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在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来源:农业部网 更新时间:2012-05-15

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各地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观摩山西运城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研究部署全国农经信息化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经营管理科学化水平。刚才,八个单位介绍的经验,特别是运城市建设“农经信息网”、“阳光农廉网”,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做法,给我们以启发,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经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农经信息化建设,从推广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算起,已经十多年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农经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平台的建设,增强了农经工作能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94.7%的县级农经机构具备接入互联网条件,平均拥有计算机4台;80.7%的乡级农经机构具备接入互联网条件,平均拥有计算机1.4台。一些地方开展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网上审核、集体资金网上审计、集体资产资源网上招标、惠农补贴补助网上公开等,还有一些地方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将农经服务向村级延伸,并利用这些平台和媒体为农民提供各种形式的远程信息服务。全国共有农经公共服务网站2300多个。农业部门户网站(包括经管司站子站)、中国农业信息网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中国农业产业化网和中国一村一品网,已经成为宣传政策、指导工作和交流情况的重要平台。同时,依托互联网开发了农经信息统计报表系统,基本实现了农经统计年报、季报数据网络传输、自动汇总校验;开发了农民负担、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土地流转监测系统,建立了定期监测制度;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信息系统,近40万家专业合作社上传了相关信息,这些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情况、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可以说,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农经管理方式,推动了农经信息服务向实用、便利、全面的方向发展,提高了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经工作深入。这几年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农经工作结合、融合,在集体“三资”管理和土地承包管理方面作用尤其明显。目前,有近一半的村实现了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北京、上海、山西、吉林、安徽、湖北等省(市)有85%以上的乡镇建立了集体“三资”监管平台,部分地方已经完成由单机向网络、由资金向资产资源监管平台的升级,集体“三资”管理基本实现由手工记账、算盘核算向计算机管理、动态实时、全面监管的转变,从源头上避免或者减少了基层干部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推开,已经超过1/4的县(区、市)实现了土地承包档案信息电子化,不少地方还建立了融合同管理、确权登记、流转服务、仲裁监管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有的地方还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开发应用土地承包确权登记管理系统,重庆市实现了土地承包确权登记信息系统全覆盖。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农经工作作用发挥、职能履行,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农民群众的赞许。

  农经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十分宝贵。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始终坚持把满足农民群众的紧迫需要作为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作为农经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这是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的最大动力。二是始终坚持把服务党和政府农村中心工作作为农经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紧紧围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地把集体“三资”管理等农经工作纳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大格局,这是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的加速器。三是始终坚持把农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作为农经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按照农经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的特点,大力推进农经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服务制度化,不断提高农经工作科学化水平。四是始终坚持把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作为农经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方法。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规划引导,搞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增强计划性、适用性,不断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由易到难、由低到高递次发展。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农业其他领域信息化相比,农经信息化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差异比较大;农经信息开发应用水平较低,规划引导、数据库建设滞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统一、不完善,影响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农经信息服务能力弱,服务手段单一,不够及时有效,有的地方农经信息公开范围限于财务公开,方式仍是上墙张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主观上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总体看,农经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力推进。

  二、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我国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为农经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提高农经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推进农经信息化是改善农经服务,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使农村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要求。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劳动者老龄化日益突出,“谁来种地”问题已经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他们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分散的农户有很大不同,对资源配置、市场信息的需求非常大,满足他们的需求,加强工作指导,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这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任务。

  (二)推进农经信息化是加强农经管理,维护集体和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一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服务现代农业;二是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利益,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对后者而言,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农民诉求不断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经管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涉及农民群众最核心、最关键的利益问题是农村土地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分配、使用和管理问题,这也是近年来农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在土地承包方面,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超过2亿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超过18%,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面积比重超过40%,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每年约20万起。大量土地在流转中“换手”,不加强管理和服务,难免引发矛盾和纠纷。在集体资产管理方面,现在农村集体账面资产有2万多亿元,每年集体收益3000多亿元。另外,每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资金上万亿元,而且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有效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央领导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多次批示。中央纪委把加强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和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农民利益纳入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布局。维护好农民利益,要依靠制度+科技。农业生产上要靠科技来解决问题,农村管理上也需要科技来解决问题。今年是农业科技年,科技创新不仅要研发良种,而且也要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经济管理。这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三)推进农经信息化是创新农经工作方式,提高农经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现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和农业农村一样也正在经历深刻变化。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经工作内涵更丰富,服务对象更广泛,承担的任务更繁重,肩负的责任更重大。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已由注重承包合同管理转为合同、登记、流转、仲裁管理与服务并重,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扩展到参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诸多方面;农民负担管理工作由治重治乱转入防止反弹,步入延伸监管领域、构建村级公益事业长效机制的新阶段;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由注重财务会计管理转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面管理的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广泛开展,成为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兴力量。我们要意识到这些变化,促进农经管理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推进农经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经业务流程精细化、程序化管理,减少农经工作的随意性和人为干预;有利于优化农经管理职能,促进农经工作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我们不能把农经信息化仅定位在办公自动化上,要着重提高农经工作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农经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通过先进的手段和办法找到解决当前农村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措施

