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5-01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郑政〔2011〕98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郑州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是城市信息化的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建设内容,是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形态,是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的着力点。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郑州市在“十一五”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数字城市的重大举措和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对郑州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建设工作进行研究规划。
 
  一、发展形势和现状
 
  (一)发展形势
 
  电子政务是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形态,是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加强政府监管,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加速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利用信息管理社会及服务
 
  经济发展的能力,形成依靠知识和信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基本上以面向居民的服务、面向企业的服务作为出发点,即政府行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相结合,全面提升公共利益。
 
  “十二五”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整合:对已有电子政务系统深入整合,实现重点业务领域的跨部门协同。
 
  2.互联:克服条块分割、破除信息孤岛,加快实现互联互通。
 
  3.共享:在整合、互联、协同的基础上,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
 
  4.重构:结合政府组织体系的调整,重构一些重大的综合性应用项目。
 
  5.效率: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二)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郑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围绕资源整合和社会化服务两个中心任务,在各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具备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
 
  1.政府门户网站及政府网站群建设成绩显著
 
  政府系统门户网站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连续五年被评为河南省政府系统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第一名,在“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交流互动、网站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及标杆的作用。以郑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为门户,连接各县(市、区),各部门网站,初步实现了政务信息统一发布,公众咨询统一办理。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时效性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向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各县(市、区)和各政府部门网站均有信息公开栏目,内容更加丰富和规范。在线办事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交流互动渠道进一步拓宽,通过专题报道、参政议政、领导访谈等多种形式发布权威信息,加大了政府工作的宣传力度。政府网站的市长(领导)信箱、市长热线、网上咨询等栏目内容办理回复及时,有些网站还提供了功能较强、内容丰富的民意论坛,表现形式多样,互动程度较高。
 
  2.电子监察和网上行政审批建设初见成效
 
  电子监察和网上行政审批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根据省政府和市政府的统一工作安排,2010年4月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工程正式运行,新系统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了“郑州市行政服务网”,整合了全市所有44个部门的380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密事项除外),接受纪委监察局的统一监察。该系统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公开和远程审批服务,实现了各部门办事大厅由物理“分散办公”向虚拟网络化“一站式办公”转变,由传统审批“部门受理、纸质办公、限时办结、纸质反馈和举报监督”过渡到网上审批“统一受理、网络办公、系统限时办结、在线反馈和网络监督”,为行政审批监察管理部门实施全过程的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行政审批提速,行政服务提质,行政监察提效。
 
  3.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在实施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把“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点推进。2007年,郑州市正式纳入国家测绘局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的试点城市。2008年7月,市发展改革委批复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以基础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共享为基础,建立一套分布式非结构化数据共享管理系统。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应用,80%的应用信息系统都需要空间信息数据的支持,很多部门都有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市缺少现实性强、全面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一方面,迫切需要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支持的项目,只能自己开发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另一方面,需求不是太迫切的项目,只好暂缓建设,更重要的是地理空间信息框架作为电子政务数据整合基底,将直接影响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完善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以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开发、整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城市信息基础数据库,强化共享数据源建设,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各个运作层面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突破。
 
  4.税源经济信息共享系统应用广泛
 
  税源经济信息共享数据库的入库数据总量已达到2200多万条,涉税基础信息做到了跨部门的共享和交换,实现了税务管理精细化和征税工作前置化,初步解决了涉税信息不畅、涉税源头控管不严、税收征管不到位等问题。以郑州市税源经济信息共享系统为基础开发的郑州市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发挥了数据整合和共享的作用,先后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的全国劳动用工备案、为环保部门进行的全国污染源数据普查提供了企业基础信息数据支持,获得中国电子政务优秀应用成果评选“十佳电子政务效能管理优秀应用案例(地市级)”的荣誉。
 
