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作为专业服务业之一,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对信息有着天然的要求和依赖。然而现阶段,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情况却不尽人意。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赛迪网记者采访了来自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和促进中心、旅游信息化研究方面的专家闫德利先生,就我国旅游信息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他指出,当前,信息化与旅游业正在加速融合。一方面,信息化正在改造传统旅游业,促进了旅游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信息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业态,如以携程为代表的 OTA,以去哪儿网为代表的旅游比价工具,以到到网为代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
然而,总体来看,我国旅游信息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平均水平,明显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行业水平。旅游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对于从事旅游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道路就更加曲折了。
多种因素制约旅游业信息化发展
制约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以及多层次的,总结下来,可以从理论层面、行业层面、管理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来分析。
理论层面:认识局限存在偏差
在理论层面,对旅游信息化的认识尚不到位。对旅游信息化的内容,当前大家普遍的认识是旅游信息化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电子政务,这种分法是存在明显逻辑缺陷的。现在火热的“智慧旅游”,在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偏差。
行业层面:市场混乱人才不济
在行业层面,旅游市场不规范,旅游人才缺乏。我国旅游市场不规范,企业盈利能力差,员工待遇低,这吸引不到足够人才。我国旅游教育是以中专、高职类为主体,缺乏高级旅游人才,缺乏既懂旅游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从事旅游业的意愿非常低,本身就缺乏人才的旅游业,面临着人才外流的问题。
管理层面:分属不同各自为战
在行业管理层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旅游业涉及交通、住宿、餐饮、旅行社景区、电子商务等众多行业,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在推进旅游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同部门各自为战,尚没有形成有效合力,这导致不同子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重复建设现象普遍。
企业层面:微利经营多重压力
在企业层面上,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而企业领导是以 4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他们的信息化意识普遍不强。CIO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全局角度,统筹整个公司资源,而我国的CIO一般属于部门经理,缺乏足够的协调能力。信息化建设有心无力。我国旅游企业多是微利经营,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也吸引不到足够的优秀人才,即使想进行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资金、人才的巨大压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除了面对以上压力以外,制约他们发展的最大两个因素要是缺钱又缺人,因为他们比大型的企业更难招到人才和留住人才,又没有足够的钱投入运维,形势更严峻。
旅游信息化的1+ 6化
闫德利说:“旅游业是为人服务的,人们会有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不像工业产品那样标准化。因此旅游信息化要更加重视个性化。”个性化就是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化,这一化从旅游业的行业属性出发,提出在未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找到充满个性的发展策略和道路更加重要,而不是千遍一律的模式。
此外,闫德利提出了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六化”即工具化、协同化、网络化、移动化、社会化和智慧化。
工具化即随着云计算专业 ICT 服务能力的提高,将使旅游信息化的建设门槛大大降低;协同化指的是信息化建设向协同化方向发展。在内部,旅游企业将努力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在外部,企业将更加重视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协同;网络化意味着企业将全面“触网”;移动化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社会化是指社会化媒体应用成为“标配”;指智慧化是指新兴信息技术将得到创新应用。
几点措施和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想着越来越高端的方向发展。旅游业信息化的程度最终会大大发展,然而想要实现大发展,现阶段看来还有重重困难和瓶颈。对于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以最大限度的激发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潜力,闫德利提出了几点简要的建议:
加快推进旅游企业的深化改革。我国旅游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比较缓慢,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特别是旅行社、景区和酒店等领域。这已成为阻碍我国旅游信息化和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亟需加快旅游企业的改革步伐。
大力扶持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现在处在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也是很多旅游乱象的根源之一。旅游业本身很难实现自我升华。而信息技术成为一项重大外力,信息技术与旅游融合的新业态代表着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有望成为推动旅游业变革的动力。
支持旅游 IT 厂商做大做强。
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业界交流。
此外,闫德利特别提出他非常希望媒体发挥作用,多多关注旅游信息的发展情况,从外部影响旅游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