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云端》
——云计算与未来商机
(美)迈克尔·于戈斯、
德瑞克·哈里斯基 著
王鹏、谢千河、石广海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2月出版
⊙杰 夫
究竟什么是云计算,定义很不少。有认为是利用可扩展并具有弹性的IT技术,能为使用互联网技术的顾客提供服务的一种计算模式;有认为是一系列基于Web的服务,目的是让用户以按需付费的方式获得多种实用功能;也有认为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资源池,能动态分配,让资源可以像云一样被自由地拆分、组合。倘若在Google或百度搜索一下,相关的定义还会更多。但无论哪种解释,都脱离不开三点:一、几乎无限制的计算力资源;二、不需要长期使用;三、按需付费的成本结构。由此,它主要呈现为三种服务模式: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基础设施即服务。
好吧,那接下来的问题是,该如何具体应用?云计算对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有什么影响和改变?
很多人尚在摸索,但为了赶着潮流、不甘人后,行动未落实而概念先行的浮夸局面也就随之而来。国内各大城市争先恐后上马云计算项目,唯恐被他人抢占先机:北京的“祥云”,上海的 “云海”,深圳的“鲲云”,重庆的“云端”,杭州的“云超市”,宁波的“星云”,哈尔滨的“云飞扬”,广州的 “天云”……看看,光一个云计算,就整出个白云朵朵。要知道凝聚共识、齐心协力,走好“全国一盘棋”难度可不小呢。在这些云里雾里背后,不知真正能清晰认识、理性研判和运用的有几家?
迈克尔·于戈斯和德瑞克·哈里斯基合著的《赢在云端——云计算与未来商机》,是我最近读到的,此书对于云计算如何对接商业、管理上,显然论述得更细致了。书的开篇,当读者习惯性地以为会大谈特谈何谓云、什么是云计算、有哪些特征等常识性内容时,两位作者却从著名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的一篇题为《企业的本质》的论文说起。科斯认为,企业花在维护合作伙伴上的开销虽然会有所增加,同时企业在外部管理上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加,但其新增的这部分投入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后他还预言,20世纪这种模式会催生出大量的服务型企业。
然而,有一点是科斯始料未及的。今天,企业运营大部分收益被各种开销(生产、研发、管理、营销等成本)等抵掉了,而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在决策与资源分配上的低效。在此情形下,企业一方面强调精益化管理提高效益,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寻找新办法、新途径——不得不说,幸好有了互联网。戈斯和哈里斯基写道:“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20世纪经典的企业组织机构正在被重新定义,这加大了虚拟网络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作用,并使得相应的价值通过网络直接落实到企业的产品上,而企业的客户也很乐意为此埋单。”我们不妨用“管理3.0”的理论来理解这段话。管理1.0阶段是泰勒的科学管理论,管理2.0是日本倡导的人本管理,而3.0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能动管理。虽讲求控制—秩序,但也侧重透明、分散、扁平、湿化、分工、SBU(战略事业单元)。正如本书第一章标题“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与未来”,于戈斯等强调的是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组织形态的冲击,或者说云计算对企业流程突破性的再造。其实,这与以往人们常讲的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的企业是同一回事。
说完内部,自然要谈外围。互联网激发了市场的新形态,云计算也激活了商业的创新。面对全新的市场挑战和更多更高要求的消费者,企业必须得通过IT化手段增加业务的灵活性和反应度。同时也要着眼于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服务的可靠性。相关例子既可以借鉴西班牙时尚品牌Zara,亦可以参考国内知名家电生产商海尔。在最新一期的《互联网周刊》中,就归纳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海尔模式”,并不吝溢美之词。可以这么说,这两家公司都是真正的21世纪企业,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特征。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一般人往往误以为企业上了网,就算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本书两位作者告诉人们,只有把互联网、信息化内生于企业战略创新、模式创新,才算真的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话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当时代要求企业转型质变时,光提根本或只讲应用,都会有局限。互联网时代,要求企业不仅用要变,而且体也得变;不仅强调应用,还需关注转型。
《赢在云端》并不过于探究技术上的细枝末节,也不扯远去聊云计算对社会、文化、政治、生活的影响。如作者所言,该书仅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云计算的整个框架体系,让大家在思考与探讨中轻松应对那些因利用云计算技术和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