  5.市民卡(一卡通)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市民卡项目自2008年实施以来,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经过两年的努力,郑州市市民卡总体框架设计已经完成,技术标准已经建立,卡形式规划、卡空间规划、卡业务规划、卡应用规划、软硬件平台规划已完成,发卡的条件已具备,下一步将着力推进涵盖个人身份信息,搭载小额支付、公共交通等功能的管理应用服务平台和清分清算系统建设。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业务办公处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不够,应用范围不广,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导向机制,没有全面体现出电子政务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二是政务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系统功能零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和广泛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不平衡,缺乏全局意识,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应用,使用效率低下,造成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四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软硬件环境实现自主安全可控的难度较大;五是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缺少既懂政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促进发展与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以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以信息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深入广泛的政务应用为主线,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重点,实现电子政务的率先发展、突破发展、集约发展、高端发展,实现政府管理服务创新,提升行政效能,打造服务型电子政府。
 
  三、建设原则
 
  (一)统一领导,加强协同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指导与协调力度,发挥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根据电子政务工作总体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科学制定规划,分步组织实施,确保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
 
  (三)统一网络,互联互通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一步加大网络整合力度,实现网络互联互通。
 
  (四)整合资源,促进共享
 
  充分挖掘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以应用促整合,把存量整合与增量投入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跨部门的应用与共享机制,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五)需求导向,实用高效
 
  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立足工作实际,急用先行、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深化应用,开发和建设实用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
 
  (六)主动防御,保障安全
 
  坚持主动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坚持信息安全系统与电子政务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将致力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和公众的能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保障。以“整合重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集约实用”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2015年郑州市电子政务总体建设与应用水平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群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进一步加强。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机房基本建成,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办公自动化系统基本普及,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依法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程度,各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和加强。电子政务公众认知程度和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郑州市电子政务主要工作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完善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机制,健全电子政务领导、推进、协调和监督机制,鼓励行政管理创新,提高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能力;二是提高政府核心业务信息化水平,启动一批关注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三是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构建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社会与政府机构之间硬件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四是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抓好核心业务信息资源的规划利用,推进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五是增强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地方与行业标准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六是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应急响应和容灾备份体系,建立和完善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主要任务分解为以下6项子任务。
 
  任务1:完善覆盖县(市、区),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强化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体系。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实现办公业务网络化和公文处理电子化,市级以上行政机关全面实现公文交换电子化并建成无线办公系统。建成宏观经济、财政金融、规划管理、公共安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等一批跨部门的重点业务系统。重要业务系统实现协同共享,互联互通。结合云计算、虚拟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整合、扩展、完善,探索实施政务云工程。
 
  任务2:采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政府政务公开工作,完善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群建设,逐步实现政务信息的实时动态发布与更新,促进社会公众和政府之间便捷高效的沟通与交流。
 
  任务3:完善网上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网上"联审联批"机制,推进一站式服务、场景式服务、全流程服务,70%的行政许可实现在线办理。实现较为完善的网上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和电子监察系统。完成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投诉处理及信息服务等功能,使其在闭环管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任务4: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实现分级公开和共享。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企业信息、政策法规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基本建立。规划建设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研究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公开与共享机制。建成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云计算中心、信息安全系统等服务支撑体系。
 
  任务5:建立畅通完备的“政民互动”渠道。关注民生,注重反馈,定期通报,实时互动,提高公众上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通过努力,把郑州市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ZZIC)打造成为高效务实,贴近百姓的全国网络问政知名品牌。
 
  任务6: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和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各级电子政务协调、建设、运维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提高。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广泛性和便捷性,使之成为各部门政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六、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以建设服务型电子政府为目标,大力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积极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继续推进政府系统门户网站及政府网站群,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建设。建设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建立和完善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人口、宏观经济、企业信息、政策法规等基础数据库,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信息资源共享和分享机制,搭建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施信息安全认证工程,着力开发泛在、安全、灵活、多样、易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充分满足市本级,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需求,实现社会公众与政府管理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互动。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骨干光纤城域网建设,无线城市建设,促进有线电视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升级,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加强基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建设重心下移。
 
  2.统一电子政务内网
 
  整合电子政务内网网络资源,建设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6大业务网络。依托现有网络资源,实现顶层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满足内部办公和管理决策需要。
 
  3.统一电子政务外网
 
  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整合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其他已有外网资源,避免已有网络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为各类业务系统应用提供网络支持,满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二)信息安全系统工程
 
