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消息,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落实《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快速、集约和低成本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更好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吸收企业界优秀的思路和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选择解决方案,系统地降低“智慧城市”建设的难度和风险,“2012中国物联网应用需求与产业对接大会”于5月25日在北京亦庄丰大国际酒店隆重举行,赛迪网对本次大会进行图文直播专题报道。
此次大会的直播地址:·http://miit.ccidnet.com/zt/2012/0525city/
下午:中国物联网供需项目对接专场
以下是东城区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倪东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进行交流,特别是今天是企业对接的会。我也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东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体会,刚才建宁说北京有地,东城的地太少寸土寸金,地太少了。本来我有个PPT,我前面有几张片子介绍一下东城区,东城区现在叫做新东城区,怎么说呢?新东城区就是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由原来的东城跟崇文合并的新东城区,新东城区合并完了仍然是最小的,两区合并以后东城区的面积是41.8平方公里,管辖17个街道,187个社区,常住人口91.9万人,流动人口26.5万人。实际上东城区的面积是非常小的,东城区体现了这么几个特色。
一个是首都政治服务的重要承载区,中央部委机关三十多个,服务功能非常重要。第二个是历史文化传承的示范区,应该说在东城区密集了古都文化最深的地区,东城从上到下从永定门到前门,一直到天安门,从天坛到地坛到鼓楼都在东城。第三个是知名的商业中心区,这是中轴线,文化传承主要是这块。还有像刚才我讲到的王府井前门大街中国知名的两个商业街,还有一些特色商业街,类似于同仁堂、全聚德、稻香村重要的老字号。还有宜居宜业的文明城区,包括东方新天地、南锣鼓巷等等。像东二环这一块,东城也有一个雍和园等等,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介绍。
下面我再把智慧东城的建设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几年来东城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坚持主要发展和网格化的品牌,逐步由数字东城向智慧东城进行迈进。在智慧东城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也是坚持总体设计,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重点实效原则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第一个方面就是强化双基建设,夯实智慧东城的基础,在这一块一个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这几年也在不断的推进,一方面作为政府网这一块我们推进了政府网宽带的接入,不仅仅从区里接到街道到社区各个委办局,我们从去年到前年一直都接到了社区,接到了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服务单元。而且在以前的宽带基础上,我们今年将实施光速工程,起步就是2M到4M,给你不同的需求全部都提升了。今年我们也跟三大基础设施运营商进行合作建设无线东城,就是WiFi的覆盖,未来在东城有百十座楼宇和街区实现无线上网的功能。
第二个就是公共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这块的建设我们也是整合区里各方面的资源,来推进这些数据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在区县一级政府在整合的基础上加快应用的推进。
第三个就是助力城市管理的运行,提升智能城市的建设水平。2004年在我区首先用信息化技术支撑首创精准高效全时段覆盖的网络化管理模式,这个模式推行以来在全国的很多地方进行了推广取得了成效,在广州和深圳进行了推广和应用也得到了一些奖项。
我们在09年启动了助力公共安全管理提升公共安全处置能力,我们利用物联网技术,把全区安全的风险点,也就是危险源都作为一个风险点,纳入网格化进行管理,通过物联网把数据实时采集上来建立一个平台进行管理,提升它的应用效果。
第四个就是助力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生活品质,我们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平台,这个平台也是借助网格的经验,把全区的居民进行了统计,然后按照人员的分布,每一个社区卫生的服务站点大致包含多少人群做了这么一个卫生服务资源的均衡的匹配。每个社区卫生站也都建立了数字化,包括他们的健康档案和诊疗病例的应用系统,在06年6月1号上线这个系统,居民到社区卫生站看病的时候刷卡,整个医药流程全部都是电子化。因为当时在06年的时候药品零差价在全市还没有推开。目前系统运行这几年发挥了很大的效果,同时现在跟市里的医保全部对接,应用也是比较好的项目。
而且这个平台我们也应用了很多物联网,后期我们有专家诊疗,在社区卫生中心设立专家,每个社区站需要专家诊疗的,通过远程的诊疗来进行。还有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都依托这个平台在基层的社区服务站,涉及到居民百姓的医疗服务都落地,这是关于卫生领域。
