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管理中电子政务的应用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5-27

——关于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城市管理的压力逐步加大,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需求日益迫切。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倍受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原有城市管理存在的弊端,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将电子政务应用于城市管理的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北京市东城区将电子政务应用到城市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此为例,分析了电子政务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取得的经验、成效及意义,并且提出了城市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化   城市管理

Abstract
As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our country, the urban moderniz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dvanced, whereas, the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urban management system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pressure on urban management is becoming more gradually. Therefore, th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management is urgently needed.

       As a vital par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alization, e-government is being paid great attention.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presenting the problems in the original urba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our government applied e-government to urban management, what is more, the author presented in detail the new situation of Dong Cheng government’s applying e-government to urban management. Furthermore, by using this case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experience, succes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e-government and then concluded the problems and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formationalization management.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在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城市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城市管理的压力逐步加大,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必然将城市管理者的目光集中到积极地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地管理城市中来。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普遍认识到,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最佳途径是网格化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的支撑应用是网格化管理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何通过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的城市管理,以及如何在城市管理中实现人性化的价值追求,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总结现实城市管理个案中的有效做法,总结形成一整套可以借鉴的规范性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显然,东城区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体制创新,实施一种全新的、能达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效果的城市管理模式,就是在这个视角上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并体现出参考性价值。

一、城市管理中电子政务的应用概述

城市是一个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实体,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聚集的组织系统。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往往作为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而具有重要功能,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管理正是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形成的。所谓城市管理,主要是指城市政府为保证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而以人、财、物、信息、生态、品牌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一种有目的的、必要的、自觉的综合性规划、建设、控制、协调、宣传和经营活动[1]。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直接展示城市市容市貌和形象,直接反映出市民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城市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直接影响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重建设、轻管理”。城市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水平低,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我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一,行政体系内分工权限界定不清楚,责权划分不明确。

由于权限界定不清、责权划分不明,所以各个部门遇到有权可图、有利可图、有“费”可图的项目都伸手,都争发言权,遇到麻烦和责任,都要出力、出资、出人的项目都推委、拖延。

第二,行政体系在区域管理上缺乏对应机构和协调机制。

行政体系在区域管理上缺乏对应机构和协调机制,《城市规划法》也没有涉及区域规划内容的表述,因此,城市发展在区域关系上被严重忽视。各部门在所辖范围内,各自为政,重攀比而不重协作,重地方效益而不重区域效益,造成大量项目的重复投资和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第三,行政体系的市场适应性与应变力较差。

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就大的框架而言,依然延续着旧的计划经济下的模式,这一模式因缺乏交流参与而显得封闭,因缺乏市场反馈而显得刻板,在与市场的衔接上表现得日见迟缓和不适。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没有理顺,办事程序不科学。

第四,缺乏行政自身、司法与社会的公开监督。

为了防止权利滥用以及权利滥用而造成的违法和失职现象,必须对权利的使用进行监督,构筑防范权力滥用的制衡体系,完善监督机制。就日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对权力的监督主要是以行政体系内部的自纠自查、自我监督为主,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部门的自我监督,而两种监督的衔接和自身监督又不甚完善。

要克服以上弊端,实现城市现代化,就必须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加速城市管理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推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网和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信息网建设。

(二)电子政务成为一种有效的城市管理载体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造传统落后的办公、管理和决策方式,实现政务信息化,建立办事高效、政务公开、决策科学、行为规范、全天候服务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实现政务公开化、办公高效化、服务网络化等目标[2]。

电子政务工程将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起到示范、导向和促进作用,特别是政府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社会提供政务信息和交互式办公服务,将极大地改善市域社会信息化环境,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从而带动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电子政务虽然发展较晚,但是,从2004年起,我国不断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现在全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已突破一万个,60%的政府部门建立了网络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63%的政府部门通过网站提供了网上办事项目。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的逐步开展很好地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良性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正日益趋于理性和务实。

当然,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或者按照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不仅仅是“政务的电子化”“政务网络化”。而需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规范要求,对现行的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创新。

