得到了有效拦截参数,并通过卫星传给位于科威特的“爱国者”防空导弹指挥中心。整个过程只在眨眼之间,而“飞毛腿”至少要飞行3-4分钟,正是这短短的时间差,使伊军的导弹被美军成功拦截。

这是发生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两则真实战例,从中人们可以深深感受到C4ISR系统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战争是军事技术发展的加速器。尽管C4ISR系统一时之间独领风骚,但实战中美军发现,C4ISR系统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先天不足”:

美军以往的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的信息系统大都是专用系统,互不兼容,可以直观地形容为一片相互没有联系的“烟囱群”。C4ISR往往“各自为战”,且只能处理通过计算机通信联网的信息,而对其它设备的数字化信息,比如战场前端的传感器、作战要素的射击系统等,就不具备兼容共享的能力。美军提出,要谋求“全时、全维的信息优势”。但C4ISR系统显然还缺少如此高效、直接的战场信息转化能力。

同时,C4ISR信息网本身的闭塞与狭窄,也制约着系统的功能发挥。国际互联网已经链接了全球各个领域,但C4ISR系统却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不能把信息网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节点,更无法实现全球范围的联网。如前面提到的营救F-117飞行员,必须借助北约的C4ISR系统。

为了克服C4ISR系统的这些“先天不足”,美军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栅格”的倡议,并于2000年3月,向国会正式提交了启动GIG项目的报告。


资料图:全球网络示意图。

●“全球信息栅格”的“终极目标”:在未来战场上,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将任意形式的信息传递给任意人

所谓“全球信息栅格”(Global Inforration Grid),就是由可以链接到全球任意两点或多点的信息传输能力、实现相关软件和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的操作使用人员组成栅格化的信息综合体。从体系结构上看,GIG一改大多数C4ISR系统纵向一条线或组网一个面的链接模式,按照联合作战体系结构、一体化系统要求,构建起栅格化的信息网系。在GIG框架下,美军分布在全球的计算机、传感器网和作战平台网将组成一个大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时域和空域的一致以及各分系统的协同,可保证未来战场上“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将任意形式的信息传递给任意人”。按照美军的“时间表”,他们将于2020年建成全球性的信息栅格系统。

GIG概念的提出,是革命性的,美军的信息网络和C4ISR系统也因此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信息获取全球化,信息交换全维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设施兼容化,信息防护保密化,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GIG中既包含计算机网络栅格、通信网络栅格,也包含传感器栅格和武器平台栅格,强调从传感器到射击器的全程信息一体化兼容,实现任何能发送和接收“0”“1”数字信号的设备均能与GIG相联,从而提升整体战斗力水平。

GIG一旦广泛应用于美军作战平台,不难设想这样的战场图景:

——美军可以运用互联的传感器栅格,及时地发现各个方向、各个区域的各种威胁,并对这些威胁进行多视角的综合评估,在第一时间提供预警,达成共享的态势认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能够达成最佳效果的作战力量进行机动和打击;

——美军可以构成网状结构的虚拟指挥编组,指挥人员通过不同权限的账号和密码进入虚拟指挥空间,与指挥机构的其他人员相互协商,共同制定作战计划、实时下达作战指令,从而极大地提高作战指挥的效率;

——美军可以采取前后方交互反馈式的作战保障,实现所有作战平台、保障资源、运输工具的实时可视化,并将这些信息集成到战场通用作战态势图中,从而为各分队提供最恰当的作战保障……

无声处听惊雷:中国高调宣布总参某部超级重大成果!


资料图片:美军网络战司令部内景

●“全球信息栅格”正在走出“概念”,化为“能力”。有了它的支持,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会因此而“功力”大增吗?

2010年,美国的两大战略系统实现初步“对接”的消息,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全球信息栅格”。人们感到,GIG历经10余年发展,目前正在走出“概念”,变为美军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军重点发展的战略武器系统,顺畅的信息交换是实现一体化多层导弹防御作战的重要基础。有专家认为,通过与GIG系统相联,美军导弹防御系统不但可实现自身的一体化,也可与其他武器系统或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并大幅提高作战效能。

以GIG中的“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为例,它是陆基导弹防御系统实现一体化的关键系统,可将美陆军各个单独的导弹防御系统进行整合,旨在实现陆军防空与导弹防御的“扁平化”指挥,最大程度地提高作战效率。部署一个“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即可基本满足美军16个“爱国者”导弹营的联动作战需求。

借助GIG框架,数据链和通信卫星也逐步成为联通各种武器系统的主要手段。目前美军海外的导弹防御系统内部以及导弹防御系统与GIG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都可通过通信卫星进行。导弹防御系统变成GIG系统众多节点之一,可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达成作战意图,进而大幅提升作战效率和拦截成功率。

也许正是基于GIG系统对导弹防御系统的决定性支持作用,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9月宣布调整欧洲导弹防御系统部署计划,于今年提出了构建以海基“标准-3”为拦截导弹的新型导弹防御系统计划。他们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防御原则也都有了新的表述,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防御范围将从“局部”转向“全球”,部署方式将从“固定”转向“机动”,拦截手段将从“多段拦截”转向“尽早尽快拦截、全程拦截”等等。
 ●“全球信息栅格”的升级发展,必将产生多重效应,并给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变革带来深远影响

近年来,“网络中心战”已经上升为指导美军转型、作战的重要理念,并与“全球信息栅格”暗暗呼应。美军认为“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未来战争的全新构想。美军的全面转型,就是将美军建成能够打“网络中心战”的军队。既然这样,信息通过什么来互通与共享呢?答案是:网络。什么样的网络能实现信息最大限度的互通与共享呢?答案是:栅格。

“网络中心战”的取胜直接依赖全球信息栅格。作为一种支持系统,“全球信息栅格”服务于导弹防御系统,仅仅是冰山露出一角。它的升级发展,将使美军发生革命性、全局性的变化,并给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变革带来深远影响。它启示人们:

——应进一步推进与本国军队相适应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可采取模块化与子网络的体系结构,将军事信息网络分为传感器栅格、交战栅格、信息平台栅格等,既保持各模块的独立性,又增强整个栅格的系统性。

——应进一步突出军事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重点。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以宽带、大容量、数字化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所以,提高信息网络化建设水平,必须加速推进末端建设和移动网络建设两个重点。

——应进一步提高军队建设一体化水平。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设和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综合集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特别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现代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