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南昌”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年)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5-30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家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战略部署、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南昌市委市政府对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南昌市200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特制定《“数字南昌”总体规划(2009-2020年)》。
城市信息化一般分为信息技术应用型、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学习创新型城市等四个发展阶段。当前南昌正处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已具备一定基础,同时三网融合、无线城市建设、乡乡通工程的潜力还很大,政务网络扩容改造的压力依然存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还比较普遍存在;信息资源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政务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企业法人、宏观经济、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也取得一定进展,同时相互之间的交换共享程度还远远不够,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机制、体系、平台、标准、规范的建设难度增大,任务还很繁重;单个部门的应用取得一定进展,同时应用层次和水平相对较低,跨部门的应用较少,应用深度不足,面向领导决策和公众服务的应用项目严重不足,还不能满足领导对城市管理信息明、指挥灵的要求和公众对一站式服务的要求;信息安全事故较少出现,同时安全隐患逐渐增加,对于公共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保障仍需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的预警和应急机制、体系需要尽快建立;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日益旺盛,各方面投入逐年加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数字南昌”项目推进工作小组的组织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投入总量仍然偏低,强有力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有限建设资金利用效率还不是很高,运维资金不足;城市信息化建设对于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由于总体规模依旧偏小,对于本地信息产业的带动力有限,对于信息化人才队伍的锻炼培养的机会较少。
本规划在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外“数字城市”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和城市化融合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针对南昌市实际,紧紧围绕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的,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了2009-2020年期间全面推进“数字南昌”建设的“13510”总体战略——按照建设“数字城市”的1个总体目标,实施3步走战略,“数字南昌”建设的5大专项任务,第一阶段优先完成10项重点建设工程。《“数字南昌”总体规划(2009-2020年)》是全面推进“数字南昌”建设的总体规划,也是南昌市未来一个时期信息化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 “数字南昌”建设背景
一、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融,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数字城市”是当今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城市信息化成功实践证明,“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数字南昌”是在国内外“数字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南昌信息化发展的新理念。“数字南昌”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南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市领导多次对“数字南昌”建设进行调研和指导。胡宪市长在信息化项目专题调研会上的总结讲话谈到“南昌市面临着城运会,面临着和谐南昌,面临着开放型经济下一步要上新台阶,所以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指明了“数字南昌”建设在未来南昌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运行管理中,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与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二、国内外数字城市发展启示
(一)发展历程和趋势
纵观国内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大致可划分为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图1)。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除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外,大部分国家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2、发展阶段---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为中心
3、成熟阶段---信息化高度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趋势
(二)国内“数字城市”建设经验与成果启示
1、“数字城市”建设经验
国内一些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青岛等,大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纷纷进行“数字城市”规划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规划,确保“数字城市”建设有序进行
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发展规划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国内一些城市的实践已经得到证明。北京市制定实施《“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规划》、《十一五期间城市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将信息化作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全面建设“数字北京”,以信息化带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北京提供了有力保障。
(2)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推进机制
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推进机制对于信息化发展将会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国内先进城市信息化推进机制各具特色,主要做法是: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重视信息化政策法规建设,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机制和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在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行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等。
(3)优化配置,资源整合,强调信息化统一平台的建设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
建设统一的市级政务机房。
(4)以城市举办重大活动带动推进信息化大发展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利用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展览会等契机,以确保城市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目标和推动力,促进城市信息化水平大越进。
2、数字城市成果的启示
(1)信息化能使城市应变更敏捷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是静止被动的,往往是出了问题之后再去解决,见事迟,动作慢,效率低,激励模式单一。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可以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检验还在现场,真正做到动态管理和及时处理,使城市管理的应变能力更加敏捷。
(2)信息化能使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和信息资源深入开发整合,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信息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城市规划管理,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速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3)信息化能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
城市管理是以政府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城市公共设施、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现代化进程使城市管理工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考验。城市管理信息化首先就是城市运行高度协同,包括城市管理对象的可视化、城市管理过程的可控化、城市管理结果的可靠化。
(4)信息化能使公共服务便捷化
在城市管理中加入信息化的因素,可以使市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中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和传统的公共服务功能相比,均等化、网络化、个性化是信息化带来的最显著变革。
(5)信息化能使城市生活更文明
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人类生存方式的最显著变化突出表现是由于人们用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时间相对减少,自由闲暇和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由此,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日益增强。网络自身所显示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这种追求和选择得以实现,人们的生存质量由于多样化和丰富性而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生活同时,也使得城市文明在不断提高。

第二部分 “数字南昌”建设环境
一、城市概况
南昌,江西省的省会,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它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不仅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还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南昌的产业基础也比较厚实,是江西最大的工业城市。2006年,南昌以投资的活力、快速的发展和日益增强的后劲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
二、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发展现状