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是电子政务应用的重要方面。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城市管理的模式,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上审批系统,由网上设立、网上变更、网上注销等业务组成,初步实现市工商行政审批的信息;北京市民政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了低保信息的网络采集、低保申请的网上审批、低保数据的存储、加工、处理、查询、统计、分析,实现了北京市城乡低保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如今,北京市东城区在运用电子政务加强城市管理方面,依托电子地图和空间网格技术,在政府网上建立了一套网格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并且在管理体制、行政组织、管理流程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创新。东城区在城市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探索,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于推进城市信息化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的基本模式分析

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法是依据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思路,将军事化的体系完全套用到城市管理当中。美国攻打伊拉克期间,美国政府派先遣部队到伊拉克进行网格化收集资料,用GPRS系统进行目标定位,再在伊本土进行轰炸时,误差很小。后来东城区的书记就考虑:能否把它用到城市管理上来,因为它是网格化的管理,他的要害就是清晰、敏捷、高效。在相关人员的努力下,“万米单元网络管理法”终于出台。

(一)“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主要内容

2004年10月22日,北京市东城区正式运行了在全国首创的“万米单元网络管理法”,从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手段上克服城市管理的粗放型,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游击式、运动式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这套城市管理新模式是北京东城区人民政府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课题,由两个管理法,两个轴心,一个信息采集传输手段和一支监督员队伍组成,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负责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

这套系统的特点与创新之处在于:

1.万米单元网格管理——准确定位

所谓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负责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东城区根据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域划分现状,把全区25.38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137个社区、网格单元,原来,可能十几个人共同管理2~5平方公里,极易造成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的弊端;现在,变为每人管理18万平方米,由于管理范围的相对缩小和固定,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游击式、运动式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

2.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快速传递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达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城管通”手机中输入网格化地图,具备了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等10项主要功能。

监督员通过城市管理特服号13910001000,可以实现与监督中心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城管通”的研发使用,不仅为实施敏捷管理提供了可能,而且通过GPS技术和手机定位技术,实现了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并可以对监督员在规定区域内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3.城市部件管理法——精确管理

所谓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为此,东城区在对全区所有城市部件进行拉网式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分为六大类56种,168339个(棵、座、根)、35319延米(护栏、自行车停放架等),建立了多个数据库。,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分管单元全时段监控管理。比如井盖、垃圾站、路名牌等公共设施部件,将每个部件赋予8位代码,标注在相应万米单元网格图中,只要键入一个代码,就能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找到其名称、现状、归属部门等。相当于每个部件都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单元网格图中。它使城市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问责为预警性监管,真正进入高效有序运转状态。不同层面上的不同管理空间的设置和叠加,为实施新的管理模式构筑了一个新型的、立体全方位的、布局合理、全部覆盖的管理空间体系。

过去,对于区域内管理对象的归属、种类、数量、位置,谁也无法完全说得清楚。现在,通过这套系统进行的这次普查,东城区第一次全面而又详尽地了解了自己的家底。什么性质的部件、数量有多少、都在什么位置,做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同时,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对某类部件的专项普查。

4.“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科学管理

创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评价中心(即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建立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即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把监督职能剥离出来,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5.城市管理流程再造——组织扁平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就是在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成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面向流程的组织、人员和岗位结构,相应的组织文化建设和激励约束机制,以较低的投入带来城市管理效率的极大提升。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所有环节均采用现代化手段,利用网络和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在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和各专业管理部门之间,搭建起信息实时传递系统。

6.评价体系——动态监督

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即:通过外评价和内评价两个方面,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新的评价体系呈现出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这六个创新点支撑起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主要内容。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是新模式的载体和基础,信息采集器是新模式实现信息快速、敏捷传递的手段,多种数字城市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是再造全新的城市管理流程的技术支持,两个轴心是实施新模式的体制保证,评价体系是新模式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二)系统管理流程

东城区城管新模式之所以能有效运行,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关键是注重了解决问题的实效性。而和以往不同的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即通过整合政府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控和评价中心(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城市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完成了从开环管理到闭环管理的转变。

作为两个“轴心“之一的指挥轴,东城区将区市政管委更名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为区政府主管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部门。综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原有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27个专业部门和10个街道的城建科、爱卫会等,并将设施办与市政所合并,专门负责协调市有关部门处理城市部件方面的问题。并对上述部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职能调整,明确这些部门在城市管理问题上要接受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统一调度。

