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小周没想到:钱包在西安市东大街被偷后,自己发的一条微博刚好让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局长看到了,警方主动调取监控,不到24小时就抓住了小偷,将追回的1200元汇款给已返京的小周……”
就在5月8日,一则名为《大学生被偷后发微博被公安局长看到24小时破案》的小消息竟引得各路媒体纷纷转载,网友热评追捧不断。
这本是一件小事。从“公安局长看到微博”到“调取监控”这两个连续动作,却恰似一面多棱镜,分别折射出当下公安工作信息化在“社会管理”和“执法办案”两个重要层面深度应用绽放出的新花,折射出“信息主导警务”理念指引下公安工作实践正悄然发生的巨变。
近年来,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公安工作面临空前挑战:
如何变过去的人海战术为今天的信息主导、精确打防、精确管控的前沿警务模式?如何实现现有警力的“无增长改善”、警务成本大幅下降?如何实现整个队伍的精细化管理……
一场新的警务革命势在必行。
“公安机关只有占领了信息化的制高点,才能彻底掌握公安工作的主动权”迅速成为上下共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08年,公安信息化作为“三项建设”的“龙头”,被公安部党委作为牵动整个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举措摆到突出位置,深入推进。
观念一变天地宽。5年来,信息化建设作为原动力,已经全面触动了各项公安工作的“末梢神经”,带来警务改革的深刻变化。
牵一发动全身
信息化的翅膀扇动,惠及打击犯罪、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各个领域并催生新型警务机制
2011年12月13日零时15分,福建省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大厅内灯火通明,敲击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100多位民警正在紧张忙碌地开展“清网行动”信息研判工作……
在“信息导侦”理念指引下,各地公安机关把“信息化追逃”作为2011年华夏大地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清网行动”取得决胜的“杀手锏”,在追逃行动中各展所长,竞相报捷。
沈阳市公安机关率先探索和总结出60余种信息追逃技战法,运用信息化手段抓获的在逃人员占追逃总数63%。
河南安阳户籍女民警田爱军,利用自创的“网上追逃”法仅几秒钟就能通过比对确定嫌疑人,共协助战友和外地公安机关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57人。
鼠标轻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今天公安机关利用信息化手段打击犯罪的生动写照。
到底何谓“公安信息化”?公安机关依托社会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对现有的警务组织、警务模式、警务技术与装备、警员素质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谋求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信息优势和主导权,以全面提升公安机关信息化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安全的能力。
公安信息化到底带来了什么?
我们不妨将其比喻为一场“蝴蝶效应”,即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放眼公安主业“打击犯罪”方面,针对信息化、动态化环境下社会治安的新特点,全国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建立了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警务运行模式,在专项行动和日常执法办案中均提高了预防、打击犯罪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大提升了打击效能。
用数字说话:
陕西省渭南市公安机关通过信息化手段破案数量已占到全部破获案件的9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山东公安机关刑侦部门通过建成信息数据“超市”、创新网上破案战法,目前利用信息技术破获小案的比例已由前几年的不足20%提升至50%以上。该省沾化县公安局借力信息化攻克了警力不足问题,办理同样一起案件所用警力、车辆和经费分别降低为过去的五分之一、六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据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4月底,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中各类数据总量已达1300万余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累计通过该数据库直接比中破获刑事案件29万余起;为配合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截至2012年4月底,“打拐”DNA数据库共比中被拐卖和失踪儿童1976人,找到丢失时间最长的一例为28年。
2011年10月8日,福建公安机关与多地公安机关参战开展“亮剑”集群战役统一收网行动,分别向一个假汽配生产销售网络和一个假电池生产销售网络发起进攻。而公安部“亮剑”办公室正是利用信息化平台指挥、调度,在北京主会场和第二战区各公安机关分会场通过现场视频传输实时观摩行动进程并实施扁平化指挥。在这场集群战役中,信息化平台再显神威。
我们将目光转向服务民生方面,依托信息化还搭建起一个个“短平快”的新平台:
这些年,各地公安机关尤其是窗口部门纷纷开通了“网上政务大厅”,通过“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真正兑现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便民利民承诺。
这种信息化服务理念也体现在每一处细枝末节:
四川省宜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自主研发出交通违法自助查询与处理系统,广大驾驶人从查询证据图片、确认处理,到缴纳罚款、系统自动解锁,仅用1分钟便能完成;
青岛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研发出5种智能化办证设备,为群众办理证件效率提高80%……
