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5月7日专电【解说】打造“政务微博航母”、实现微博集群管理是不少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在2011年的新探索。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南海微力”,拥有261个政务微博、265个社区微博、22个企业微博、17个公益微博,7个媒体及其他微博,共发表超过10万条微博,实现从区级党政机关、镇(街道)到村(居)委会的全域覆盖。
【同期】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宣传网络科科长 伍新宇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政务微博群已经覆盖到村居和学校,总共有700多个的政务微博,全国最大的县区级的政务微博群。
【解说】曾经掀起“微博问政”之风的广东公安微博,截至目前,微博群机构总数为348个,粉丝总数超过3700万,主动发布信息超过10万条。
广州、深圳、肇庆、中山市公安局整合公安政务网站的网络服务资源,将公安微博扩容成为公安“微网”,集办事、查询、咨询、投诉、建议和举报的多个功能于一体,出入境、交管、消防、户政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业务都可通过“微网”办理。
【同期】广东省公安厅公共关系处副处长 黄志茂
我们觉得这个微博是不能作秀的东西,实实在在用好这个工具,不是出了事来哄哄,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就紧紧围绕他的应用,强化他的应用,来做事,做强这个微博。
【解说】黄志茂告诉“中国网事”记者,具体负责微博运营的团队不把自己当公安民警,而把自己当网友,跟粉丝、网友进行面对面的平等互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网友去接受公安机关信息公开的内容。
【同期】广东省公安厅公共关系处副处长 黄志茂
当初我们省厅这个微博,我们也没什么经验,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每走一步,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还要向网友请教,包括我们开网友见面会,听听网友的意见,在网上听听网友的好的意见建议,听听他们拍拍砖,灌灌水,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我们慢慢摸索出,关键是要用好,为老百姓服务的新的渠道。
【解说】“中国网事”记者在一些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微博采访发现,政务微博对于推动政务进步及政府自身改革起了很大作用,倒逼行政流程再造,使政府更方便快捷了解群众的诉求,实现高效有效的服务。
【同期】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宣传网络科科长 伍新宇
倒逼政府流程再造。以前政府很多行为是群众围绕政府转,现在我们建立网上受理平台,通过微博的形式,实现群众一站式受理,政府围绕群众转。而且微博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使政府更方便快捷了解群众的诉求,实现高效有效的服务。
【解说】“上海发布”、“成都发布”、“中国广州发布”……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党政机构微博已达32358个。如今,日趋活跃的政务微博,成为网民与政府机构互动的便利窗口。
【同期】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肖俊
政务微博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充分利用了网络新媒体,特点是传播快,政府部门的信息传达比以往速度更快,不管是公安还是什么,很快知道政府处理结果。因为速度快,对政府反应速度要求很高,网民反映什么事情,特别是争议,有的不回应,有的回应很慢,有的打哈哈,有的说话不严谨,也有的很认真,很及时在回应,这其实是更加拉近了网民和行政部门的距离,在时间上拉近距离,让信息传达更快。间接推动政府更有活力反应更快更有弹性,符合全球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
【解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务微博数量急剧上升的同时,部分政务微博“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等现象,也在负面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一些网友抱怨说,信息更新不及时、名存实亡、人去博空……这样的政务微博长时间无人更新管理,相当于电子化的“僵尸”。
【同期】深圳市龙岗区党校教师 谌毅兵
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可能有的就是挂了名,不干事,你问我,我也不答,有问不答,问了随便答,所谓僵尸微博,当然这种情况可能不多。
【解说】防微杜渐,面对不断增加的粉丝数和期望值,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继续深化微博问政体制建设,不断扩展和网友的交流形式,打通“网上”与“线下”,在“咒语”中体察民情,在“板砖”中提高素质,在“围脖”中解决问题。
【同期】深圳市龙岗区党校教师 谌毅兵
从目前情况看,要做的主要是这么几件事,比如相关部门的微博有没有专人维护,另外专人维护之后有没有解决问题。微博上不是专人维护就可以了。有些是有实际问题要解决的。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有信访机制,还有相关问政平台,这种平台多的话,可能让网友产生蒙查查的感觉,到底找谁去?能不能根据一定范围进行整合,一个街道很少人的话搞微博没有什么意义的,能整合最好是整合在一起,职能相关的相近的最好整合在一起,不要太多不要太少,网友们可以对号入座,有什么问题可以马上找到相关微博,这样效率更高。
新华社记者周强、詹奕嘉广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