现在若发现问题,监督员先用“城管通”拍照,然后进行录音,同时监督员通过“城管通”的地图,准确查出其身处的地理位置,最后填写一张表单,发送到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并打电话报告了完整的情况。接到监督员的电话,监督中心的接线员不能耽误,立即报告给值班长。经查后若发现这是一个新事件,值班长迅速立案,并反馈给指挥中心的派遣员。派遣员判断这件事情属于哪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范畴,于是协调相关部门,并派出专门人员赶往现场处理。

除了数字城市技术的整合应用外,东城区在城市管理体制上也实现了突破,形成了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的“两大轴心”,城市管理方面有没有问题,监督中心说了算;怎么协调处理,指挥中心说了算。

这就彻底改变了城市管理的流程。过去,由专业管理部门发现并处理,问题越多,工作量越大。由于没有人监督,形成了“四个没人管”: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发现问题快慢没人管,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问题处理到什么程度没人管。

如今,监督中心发现问题,指挥中心负责派遣、协调,相关专业部门处理问题。监督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城市管理新流程。

从2005年2月20日开始,城市管理新模式特别服务号码139100100开通,家住东城区的居民全天24小时,只要拨打13910001000,也可以将遇到的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报告给监督中心;监督中心接线员将上报的问题进行立案,并由值班长审核后将相关案卷批转到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案件反映问题的归属责任,立即派遣相关的专业部门到现场处理;专业部门把问题处理完毕后,将案件处理过程和结果反馈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将结果反馈回监督中心;监督中心随即通知监督员到现场核查后,将结果再次用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发回到监督中心,最后由值班长对处理结果审核通过后结案。至此,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结束。同时,将这一处理过程作为评价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保存。

从2005年2月20日截止到2006年2月19日,13910001000共接听电话近万个,符合条件立案1491件,结案1362件[3]。

在我进行调研的时候,工作人员还告诉我,现在不光是东城区的居民拨打13910001000,家住其他区的居民遇到困难、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会打这个电话向指挥中心反映问题。对于公众举报的不属于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受理范围,但又是居民生活中难题的问题,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将填写协调单,经区主管领导批示后交由有关部门办理,增大处理问题的力度。

为了更加方便百姓,并且使信息渠道更加畅通,东城区还开通了网上服务,创办了“数字东城”网站。

夜间,监督员虽然回家休息了,但东城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却没有放松。系统通过若干个摄像头,将东城区主要道路的监控信息,利用公安专网接入到监督中心的大屏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无论是特服号的开通还是网站的创建,都搭建了百姓参与城市管理与监督的平台,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居民身边的“琐事”通过监督员这个纽带成为政府案头的大事,从而形成了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管城市的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监督员的招聘及管理

监督员的来源以40——50岁的下岗人员为主,同时也配备了一些低龄人员,总体为18——58岁。男女比例大概在2:1左右,男同志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男同志的家庭负担,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监督员由劳动局和监督中心这共同管理,劳动局主要管劳资关系,监督中心是用人管人。监督中心为每个监督员都上了三险,并且每个月还有奖金及洗理费,使得他们能够安心进行工作。

在刚招聘这些监督员时,监督中心还为他们进行了培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上。虽然他们家都住在东城区,但是他们并不十分清楚东城的文化背景,方圆地理,重要性等,所以首先从这些方面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二是专业技术上。给他们详细介绍这套系统是怎么回事,教他们“城管通”的使用方法,以及遇到问题时,如何向中心汇报编码等专业知识;三是进行军训,由于下岗职工比较多,他们有些人在家懒散惯了,没有组织性纪律性,所以对他们进行了军训,把他们训练成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城市管理“侦察兵”队伍。

为了更好的管理监督员这支队伍,监督中心将监督员分为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面再分三到四个小队。每隔一段时间,小队间就会交换管辖设区,这样使得工作更加规范、透明。

评价体系专门制定了关于监督员的一套非常完善的监督员管理体制,做得好的奖励,做得不好的或者触犯规定了就会开除。

监督中心还为监督员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城管监督员》,从2004年11月13日开始,每周一期,里面有监督员们的创作园地、“城管通”功能更新学习新功能的学习园地、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或总结等等栏目,丰富了城管员的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心声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的园地。