公安政务微博的勃兴也是一大景观。2010年,被称为公安微博元年。2011年,公安微博“井喷”,发展劲头“势如破竹”。而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还通过搭建局长电子邮箱、官方网站、博客、QQ群、手机短信等信息化民意“通途”,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面对繁复的社会管理任务,信息化正帮助公安机关“轻舟穿越万重山”:
它时而成为禁毒堵源截流“利器”,时而化身破解流动人口管理的密匙,时而成为地方驾驶证考试“暗箱操作”的克星。今天,它还将为我国烟花爆竹产品监管、出入境管理等各项社会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福音。
队伍内部管理方面——
2011年10月下旬,公安部组织对各地公安机关运用信息化手段执法办案情况进行抽查,各省级公安机关已基本建立了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的执法办案信息系统。民警的考核体系和执法标准由此均固定下来,不按标准办案,案件就会在网上无法正常流转。意味着,通过信息化这个“硬手腕儿”,还为执法办案实现“阳光作业”,深入推进“规范执法”铺就了一条技术“铁轨”!
忽如一夜春风来!从充分释放外部效应到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信息化已然渗透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于潜移默化中催生警务机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进度表
起点在增效,终点在打赢,方向是可持续发展
嬗变的背后,是怎样一张发展脉络?
将这张图谱徐徐展开:
2008年9月在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公安部党委和孟建柱部长作出“三项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第一项就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2009年,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在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培训班上要求“只争朝夕推进信息化建设”。
专题培训中,近500名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的有关负责人员,通过课堂听讲、分组交流和现场观摩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理念,明确了“金盾工程”二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计划和工作要求。
2010年初,张新枫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金盾工程”二期建设将更加注重突出“应用、整合、共享”。
2010年全国地市公安局长培训班上,一些公安局长就“如何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各抒己见: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负责人提出,应依托信息化改革社区民警工作模式;四川省广元市公安局局长认为,对于中西部地区公安机关来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迫切的是培养专业人才;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局长相信,信息化建设应制定长远规划,给未来预留发展空间……
这一年,制度规范建设紧锣密鼓——
8月,公安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安机关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成为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执法信息化建设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9月,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强公安信息化应用技能训练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主体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化的应用普及和深化。
这一年,信息化建设经历住了一场大型安保活动的实战检验:
上海世博会时间跨度长、游客规模大等特点为安保工作带来空前挑战。上海警方明确了“以世博安保为契机,结合公安部金盾工程二期建设,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紧紧依托“一八五”信息化项目,通过实现单警装备数字化、治安防控可视化、交通管理智能化和实战指挥扁平化,为“平安世博”交上了一张完满答卷。
2011年7月,全国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推进会指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努力把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今天,让我们来为公安信息化画一张“肖像图”:
作为整合各应用业务体系的一个“大平台”,它就像一个大钥匙圈一样,连接着每个门的钥匙,使各钥匙之间不分离,从而更紧密地联系主干应用、业务应用和基层应用,构成严密的公安信息化工程。
如今,这个“大平台”正在不断严密自己,同时,释放出巨大效能,据公安部最新数据:当前,全国公安基层所队网上运行率达到97.7%,每100名民警104.6台计算机,通过信息化破案率平均达到40%以上,一些发达地区达到70%。
这个“大平台”还正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不光要紧贴实战,还要有远见,加强统一规划,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制度建设,落实人才保障……
一句话,公安信息化作为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不仅涉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对警务理念的深层次变革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
起点在增效,终点是打赢,方向是可持续发展——
方兴未艾蓬勃时,战斗正未有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