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化建设全面加速
来源:中新网 更新时间:2012-05-25

政务信息化建设全面加速 将落实建设资金

 发改委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并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现阶段我国面向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信息化系统需加快建设。发改委要求建成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文化信息等五大基础资源库,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成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并推进健康保障、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等1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规划》要求充分保障工程的建设资金和运维经费,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预算,国家对中西部给予适当补助,发改委专项资金将起到显著的杠杆作用。

  基础信息库面向政务和社会开放,“上海模式”获得肯定

  《规划》要求五大基础库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即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形成一个基于统一底层数据库的统一平台,决策系统可以贯穿各个部门从而形成政府“ERP”。目前上海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正是基于这个框架,改变传统的各业务条线割裂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占得先机,“上海模式”将加快向各地推广。

  建设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发改委介入将加快推进医改

  《规划》要求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建立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保“一卡通”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区域医疗);推动远程医疗试点。“十二五”时期,医改的重心逐步从基层上移到公立医院,涉及到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深水区。2009-2011年医改由卫生部主导,卫生部作为业务部门不够强势,因此进展较为缓慢。发改委的深度介入有助于快速理顺利益关系,加快改革进程。

  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异地结算是工作重心

  “十二五”期间在金保一期工程基础上,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建设覆盖乡村社区、实现多险种和跨省区接续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信息系统。现阶段工作重心是加快异地结算系统建设,以及医保对医疗的监管系统。在发改委的牵头下,人社部和卫生部将深入合作,将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落到实处,信息化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协同效应明显。

  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政策推动是煤矿生产安全监控行业的首要驱动要素

  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家安监局先后发布《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非煤矿山安全十二五规划》、《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等,对煤矿安全监控设备行业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此次,发改委又将煤矿与非煤矿山生产安全写入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充分表明政府对煤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的极度重视。

  建设应急维稳指挥系统

  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报送、预测预警、分析评估、舆论引导、应急预案智能化联动、预警信息发布、应急通信、应急指挥、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和物资调配、应急处置责任认定等信息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