为了加强对监督员的管理,并且保障监督员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监督中心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制定了《城市管理监督员管理细则》(暂行)条款,同时这也是作为评价监督员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东城区政府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呼叫大厅,在大屏幕左侧正在滚动显示的在岗监督员信息中可随意点击一位,随即便通过给每位监督员配备的最新式“武器”——“城管通”的专用手机进行对话;同时右侧大屏幕则通过移动梦网,显示出该监督员以及在分管的网格单元内巡视的137位社区监督员所处的位置。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东城区委书记陈平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笑话”:开始执行监督任务时,有的监督员发生脱岗现象,有的甚至跑出了东城区,甚至跑回了家。后来他们在监督中心看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都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所有监督员的位置都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任何“小动作”都逃不出监督中心的监控。

   万米单元网格化模式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新模式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使得信息能够及时传输到管理中心;网格地图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创建了城市管理新的地理空间体系,加上地理编码,能够对管理对象进行精确、有序定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任意分类、组合,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专项普查和城市管理评价体系数字化。

  三、电子政务应用于城市管理中的成效及意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不仅意味着政府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和公开化,而且意味着政府要通过网络来管理其管辖的公共管理事务。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可以使用的形式、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

东城区这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国内城市管理领域首次实现了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整合与应用创新。通过对数字城市技术的整合和应用,以信息流调控人流、物流,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实现了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

(一)电子政务在城市管理中应用的成效

    针对传统城市管理存在的多种问题,自2004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正式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推出后,据统计显示,新模式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理率均达90%以上,处理时间由原来的平均7天提高到现在的12小时。

1.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发挥专业部门间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效能

原有的行政体系在区域管理上缺乏对应机构和协调机制,而“新模式”设立了两个轴,一个是指挥轴,一个是监督轴,这个管理方法赋予了指挥中心跨系统、跨部门协调、指挥的职能从而使调度面加大、力度加强,怎么协调处理指挥中心说了算,更加敏捷、有效地指挥调度,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从单兵出击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2.管理比较细,使专业部门的职责清晰,解决了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等体制上的弊端

原有行政体系内分工权限界定不清楚,责权划分不明确。在新模式中,“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事件”也有专项分类,专业部门的表现清晰可见,功过是非一目了然,因而责任感和主动性得到极大加强。过去堆放几个月没人管的无主垃圾,现在被发现上报后,不到4个小时就得到处理,出现了专业部门跟着监督员跑的现象。同时,由于小事小情过去一直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新模式刚一运行就出现了问题上报的高峰期,专业部门面对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时显得手忙脚乱。比如仅水箅子和井盖的大量缺失就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补充,造成了人员的紧张。由于各类井盖涉及十几个部门,联络沟通比较困难。面对这类屡禁不绝的棘手问题,他们通过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新组建的设施办,将井盖问题统一处理。他们将每种井盖在仓库中储存了几十个,监督员一旦发现有破损或丢失现象,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就用小三轮车拉着前去及时补充。

3.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考核体系

原有城市管理缺乏行政自身、司法与社会的公开监督。新模式中监督体系的建立,是我们国家将来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政府职能本身就是执行部门和监督部门,但是过去缺乏监督或监督不力。

东城区还实行了重点问题督办制度。对于监督员反复上报的同一地点的时效性问题(如无照经营、流浪乞讨等),以一个月为单位,经过统计在同一地区范围内反复出现超过10件(含10件)的,列为重点督办问题,填写“通知书”上报区领导。

东城的这种改革创新是了不起的贡献。“挂帐考核法”,不消帐,你就永远挂着,永远是“红灯”。

4.对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新模式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带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粗放、盲目、运动、落后的管理方式向高效、敏捷、精确管理方式的转变;使专业部门的职责更加清晰,解决了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等体制上的弊端;新模式的实施还促进了政府城市管理职能由重审批、重处罚向重管理、重服务的转变,为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随着新模式的深化,必然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带来更深刻的触动,促使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和体制改革的步伐。