  以自主安全可控为目标,构建安全支撑平台,完善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措施,加强信息安全内容管理和对抗能力建设。建立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任体系,推进以涉密、敏感信息加密保护、电子认证、电子政务密钥管理和电子政务密码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密码保障体系建设。为电子政务系统用户发放数字证书,用户访问电子政务系统时使用数字证书,来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在用户进行电子政务业务操作时,结合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对传递的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来满足数据传递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等安全要求。提高电子政务网络本质安全化水平,市电子政务内网与其他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市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实行逻辑隔离,电子政务外网连接互联网实行统一出口、统一管理。为全市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入侵防御、漏洞扫描、病毒防护、内容过滤等信息安全服务,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事件的防范能力。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保密规定执行,确保各级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运行。
 
  (三)政府门户网站及政府网站群工程
 
  郑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展示城市信息化形象的窗口,以服务市民、企业为中心,把不同部门的服务集成起来,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各种业务公示、业务咨询、业务办理等城市信息化综合业务的集中展示,提供给市民、企业“一网式”的服务。以政府门户网站为统一接入口,建立规范的一站式的通用办公及网站群为出发点,引导政府网站群向智能化服务型方向发展,统一发布后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目录体系、统一办事受理与查询服务、统一服务投诉、统一安全监控、统一技术支撑等,加快办公系统和政府网站协同建设步伐,统一建设标准,实现资源互通共享。结合无线城市建设,扩展政府门户网站及政府网站群的3G应用,提高政府网站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访问量,方便市民获取各类政务信息。
 
  (四)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工程
 
  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建设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云计算中心,打造跨部门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业务协同办公平台。
 
  1.建设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作为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仓库,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交换体系,制定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目录和交换体系的相关标准;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强化信息资源规范管理;建立信息采集和发布的相关制度,实现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规范化登记、制度化更新。建设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支持各部门的业务应用与协同。
 
  2.建设云计算中心
 
  加快云计算中心建设,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把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积极探索建设郑州市政务云,把分散的设备和资源通过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郑州市电子政务领域广泛应用。积极协调对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在郑州设立分所,吸纳外部高端人才。
 
  (五)基础数据库和共享数据源建设
 
  整合各领域信息资源,建立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企业信息、政策法规等基础数据库,研究建设共享数据源,实现全市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1.人口基础信息库
 
  以公安户籍信息为基础,结合市民卡(一卡通)工程,逐步融合组织人事、人口计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房管、城乡建设、卫生、统计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建设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主要标识的全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全市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2.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
 
  以工商、国税、地税、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业务数据为基础,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法人单位基础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和应用,促进法人信用系统建设,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3.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
 
  以航空遥感影像、卫星遥感影像、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等为主要内容,统一底图和比例尺,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加快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土地、环保、农林水气、文物保护、地质勘察等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形成全市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满足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需要。
 
  4.宏观经济数据库
 
  建设和完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分析、重点建设项目、统计信息、专项普查、物价监测、招投标管理、科技信息、国有资产管理、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及运行态势等基础数据库,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5.企业信息数据库
 
  收录本地及全国相关企业的名称、联系方法、企业规模、主要业务范围等海量信息,提供给用户分类逐条浏览和全文检索、条件检索等几种方式,为政府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商品供应流通等提供精量化的信息服务。
 
  6.政策法规数据库
 
  收录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等,把大量的无序的有用资料,以数据库的形式存放,便于管理、查找和使用,实现数据的更新共享,集中管理和高效使用。
 
  (六)城市管理智能化工程
 
  实施城市管理智能化工程,统筹建设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平安郑州”等综合信息系统,整合各部门视频监控系统,完善城市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实现覆盖所有辖区和部门的城市一体化管理与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统筹化指挥。
 
  1.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系统
 
  公共安全管理和危机响应系统指自然灾害、疾病预防与控制、社会重大灾害、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等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的应急平台。
 
  2.城市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整合城市规划、建设、房产、城管、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资源,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规划、市政设施等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整合公安、工商、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部门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建设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网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展示。
 