南昌市城市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应用、信息产业培育发展、信息人才的培养、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1.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南昌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电信光纤网络已经覆盖到乡镇及大部分街道、小区,2008年,光纤纤芯长度为5万余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20G,宽带用户数27万户,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4600户/万人,固定电话普及率达46.33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36部/百人,每百户拥有计算机53.33台,有线电视用户数60万户,用户率达75%。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数字南昌”第一阶段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开展了包括人口信息、企业法人、宏观经济、基础地理信息四大数据库在内的统一的资源数据库。
3.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信息技术在南昌市政府、企业、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
(1)电子政务
南昌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制定了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党政部门、县区、街办的政务信息三级互联网络,联通300多个部门、县区,上万个信息点;搭建完成功能完备的“中国南昌”门户网站,全年访问量超300万次,在2008于北京召开的“第七届(2008)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暨经验交流会”上,南昌市在全国333个地市级政府网站中排名22位,在省会城市中居11位,列全省首位。
在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上已经搭建多种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目前数字园林、数字水利、数字城管、数字消防、数字安监等20多个应用系统已上线运行。
(2)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等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涌现了江铃汽车集团、江中制药集团、江联集团等30余家应用信息技术发展企业的典型,10%左右的企业建立了独立的企业网站;上网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达19%;搭建了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电子商务并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社会领域信息化
南昌市注重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社会其他领域信息化工作,社保系统、城市公交“一卡通”工程、“金税”工程、“金财”工程、“校校通”工程、银行卡累计发行800万张、公交一卡通已发卡50万张。
4.信息产业发展
软件产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高新产业的增长,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信息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7.9%,全市软件企业超过300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销售总收入42.4亿元,其中:软件收入34.7亿元,利税总额4.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28%、7.43%、17.14%,软件服务外包出口额1070万美元。2008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1家,超亿元的企业10家。列入国家重点软件企业4家、2008年中国软件百强企业2家、上市公司2家。
2008年1月,南昌市高新区被国家商务部、工信部和科技部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南昌市成功引进软件龙头用友软件公司入驻,培育了思创、先锋等一批本土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并指导成立了市服务外包协会,软件服务外包出口额1070万美元。
5.信息化人才培养
随着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在全市党政机关部门广泛开展了信息化培训工作,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
2008年,南昌市工信委与电信部门合作,启动了“千社万村”农村信息化培训活动,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大篷车、信息体验站等方式,开展针对农村应用群体的广泛培训,向农民提供公益性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培训、体验、展示和宣传,普及信息化应用知识,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应用能力。08年已在四县及湾里区所辖范围内已完成71场次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1273人。
南昌市建立了微软、IBM、先锋南昌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和江西IT人才实训基地,全年培养1000多名外包人才。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南昌市政府为加快信息化建设,先后在各方面制定了很多法规、文件和标准,主要有:
南昌市出台包括《南昌市地理空间信息管理规范》、《南昌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标准》、《南昌市地理空间信息框架及质量控制标准》等,为下一步全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系统的整合提供必要保障。
出台了《中国南昌门户网站及县(区)部门政务网站内容保障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南昌市政务网站体系建设,加强管理,发挥政务网站作用,提高政务网站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政务类网站建设工作标准化、体系化、健康化地开展。
制定了《南昌市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试点总体规划》,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制定了方向。
出台了《南昌市人民政府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南昌市服务外包人才实训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以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推进机制不够健全。信息化观念有差距,信息化建设氛围与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有所欠缺,存在“两头热、中间冷”(领导重视、社会公众需求强烈、部门反应冷淡)的现象。信息化推进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信息化主管部门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缺乏有效地交互共享。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日益重要和突出。一方面,要避免信息的重复采集,减少老百姓和企业的“信息纳税”负担,提高信息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如何建立一种共享的机制,妥善地照顾各个利益攸关方,充分共享政府信息资源,也很重要。南昌市目前的信息资源应用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现象。
3、政务信息系统相互独立,相互间协调不足,缺少公共基础性支撑平台,应用水平不高。各部门应用系统开发多数基于“单点应用”理念进行,已有的信息系统建设偏重单一部门、单一专业、单一要素,系统间接口、标准与规范不统一,不利于部门间业务协同和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4、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总体偏小,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偏低。南昌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大,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融合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不明显,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中小企业信息化明显落后于大企业。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规模偏小,聚集度偏低,产业链条需进一步拉长和完善。
5、信息化人才短缺,相应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人才队伍总体上呈现逐年壮大趋势,但高层次、复合型、事业带头人才相对不足。高端人才招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仍然存在。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有待加强,用人环境还需改善,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6、信息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措施有待加强。受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人力限制,现有“数字南昌”系统建设中无法保障信息安全建设支出,形成安全隐患,迟滞了全局发展。信息安全管理制和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通过对南昌市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目前南昌城市信息化水平处在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为主的起步阶段后期,即将进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应用深化的发展阶段。
三、建设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一)需求分析
建设“数字南昌”,顺应国际国内信息化发展总体趋势,既是南昌市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南昌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1、建设“数字南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对社会、政治、经济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内许多城市都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和主题,把信息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着眼点。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全局性、战略性举措。
2、建设“数字南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南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三大战略工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选择优势项目全力突破,要求整体追赶、局部超越。“数字南昌”的建设是落实南昌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的重要措施。通过建设“数字南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从而创造良好的城市软硬件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和辐射力。
3、建设“数字南昌”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全面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数字南昌”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扩大网上审批范围,推动政府工作全面提速。