5.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紧急预案

    对于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东城市对于区内各种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危险源和隐患,以及国内外可能对本区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在要求监督员及时通过城管通和电话方式告知呼叫中心上报问题的基础上,还专门针对公众举报的应急信息定制了预案:在接到公众电话举报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要求监督员在10分钟之内进行现场核实,在核实后5分钟报告区政府。

(二)电子政务在城市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

在“新模式”中,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一般在半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报到指挥中心,为百姓解决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城市管理问题,新模式实现了人民群众和政府的零距离接触,是“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

2.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首先是管理创新,把多个职能部门职能进行综合,体现了责任制;其次是技术创新,建立政府专网和平台,增加了运行内容,赋予了新的重要职能,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新制度,因此也是制度上的创新。

3.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电子政务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4.体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电子政务的应用使政府工作程序公开透明,,增加了一个监督中心,推动了工作的进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政府服务于百姓的责任感明显加强。将政府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相结合,有利于政府管理创新和自身建设。

5.政府权限公开透明

运用电子政务对城市管理与过去城市管理相比,很多政府权限透明了,“走后门”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了。因为所有信息都反映在两个轴心,并且自动生成评价功能。大家都能看得见,老百姓也能够上网看到,不容易作弊。监督权与行政权分离,更加科学了,也更加民主了。政府把自己给约束起来,把监督的权利交给了百姓。

将电子政务应用到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是城市管理领域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一则顺乎时代潮流,二则合乎人群之需要,三则把党和政府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面临的新课题集中提炼,细化量化,整合信息、形成系统,推进到了21世纪的新水平。

四、电子政务应用于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当前,要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以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跟不上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当前形势下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政府信息化发展,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双重限制,一方面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另一方面信息化又滞后于城市化。

(一)东城区在实施新模式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

据工作人员反映,在这套系统刚开始运作的时候,由于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很多信息员都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向中心反映问题时,出现过信息堵塞的现象,但是,经过系统的不断更新、升级这种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系统还出现过定位不准的问题。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部件随时都有可能有变化,信息中心的数据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导致发现问题而由于找不到准确的位置造成无法进行解决;其二,还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曾经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件:监督员明明在和平里街道进行监督,但是指挥中心却显示其在别的城区,这样超过了误差的范围。也就要求在技术上要不断对系统进行升级、调试。

电子政务在城市管理应用体系的功能应进一步深化、加强,在现有基础上把突发事件考虑进去,让每个监督员都了解应急预案,拓展他们的工作。使监督员在常态的时候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负责人,在非常态条件下(紧急状态),成为保证老百姓平安的责任人,做到“双肩挑”。

客观地讲,电子政务这个公共产品并不能完成行政管理的全部功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电子政务构建的网络平台只是拉近了政府与公众、管理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在行政管理的范围内架起了政府同社会方方面面的便捷而可能的沟通渠道。

但是,电子政务功能的实现最终还要落实到传统政府的人、财、物、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基础上来实现。这就是说,电子政务这一先进技术手段与行政组织机构的结合,要发挥其理想的效益,还必须探索创新行政管理的路子。

(二)电子政务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工作,是建设部今年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第一批试点城市推广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杭州市3月28日在上城、下城、西湖、名胜区等城区上线实施校核试运行。从运行情况来看,四城区每日问题解决达200余件以上。

扬州市突出体制创新,积极构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大城管格局,强化市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强化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建设。一是领导挂帅,统一认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数字化城管试点工作的开展;二是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综合协调、技术平台建设、部门职能划分三个专业工作组;三是深入发动,营造气氛;四是充分调研,定好方案,系统总体方案目标明确,技术内容完备,指标设置合理;五是保障投入,加速推进,目前办公场所已可全部投入使用,平台建设已经进入总装阶段,各个分项目系统的安装、调试都进入了倒计时,全力保证4月18日上线试运行。

南京鼓楼区召开了城市长效管理暨2006年市容工作会议,讨论了“每周一查、举报整改、门前三包、环卫管理、渣土管理”等五大项和“金陵市容杯”考评密切联系的工作方案,并细化了长效管理、重难点整治等2006年市容工作的任务分工,并于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对数字化城管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进行了升级。深圳市建立例会制度,加快协调推进数字化城管试点工作。

