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诞生后以其独特的微动力迅速影响整个世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微时代。运用好微博,创造性地开展党的互动型信息工作,对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开拓党建新途径、促进党务政务公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微博环境中党的互动型信息工作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权力解构——技术弱化与话语自由。基于140个字的微博,技术上相对很多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应用程序并不复杂。这种技术的弱化,使互联网时代由于技术复杂化造成的权力集中,即集中于技术官僚手中的现象,在微时代逐渐解构,话语垄断全面崩溃,信息不对称情况大大减少。而在解构传统权力的同时,技术弱化和话语自由的另一个直接结果是没有权威的信息权真空。这意味着当某一不确定事件通过微博传播后,会迅速从虚拟力量转变为现实力量。如果处置不当,便会引发全局性的社会骚乱,而这种骚乱的参与主体甚至可能和引发骚乱的导火索没有任何关联。
2.思辨危机——信息囤积与精神困境。微博的活跃用户大部分是思想普遍趋于激进的16—30岁的青年人。一些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经过微博放大,迅速在微博上形成信息流,形成了危机四伏的信息洪水囤积。这种囤积犹如动脉中的血栓,如不加以疏导,势必会造成严重后果。互联网上各种纷杂矛盾的信息则使微博用户陷入精神的困境。他们习惯于直接接受网上提供的问题解释,而忽视自身的思考过程,思辨能力下降。微博用户极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传播者的观点,其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往往不是依据自身的理性思辨,而是简单的信息被转载次数。因此,微博事件在微博舆论中形成的态度时常是一元的,微博事件的最终结果往往也是一元的。一元化的思维方式束缚精神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成为文化霸权的温床。
3.道德分裂——现实标准多元化与指导标准一元化的对立。微博促进了原有虚拟社区的进一步扩大,相伴随的便是已有的网络道德冲突在现实环境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道德现实标准多元化。作为不同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碰撞平台的网络,随着微博的发展而出现更为激烈的交锋。与道德标准多元化现实相对立的是指导标准的一元化。我国官方指导的道德标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而这一指导标准在微时代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微博高效的互动性面前,道德标准多元化与指导标准一元化的碰撞更加激烈。
4.规则缺失——信息内容的不可控与立法滞后。微博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对一些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在政治、文化和道德方面的独立性带来挑战。一些强权政治国家凭借着政治和文化的强势性,利用其微博渠道的代理人,向其他国家推销观念和政治上层建筑。这些代理人以信息做工具,用微博编织成一张实时互动的巨大网络,不仅可以影响当地人民的思想和文化取向,更可直接作为发布颠覆该地区政权行动命令的渠道。
此外,真假难辨的微博信息高速流动在网络中,从地域性和时间性两个方面同时冲击着传统法律。而微博信息与因特网信息相比有着更大的路径不确定性,追查信息来源与控制微博信息流向存在极大困难。已有的针对互联网的法规很少涉及移动网络,具有微时代特征的立法已经迫在眉睫。
二、面临的机遇
1.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微时代,互动型的信息工作给我党的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块崭新的阵地。虚拟空间里,互动促进了教育的自发性,更进一步破除了闭门造车的种种弊端,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微博也为健全完善思想理论教育体系提供了更加“轻快”的传播媒介。140个字的微博将传统长篇累牍式的理论材料进一步“碎片化”,赋予了理论在传播过程中的“轻”与“快”。碎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论普及的过程。纵观我党的宣传历史,一本本理论小册子就是理论碎片化的代表。
2.党的组织队伍建设的新手段。组织队伍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点。作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的新手段,“微党委”、“微支部”正在逐步建立。这些虚拟的基层党组织一方面拓宽了社情民愿的传达渠道,另一方面也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化解矛盾的能力。这对于有效缓解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转型期的平稳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党的作风形象建设的新窗口。党的作风建设要适应时代新特点,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的水平。微博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了更充分的话语权,能积极反映基层民众的“草根需求”。通过微博,互联网不再只是专家、学者和官员的秀场,而是一个更具有民主色彩的虚拟社会。通过虚拟的网络建设现实的民主,能更加高效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在反腐过程中,微博以大众化的窗口作用,为群众监督提供了一个更加直接的渠道,越发成为群众监督的主要模式。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仅在新浪微博上以“反腐”为名或主题的微博就达800个。
三、微时代党的交互型信息工作的方法
1.积极建设,增强信息透明度。微时代的到来客观上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生存形态——信息透明化,但一旦信息不够透明,谣言就可能占据微博环境。因此,必须积极建设高度透明的信息工作模式,保障人民的知情权。
首先要将决策过程透明化。从课题的提出到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记录。然后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记录公开,将决策的听证从群众代表听证变成全民听证。这时,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信息工作不仅包括党和政府信息的发布,更包含对公布信息的反馈统计,以为科学决策与合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加快立法,保护舆情自由度。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微博出现以后,我国现有的网络法规中已有部分滞后于网络应用的发展,网络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令人欣喜的是,2012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网络立法纳入了本年度的立法工作日程。中国第一部关于规范互联网的法律草案将在今年出台并征求社会意见。
作为党的信息工作的重要方面,必须强化对谣言的治理,实现微博环境法治化。但与此同时更需要保护舆情自由度,确保真实舆情可通过微博平台迅速公布。实名制不应该只被当做限制虚假微博信息的手段,更要从用户实名和隐私保护两方面入手。有条件的情况下,微博实名信息库应由国家接管,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监管虚假信息和诽谤者。
3.培育意识,提高应对准确度。微时代,党委政府和民众都在一个平等的微博平台上,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关注民众所思所想,提高对群众所提问题的应对准确度,避免认知欠缺造成的二次矛盾生成。
要做好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信息工作从“令出多门”向“统一指挥”转变:各级党委政府应调整机构设置,整合包含在组织工作、信访工作、宣传工作等单位中的信息工作部门,与现有以应对舆情为主要任务的信息工作部门合并,将网络舆情、网络信访、网络反腐、网络安全、网络党建等职能有机结合,形成信息工作机关的职责明晰。第二个转变是从“金字塔”型的信息工作架构向“蜂窝”型架构转变:信息工作机关应主动开展互动型信息工作建设,将即时通讯工具、微博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形成以点带面、类似于蜂窝形状的互动型信息工作局面。
4.注重总结,推进工作有效度。在党的信息工作过程中,应采取中央主导、地方试点的方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把这些总结成果作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案例提供给全国各级党组织,提高信息工作的有效程度,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作者: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1届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