在教育领域,我们开展了蓝天工程和学区化的建设,因为这个项目在教育部也获得了很多奖项,人家老问这个蓝天工程都以为是环保的,其实不是。当时做这一项工作也是07年左右,当时其中有一个还青少年一片蓝天, 还有就是学区化管理。学区化管理是解决教育资源的匹配,用信息化手段使得教育资源共享,蓝天工程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教育,在教育资源单位和图书馆、青少年活动馆都跟教委有一个签约,学生到那里活动刷卡,记下了他的学分,有一些网站和栏目,在课外活动拿到了多少分来均衡学生的教育,学生不仅仅在课堂学,还要在课外学。
在民生领域,我们建立了数字化社会救助体系,针对弱势群体,也是通过资源的整合,以前的救助应该是在政府很多部门,他对不同的人群都有救助。比方说红十字会有针对他的救助,还有民政的救助,妇联的救助,以前的救助都会落到某一个社区,某一些人,有一个具体的救助对象,但是互相不通气,为了把这件事情科学化,把救助的面进行扩展,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把救助资源和被救助对象进行整合,让他们有一个科学的匹配,运用信息化来进行匹配和救助,做了这么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救助体系,这个也是在07年做的项目,现在用的也比较好。实际上一表一库一平台整合了26个救助职能单位的单位的资源。
第五个方面就是助力经济运行,作为区县一级的政府也是发展的重要方法。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楼宇信息平台,把属地工商地税跟楼宇紧密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特别是东城,它基本上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基本上都是楼房,它的经济其实就在每一栋楼里,通过这个系统可以看到每一栋楼的税收贡献,包括对国家和区域的税收贡献,而且整个楼宇的企业承租的情况,它的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测,为推进区域发展有一个助力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商务拓展方面,我们建立了类似于网上前门三地区的购物节,把传统的商业街搬到网上,来拓展前门商圈发展的空间。
第六个方面是助力政务服务提升政务管理的效率,全区原来系统都是单个的,我们通过整合把全区系统办公成一个大的平台,各个部门在大的平台上有自己小的办公系统,不仅仅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而且把资源也进行了整合。包括我们人大提案、议案,当时上线得到广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欢迎,通过网上也分发了区委区政府各个部门的网上分发,还有网上综合检查平台,现在都是在做网上检查,我们区2010年做了一期,最近准备把二期也建完。监察部和北京市监察局也有一些明确的要求,包括依托这个平台来近来进行建立。
第三大块汇报一下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模式构建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间有网的智慧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也是中央提出来新的课题,全国大概有37个示范区,从2010年确定了以后,我们区也开始研究,这个示范区如何在东城进行落地,这是中央的文件,还有区里的。北京市有两个,东城和朝阳。东城提出来要立足首都文化中心区,总结了经验和理念,以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治理三条主线,以民生为着力点,在信息化建立一个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间有网的信息化服务模式。
04年我们做网格化管理,它的管理对象主要是面向城市的部件和事件,它主要是面向城市环境的公共区域。比如说雨水盖子和护栏等等,社会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什么呢?人事、物、地、组织、情,很多人都在楼里面,你究竟是常住人,还是流动人,还是重点监控人,还是服务人和老年人,都要对他进行管理和服务。区里面也提出了这么一个模式建立网格化的社会服务管理的模式,要实现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三级平台四级管理的模式,这是区里创新这个模式提到的需求,在具体的业务上要把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全部纳入平台,给信息化支撑这块也有一个思考,我们如何进行支撑。目前我们做了这些工作,三级管理一般的就是区级政府、街道级政府和社区三级平台,四级平均我们又划了网格,以前是城市管理网格,现在叫做社会管理网格。
我们也应用了PDA智能终端的业务,怎么做呢?我想把做法简单介绍一下,首先我们应用空间技术,划网格信息技术起了巨大的作用,究竟应该怎么划,我们在信息化这里提出了一套标准,按照这一套标准我们把全区,187个社区划分了589个社会管理网格。我们从2010年开始,2011年2月份我们开始运行,划分了这个网格,给每一个网格都有静态编码和动态编码。把责任系都落到网格里面,划分了网格以后,区里在进行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当中,在网格这一层面有助理员、督导员和警察,还有司法人员、支部书记,现在区里面都比较有特色,每一个格是支部,包括它的消防,在春节期间消防也是按网格进行管理,司法和民事调解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网格是一个基础。网格的划分就是应用空间技术,我们进行划分来实现工作责任的最小化。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应用云计算的技术建立多维的数据集群,划完网格以后具体怎么运作,我们要建立数据库。我们刚才说的人、地、物、事、组织,我们都要装进数据库,要装到每一个网格里,我们不仅仅要看全区有多少人,还要看社区有多少人,街道有多少人,都是靠数据库进行支撑的。人进户,户进格,格上图都记录在信息系统当中,每一个PDA终端,就是本网格的基本信息。通过PDA终端每天要记录民情日志,这是数据库。
