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上午, “2012中国物联网应用需求与产业对接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旨在于向企业全面展示和开放各地“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为物联网新产品提供更多的启动试点,为物联网产业提供更为规范的市场环境。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复先教授做主题演讲。
谢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向各位专家和领导做个交流,我讲的主题是智慧应用系统细化顶层设计,原来数字化堆积的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又来了很多新的智慧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开发,造成新的误导。所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国内的专家和领导提出要搞细化顶层设计,我就讲讲这个理念。
我们国家正在搞的基础设施当中,现在情况是有些顶层设计成果出来了。但是对于实施有问题或者说不能落地,正因为这样有不少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领导提出一个概念,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要细化和进一步的优化顶层设计。什么叫细化顶层设计呢?它跟原来的顶层设计是什么关系,怎么样搞好细化顶层设计和搞好顶层设计,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我们国家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毫无疑问不管刚才很多专家讲的,从物联网、云计算基础设施等等,都要强调在新的所谓上一代计算的基础设施上要搞应用系统目标。从现在来看,我们看到搞十大应用,武汉搞很多,智慧深圳,前不久北京公布的行动纲要有四大块,这里有共性的地方就是在民生方面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会保障、智慧食品药品安全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国内学术界甚至政府高层的一些同志做了研究,前一些年工信部的杨学山副部长作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细化顶层设计主题演讲时指出,顶层设计有三个主要的要素,一个要素就是制定方法论,第二个概念就是层级上的顶层,第三个是设计要清晰可操作性。正因为这样所以经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对于智慧应用来讲,他对细化顶层设计,也就是钱学森讲的一样。在钱老总体设计思想和后来我们引进国际的先进思想之前,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信息工程方法论,他们的信息工程方法论有一个核心的理念,所有的系统都是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处理为中心。这个理念对于今天的物联网时代更有用,我们看王博士的文章讲了,对物联网是感知层、收集层和应用层,所以数据是中心,围绕数据转才是物联网最本质的东西。你搞那么多基础设施,如果不支持核心业务当中的东西那就不行。所以在物联网时代,这个领域以数据为中心更为重要。
从数据中心理论来讲,信息工程方法论有几个成果呢?第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信息资源规划,什么叫做信息资源规划呢?就是IRP,就是城市管理与服务业业务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全面规划,是侧重数据流分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集成总体规划,卫生局和社保局之间是横向的,上下游不用说,你要搞社会保障的话跟外面的医疗卫生、公安、城市管理要结合。所以我们说以城市作为智慧系统的应用,要研究左右上下内外。
第二个重要成果就是主题数据库,所有的数据要进行集中采集、集中管理,从源头输入,建立一个面向业务主题建立的数据库,而不是面向单证报表建立的,各个部门的信息要共建共用,而不是部门自建自用。还要从源头输入数据,而不是多次多处输入数据。
第三个重要成果就是数据环境的重建,数据环境发展有四个阶段,文献、应用数据库、报表,到第三阶段才是主题数据库,然后是数据仓库。要互相用的话就互相交流,用各种各样的交换技术,所以前面是低档的,后者是高档的的数据库,这个是信息工程当中以数据为中心的三个主要成果。
我们把系统工程思想和IEM相结合,我们提出一套面向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顶层设计,就是把系统工程思想和系统工程相结合,主要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就是建立信息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第二个是建立数据标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资源目录。第三个是编制信息工程总体方案。
现在我们就以我们市搞社会保障讲一下,据我们了解包括我们做的工作,全国很多市,包括北京市都做了大量的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发,效果是很突出的。但是现在往数字化方向发展,这就要研究这些部门的数据是怎么流的。我们看这个报表,如此我们把各个部门数据信息流搞清楚。我举一个例子,什么叫在社会保障当中的一个主体,我们社保部的主任跟每个处的处长交流,我们要建立一个事业单位参加社保申请数据库的讨论,有单位、申请日期、负责人等等,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图表,有了这个等于顶层设计当中属于数据模型当中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下面是应用开发商做社保系统要建立数据库。
第二部分是数据标准,现在不是没有标准,而是标准泛滥,各个市都做了大量的标准,根据我们的研究有两大板块,第一块是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我们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比如说决定医疗卫生质量的,有这么一些数据缺一不可。包括大家知道的数据源,刚才讲的概念数据库和冗余数据库,这是完整不可分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套数据基础标准。在这方面现在国内不管是国家的标准,或者是各个市的标准都没有做完整,所以我们在做数字化补课智慧化过程当中,数字化的过程是不可越过的要做好的。
数据标准的第二个内容就是目录与交换体系,我们看这个图省社保数据中心,现在跟外面都有交流,我们提倡内部构建一些数据库。现在这块是基于信息工程总体方案的第一部分,你作为医疗系统或者是城市交通交通,包括网络技术方案,现在要把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技术融进去。第三个是应用平台和各个应用软件,有的软件是需要修改的,特别像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元器件和每一个方案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我们归纳一下要搞智慧应用系统顶层设计或者是细化设计,经过我们的研究提出“3513成果”,3就是3部分应用系统信息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模型。5就是5项基础标准,整个北京有哪些基础要素。1就是作为智慧交通和其他互相交流,目录体系是怎么样的。最后就是实施方案,怎么样把云和物联网的技术融进去,你是用交通专网的私有云,还是用北京整个公有云来解决交通的问题。再一个就是数据中心,建立北京整个电子政务的统一数据中心,我就是为交通服务,为医疗服务,但是要反对重复建设。搞了这么多年信息化,有大量的应用软件,这里有一个问题用智慧城市的高标准要求,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要求,所以这个实施方案非常重要。
这样的话我们形成整个的总体方案,在实施方案的时候要一整套的技术策略。数据中心通过源头采集、数入一库、数出一库。我们怎么样部署呢?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实际曲线呢?我们提倡第一年只做一部分的数据库,所以这个决心是要下的,所以搞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同志要理解这个。
数据中心一定有一个逻辑集中物理分布的概念,以某省社会保障为例,像广州市和北京市一定有自己的东西,在下面各个区也有数据,该在下面放就在下面放,该在上面放就在上面放。从基础共享的综合和下面业务的实施,这样能把数据摸清做好,所以我们不是一味简单的集中。应用系统过去怎么做呢?各组自己采集自己用,现在是先建模,再建库,我们基于数据中心需求的核心业务。
这是最后简单的建议,现在来看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都是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个人长的很壮,这个脑袋里装的是什么,需要一些科学知识,我认为这些更重要。我们更应该很好的学习贯彻,我们刚才讲的都是怎么样开发利用新资源,以这个为核心把物联网的应用,把云计算的应用搞好,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特别是决策人物要掌握这个大方向,我们有了那么好的物联网智慧,这一点王建平讲的非常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