  中央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2000年中央3号文件专门就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作出部署。长期以来,对土地承包、农民负担、集体“三资”、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工作,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有明确要求。同时,国家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把农业管理信息化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了一期“金农工程”,也正在研究二期。农业部颁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业电子政务建设。这些,对我们来讲,都是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迎难而上,加快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

  (一)进一步明确推进农经信息化的总体要求

  农经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农经信息资源,促进农经信息交流和共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农民群众紧迫需要为切入点,以开发利用农经信息资源为主线,加快推进农经信息化,提高农经工作科学化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国农经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农经机构业务普遍实现办公自动化,并向事务处理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方向推进;农经单项综合业务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并向村级扩展,基本实现农经信息化建设全面起步、快速推进。

农博要闻推荐大闸蟹防伪标识登海先锋嘉年华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短板
中科院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报告发布会
六部门发布生猪市场调控预案 冻猪肉收
发改委:蔬菜价格将出现季节性回落
中日韩发农业合作声明 考虑共同应对动
改革促“三农”发展 巩固黄金期尚需攻

  推进农经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科学把握信息化建设规律和农经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兼顾当前和长远,因地制宜明确具体可量化的目标任务,从容易实现、效果明显的项目入手,通过试点试验,分层推进,按步实施,逐步达成目标;坚持为民服务、重点突破,瞄准农民群众紧迫需要,围绕加强和改进农经管理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集中力量,主动开拓,在重点业务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推进农经信息化的合力;坚持规范运作、注重实效,在加强农经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遵循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的规定,保证系统的标准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推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二)准确把握农经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农经信息化建设要围绕农经工作来开展,搞好结合、整合、融合。结合,就是要结合党和国家在农村的重大部署推进农经信息化。整合,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统筹协调各类项目,打造一个有影响的品牌,搭建农经信息化的平台。融合,就是利用国家推进“三网融合”的机会,把农经信息化建设与农业各产业信息化建设融合起来,把农经各项业务相互融合起来,互联互通,推进农经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农经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打造“一个平台”,构建“两大系统”,努力做到“六个推进”。一个平台,就是农村经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以农经电子政务为主,要从部省一直建设到乡(镇)经管站,主要是改善农经监管服务手段,增强农经管理服务能力。这个平台建设要列入“金农工程”,作为农业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覆盖。“两大系统”,第一个是农经管理监督服务系统,以推进农经信息公开为主,把农经各项业务信息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等纳入网络服务平台并向村级延伸,更好地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村管理的根本是民主公开。山西运城“阳光农廉网”之所以成为党和国家法律政策的“直通车”、预防腐败的“防腐剂”、农民群众的“维权网”和干群关系的“粘合剂”,根本在于“信息公开”。这个系统的建设要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紧密结合,并纳入相应的规划和计划。第二个是农经生产经营服务系统,主要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服务,加快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生产技术集成化,通过高产创建这个平台,找到了路子。劳动过程机械化,通过农机补贴,找到了路子。生产经营信息化,现在刚刚破题。构建农经生产经营服务系统,就是要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系统建设的布局和安排,要结合各个农业农村各产业发展进行。要按照中央的政策要求,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倾斜。农业部的涉农建设项目,要把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纳入建设内容。不久前,我到安徽看了一个合作社信息化改造项目,效果非常好。这个系统的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形成模样。如果在这一个平台、两大系统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农经信息化建设就能成功。

  当前,要围绕农经工作的重点任务,努力做到“六个推进”:推进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系统升级,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并向乡镇延伸;推进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在开展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乡镇实现全覆盖,以县级为重点加快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网络平台建设;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平台建设,逐步探索建立惠农政策信息发布平台;推进各级农经信息网建设,加快形成农经信息网络群;推进农经政务和村务等信息公开,为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适用的农经服务;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应用物联网、3G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

  (三)推动农经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第一,要搞好建设规划。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对本地区农经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布局,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建设、分步实施。要注重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抓紧构建综合业务平台。部里要抓紧研究提出全国农经信息化发展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推进农经信息化上水平、上台阶。

  第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资中要把农经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一些综合性平台建设,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在业务经费和项目资金安排上向农经信息化倾斜,补充和更新农经信息技术装备。加强农经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加快农经业务数据库开发,促进数据集成与共享。依托互联网或政府专网,推进农经综合服务网站、网页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农经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加快形成农经信息网络群。

  第三,要重视开发应用。加强县乡信息数据采集和初加工整理工作,抓紧健全农经信息采集、处理、发布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实现农经信息采集的标准化、规范化,保证基础数据和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加强农经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报送等工作,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加强与网络运营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一站式”、“一网式”服务,充分利用“12316”、手机短信、网络对话和视频交流等手段,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信息公开。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财务会计管理系统,加强社务、成员账户、生产记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第四,要坚持稳步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技术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农经信息化。尚未开发或者应用农经业务系统的地方,要以县乡两级为重点抓紧试点试验,逐步推开。已经搞了试点的地方,要总结经验,尽快铺开;已经全面开展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升级改造。

  第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经信息化建设纳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项目建设规划,摆上重要议程。各地农业部门主要领导要重视,分管领导要支持,积极谋划农经信息化工作,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争取纪检、监察和组织、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支持,形成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合力。加强农经干部培训,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要总结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典型,推广经验。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依法运行、依法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