第三个是业务流程,我们做信息系统的都知道,要用信息化实现协同办公,每一个案件也跟城市管理一样,要上报、派遣、处置、任务核查、入库评价、结单归档等等。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构建一个云端相连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这些都是网格员他们在系统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因为这个标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确实很复杂,也做了很多年的信息化,它的边界都不好界定。最初中央提出叫社会管理,现在是社会服务和管理,因为每天的接待也比较多。来学习和考察外省市的也比较多,提的问题也很多,大家讨论的时候社会管理有多大,包含什么内容,社会服务又包含什么内容。所以对于这个项目来讲,它是多项业务的集成,而且要做的非常好。在这里准真的非常重要,我跟领导说必须要做标准,首先人的系统涉及到很多,公安、民政、计生委很都口都有,但是拿的数很难互相对上,我们要把这些数关联上,所以是很庞大的工程,我们觉得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刚才说到整个系统是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间有网,这个想作为今天发言最后的结束。天上有云,我们想这个庞大的数据要靠云计算支撑,只有靠信息技术才能解决将这么大的信息资源能够很明确的聚集以后,完了标到各个点上给各个部门进行应用。下一步数据会更多,我校靠云集中的管理推动它的应用。地上有格,我们的格是划的,我们要很好的管理中间靠它的连接,就是这个格跟网的连接,要建立这么一套信息化的支撑体系。
这是我们前几年所做的成果,当然我们想做的事离智慧北京的要求还相差很远的距离,跟很多单位相比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
今天也是一个对接的会,一个是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我觉得基础设施集约化的建设和公共资源集中式的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因为我们在前几年做信息化的时候,电子政务做了很多年以后,基本上是政府在做这些工作。而且很多资源刚开始在不同的部门当中,现在过了十年以后我们主要抓整合资源,抓应用。还要讲政府创新,靠你的资源,可是这些资源怎么能发挥效应,必须要有一个协同,要不资源发挥出来,一个部门的资源是不够的。所以我想在基础设施建设要集约化,这是作为区县一级政府落地的重要方面。
第二个体会就是信息技术应用要紧密结合政府创新,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很关键的方面,因为我们做很多项目,不能就项目而项目。因为我们在做每一个项目一定要跟政府提出的大政方针创新的思路结合在一起。比如说网格化社会服务项目,根据区里创新办他提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我们再认真思考,如何整合这些资源进行很好的推进。
其实说到这里我很想说插一句,我们说天上有云,因为我们以各个街道为平台运行,是否要给每个街道配多少计算机,配多少系统,当时就提了一个概念,我们用云计算统一做,各个街道提出需求,在云上他们享受云端的服务。
第三个就是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的引领,标准化和信息安全是城市建设的保障,我们一定要有安全和标准,刚才我讲了标准,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数据整合了以后,它的安全不仅仅是数据本身的安全,你在管理上和应用的安全都要有相应的配套。
第四个体会就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力,我想作为今后未来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发展,今天讲到物联网,还有云计算这些新的技术发展都非常快,政府真的特别需要,而且我刚才跟秘书长讲干了这几年,我们特别需要一些能够愿意参与区县建设的企业,能够跟我们共同来建设项目,确实有这个需求,我想企业也有这个需求,愿意为政府提供一些服务,但是怎么把接口结合好,这是我们大家要共同努力的一件事情,所以也切入今天的主题,当时让我讲讲,我觉得在这块我体会非常深,未来的政府一定不会是很大的投资,前几年或者是这几年都在说信息化就是在烧钱,特别是政府的信息化每年一张盘子一上就是很大,在信息化方面怎么做,再往后信息化不是政府自己来玩,而是更多的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这个服务是政府引导更多的企业来参与社会化的运作。
我在这里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希望更多的企业来参与政府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区县一级的政府很多时候很实,它会落地。区县级政府是落地的,更希望在一些企业当中一方面要有技术,我觉得更多的希望一种服务,不是说我到你这来就是卖点东西,卖完了走了。后面的服务跟不上,这个也让我们觉得能够共同促进的,我觉得这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今天就讲这些,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东城的信息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