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实惠,变理念,拿工资,肯花钱——农村信息化建设改变农民生活
(本网记者 王丹) 日头晒着,玉米苗才刚长到小腿高,5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遵义县三岔镇红光村采访,村民罗灿森正在自家的辣椒地里劳作着,“嘀嘀嘀”的手机铃声响起,罗灿森拿出手机一看,是中国移动贵州公司农信通发来的农信气象提醒,罗灿森说红光村搞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信通是其中一项,他自2010年起开始使用农信通业务,从中得了不少实惠。
罗灿森正在劳作
去年8月,罗灿森根据农信通的消息知道了省外正以每斤7到8块的价格收购干辣椒,以往都卖鲜辣椒的罗灿森一合计,当时每斤鲜辣椒只能卖7毛钱,如果用四斤鲜辣椒制成一斤干辣椒,加上烘烤辣椒的燃煤费用卖出去后每斤辣椒能赚3块多,于是罗灿森把自家的500斤辣椒全部制成了干辣椒卖往省外,最后赚了2000块。而在十天前,农信通给罗灿森发了一条藕滞销的消息,罗灿森说:“我正好有一亩藕,收到这个短信那我肯定就不急着挖出来啊,我等藕的价格变好了之后才把藕挖出来卖!”
罗灿森掏出手机,查看农信服务信息
农信通业务是一项服务农民的短信业务,罗灿森为记者介绍,每个月花3块钱,农信通会把目前市场上各种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农业气象信息、季节病虫害防治提醒等信息发到他的手机上,除了从农信通获取农业服务信息,罗灿森还会到村里的远程教育点从网上了解农业相关信息,罗灿森一咧嘴:“农信通啊上网啊这些现代的技术给我带来了很多实惠,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就需要农民实惠的东西。”
红光村是一个农业村,远处的大棚是山东寿光蔬菜园
通过信息化建设、通过手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村民更多的接触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同时外面的项目也能够通过这些信息化的平台了解红光。据了解,山东寿光蔬菜协会正是被网络世界中红光村的网页吸引过来的,通过网络,该蔬菜项目了解了红光村的气候、土地、劳动力等信息,山东寿光蔬菜园就这样主动落户到了红光村,同样从网络中来到红光村现实的还有食品厂、家具厂、年产几十万吨的石灰项目等。红光村罗书记介绍,现在村民们的思想开放了,不再是守着土地不放的“倔农民”,产业项目一进来,同时又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村民们乐于土地流转,当个有固定收入、有双休日的“工资性农民”。
红光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中心,村民正在网上查找信息
罗书记说:“咱们农民惜财,但是你看,现在农民也用手机、也打电话、也装电脑,不光是因为用得起了,更是因为他们觉得用着很方便,他们愿意花这个钱去了解更多现代化的信息。”
农业信息化为农业服务,让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它还解放了农民的理念,实实在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农民的生活。
红光村中国移动惠农网信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