  3.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系统
 
  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建设城市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完善现有的信息网络系统,建成适应交通信息化需求的公共基础平台,并逐步建立统一的交通系统监控中心和智能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4.“平安郑州”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根据河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统筹公、检、法、司和信访等部门资源,建设包括公共安全、检察业务、司法审判、信访事项等内容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为“平安郑州”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七)信息惠民工程
 
  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惠农信息管理与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信息系统,积极推进市民卡工程建设,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一卡通”。
 
  1.惠农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惠农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指农业预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业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农村文化教育等服务系统。建设农业监测预警、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村务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等应用系统,为农村特别是粮食核心区提供综合性、专业性、特色性信息服务。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整合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文化资源,建立具有郑州特色的文化资源数字化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历史档案、地方志等重要公共文献的数字化抢修、保存及管理工作,建设全市历史公共文献数据库,实现公共文献共享。
 
  3.市民卡工程
 
  “市民卡”项目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市民可以享受到一对一菜单式的个人服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建立全市各行业,各应用部门间互联互通的清分清算平台及个人用户信息交换系统,建立市民卡的服务和应用体系,便于市民办理商业应用和个人事务,同时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相关基础信息。
 
  (八)行政监管监察电子化工程
 
  实施行政监管监察电子化工程,研究建设市场主体和各类行政管理服务对象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间主要业务电子化,实现包括行政执法、公共资源交易、资金监管、重点项目、廉政风险防控、事故调查处理等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1.网上审批、征收、处罚、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
 
  以便民服务为目标,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监督模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建设网上审批、征收、处罚、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审批、监察、督办、评估、查询、统计等功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能力,打造阳光政府。
 
  2.企业与个人信息信用监管服务系统
 
  整合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国税、地税、金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资源,对企业注册、税务登记、行业资质许可、广告、商标、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纳税、合同执行情况等进行管理,构建企业和个人信息信用追踪系统,实现信用联动监管和公共信用服务。
 
  3.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应用系统
 
  制定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和共享目录,建设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量技术监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企业基础信息的实时交换和比对,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状态,切实提高政府的市场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4.食品药品监管溯源信息系统
 
  建设食品、药品日常监管数据中心及工作平台,实现完整的市场准入、监督检查、检测管理、案件管理、信息公示等业务管理功能,按照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电子化监管,建立动态的信用评价体系,实施数字化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九)城乡信息一体化工程
 
  完善街道社区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到社区和行政村的四级信息网络,建设覆盖全市基层社区和农村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站,推进政务信息下基层进社区(村组),推动村(居)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电子商务和农产品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建设城乡基层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推动城乡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十)网络问政工程
 
  推动市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ZZIC)平台建设,建立郑州市媒体网络事项督办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搜集能力,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能力,建设全市统一协同高效的媒体网络事项督办平台。拓展访问渠道,实现互联网、手机多种渠道参与,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诉求和网民的参与热情,将郑州市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ZZIC)建设成为全市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七、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对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重要意义,把电子政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完善电子政务推进机制,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本地区、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积极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尽快抓出成效。
 
  (二)加强资金、项目管理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服务外包和市场化运作,减少基础性投资。要科学、有效地使用电子政务建设资金,避免重复建设。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及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立项、建设、验收、运行管理、审计等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及时对项目进行分阶段效果评估,提高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按照强化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行电子政务项目绩效考核,制定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建立公众评议、专家追踪考核和主管部门日常监督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应用和为政府系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与评价。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用效果的评价,督促项目发挥效能,考核结果应作为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申请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完善电子政务规章制度
 
  围绕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系统的规范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电子政务规章制度,重点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网站管理、政务网络管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共享、电子认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和规范。加强各级电子政务公共资源的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响应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
 
  (五)加快电子政务专业队伍建设
 
  加强对信息采集、共享、应用和安全等方面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大对相关公务员的培训力度。人事、城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等要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环境,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精业务的复合型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人才。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电子政务建设的先进经验,多层次、多领域宣传电子政务工作,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的良好氛围。
 
  主题词:综合 网络 规划 通知
 
  主办:市数字城市办公室督办:市数字城市办公室
 
  抄送:市委各部门,郑州警备区。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10月1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