第二批试点城市也已经开始运行,如:山东即墨市已确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郑州市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部,组织数字城市专家严密论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天津市河西区已经出台了一个整体的网格化管理方案,以资源整合为思路,现有资源为平台的方式进一步做好网格管理工作。广西南宁市严格按照建设部的标准,正在进行前期需求调查、项目设计和预期可行性报告的撰写。重庆市高新区已经制定了实施计划[4]。

 

可以看出,这种城市管理模式,将是今后我国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个系统可以建立国家安全体系,建立应急反应处置突发事件,同时也能适用一般的普查,如国土普查、人口调查、城市资源普查等。

建设部强调:建立一套新模式是对旧模式的冲击,始终要保持正确的方向,对试点城市做到三严:选点是严格的,标准是严格的,验收是严格的,一定要精心组织,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各城市回去以后,一是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是搞好试点成功的重要保证。东城模式之所以首创成功,“一把手工程”是一条重要的经验,回去后要向各自市委、市政府作全面汇报,制定出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认真实施的具体方案;二是保持清醒认识,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广泛宣传,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管好、用好新模式运行系统,发挥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应有作用;三是选好技术合作伙伴,得到技术支撑,做好预算,确保系统的先进性,保证新模式的长期运行;四是以务实的态度,按规范标准实施,不盲目创新,不另搞一套,为将来建立全国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城市政府对这项工作要进一步认识到位,切实加强领导,为试点城市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出努力[5]。

  结束语

  北京市东城区可以说是电子政务的一个先行者。众所周知,东城区拥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身份:北京站是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地方;王府井是北京市商业中心;地坛、雍和宫、国子监等是北京的文化旅游中心。将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城区管理好,是个巨大的难题。目前,东城区正在试行一种空间网格技术来更好、更科学的手段进行城市管理。

这个模式刚刚建设和运行,还不完全是个成熟的电子政务系统。但已经可以看出城市管理者是在不断用发展的、科学的观点来管理城市。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只知道由上而下的管理,而是通过种种信息科技手段,加强政府与群众的双向沟通。事实上,通过这种电子网格式的管理方式,几乎每个群众都能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东城区还建立了城管网站,将城管的工作比如修下水道、路灯,街边广告管理都公之于众。作为城管,脱离了过去只会驱逐街头小贩的形象,真正成为“城市管理部门”;作为群众,一方面有问题找相应部门,一方面督促部门迅速解决问题,既是管理者又是监督者。显然这种方式更好地促使政府施政更加法制化、公开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电子政务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另外扩大了政府的信息渠道,群众可以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政府在做什么,这样又进一步拉近了群众与政府的距离,改变过去机关在人们心目中冷漠的印象。

城市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城市的管理者也应该迅速地更新自己的执政观念,开发新的执政手段,东城区的电子网格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体现了政府为民众服务科学管理城市的思想。这样的手段运用的越多,城市就会越来越井然有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才会更安全,更加有保障。

[1] 《城市管理概论》 谭善勇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 《现代城市管理学》(第2版)马彦琳,刘建平主编 科学出版社

[3] 《城管监督员》第23期 2006年2月27日

[4]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第3期)2006年4月15日

[5]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第3期)2006年4月15日

参考文献

1、刘增禾.信息化管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今日东城,2005年6月6日,第5版

2、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管监督员,第1期——第26期

3、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小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第1期——第5期

4、金家琴. 加快电子政务进程 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情报探索,2005-09 第5期

5、李泉. 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4日

6、陈琳. 基于电子政务的我国城市管理体制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8月,第15期

7、王丹. 电子政务:以应用作为目的驱动良性发展. 通信信息报,2004年12月10日

8、陈鹏. 北京电子政务筑统一标准小桥联接信息孤岛.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1月5日

9、李群. 电子政务提升现代城市功能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年6月,第27卷,第3期

10、蒋卓.齐心协力下好全市一盘棋.北京日报,2005年6月5日,第2版

11、透视 电子政务需谋求跨越式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网,2006年1月4日

12、查树衡. 城市电子政务的总体策划和设计. 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网,2006年1月25日

13、林观秀. 专家看点:浅析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中国学习联盟,2005年7月26日

14、谭善勇. 城市管理概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15、马彦琳.刘建平. 现代城市管理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16、杨雷. 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17、华平澜. 电子政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