4、建设“数字南昌”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随着南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城市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大,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特别是城市交通、环境、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数字南昌”建设,形成信息化化城市决策和管理平台,极大提高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服务水平。
(二)可行性分析
南昌市综合力和竞争力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区域影响力方面,以江铃为龙头的一批骨干工业企业崛起和以清化高科、格林柯尔为首的工业园区的建立既确定了南昌作为江西省最有影响力城市的地位,又扩大了对周边省份乃至全国的影响。
加快“数字南昌”建设进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又好又快推进。推进“数字南昌”建设已经具备了以下有利条件:
1、南昌市委、市政府对“数字南昌”建设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数字南昌”项目推进工作小组,为“数字南昌”建设组织保障。
2、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为“数字南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南昌”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4、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将在南昌市举办,为“数字南昌”建设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5、社会文明的显著进步,为“数字南昌”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6、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数字南昌”建设管理积累了经验。

第三部分 “数字南昌”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方针,牢牢把握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南昌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支撑城市大开放主战略、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城市化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和投资拉动战略的实施,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完善信息化体制机制,转变信息化增长方式,增强信息化创新能力,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着力建设城市决策和管理数字化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南昌”建设,全面深化信息技术经济社会、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化在建设生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南昌市经济社会有快有好发展、建设现代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原则
1.统筹规划,科学论证。“数字南昌”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充分发挥信息化主管部门规划协调的作用和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整体使用效益,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专业数据与信息共享。“数字南昌”建设是一项复杂且投入巨大的综合工程,在实际项目实施前需要做好调研工作,深入研究项目的可行性。“数字南昌”的建设,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充分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南昌实际,按照量体裁衣、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来执行。
2.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数字南昌”的建设必须避免重复投资建设,要充分整合江西省、南昌市各部门各单位现有信息资源,打破条块分割,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网络融合,要着力建立健全信息资源采集、共享、交换、共享的工作机制,建立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和共享维护机制,实现系统之间的无障碍互联互通,确保信息资源的规范性、时效性、准确性,减少资源浪费。要在工程实施之前,对工程整体进行规划与评估,合理利用信息优势与已有数据,提前避免数据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根据政府业务和服务需求来设计系统,保证信息化服务于政府的实际工作。
3.统一标准,统筹建设。“数字南昌”建设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部门和各县区的相关业务和政务应用系统,应统一部署,总体设计,分级统筹建设,分步推进。
4.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加大政府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政府信息化资金使用效益。运用政府政策导向和行政协调的职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推进“数字南昌”项目建设、维护和运营外包,鼓励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建立与南昌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投融资体制。
5.完善基础,保障安全。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扩容电子政务网络带宽。处理好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的关系,在抓好“数字南昌”建设的同时,抓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以“智能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数字化生活”为主要特征、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城市”。信息化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更加完善,生态优势更加突出,信息产业成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人人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财富和成果。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二)阶段目标
(1)整合提升阶段(2009-2011年)。在全面整合、充分利用南昌市信息化建设成果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天网”系统、应急联动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旅游信息服务、小额支付“一卡通”服务系统等重大工程建设,城市运行监测和应急响应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60%政府行政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理,实现信息化促进城市管理效率上台阶、政府行政效能上台阶、公共服务效果上台阶,全面满足成功举办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政府能力提升的需求。
(2)全面发展阶段(2012-2015年)。建成全面覆盖、多网融合、技术先进的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布局合理、完整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体系,建成全方位、多维的、可视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建成功能齐全、符合服务型政府发展需求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以公民和企业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带动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增强城乡居民综合素质,促进活力南昌、文明和谐南昌、诚信创业南昌、生态园林南昌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信息化水平进入国内同类城市先进行列。
(3)完善提高阶段(2016-2020年)。按照成熟阶段国际一流“数字城市”的建设标准,全面完善“数字南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和以公众为核心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发展能力,信息化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更加完善,生态优势更加突出,信息产业成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人人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财富和成果。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以“智能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数字化生活”为主要特征、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城市”。

第四部分 “数字南昌”建设的主要任务
按照“数字南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确定“数字南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 构建“数字城市”两大核心应用体系,即“公共管理信息化体系”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
―― 构建“数字城市”三大应用支撑平台,即“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城市高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数字南昌”建设主要任务框架如下图所示。

建设“数字南昌”必须全面完成“公共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建设”、“城市高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五大专项任务。
一、公共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总体要求
公共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任务的总体要求是: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等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建成网格化、可视化、全覆盖公共管理信息化体系,增强对城市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各种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构建高效灵敏的经济运行和市场监管信息网,提升城市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管理、交通管理、财政管理和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构建全覆盖的市场监管信息网,强化对市场秩序和产品的综合监管能力;构建信息化政府运行监管系统,实现政府运行公开透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全面支撑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可视化、精确化”决策和应急指挥、全面支撑城市经济社会运行的实时监测监控。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
(二)任务内容
1、建立南昌市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2、建立南昌市决策支持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3、建立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效管理信息系统。
4、建立城市经济运行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5、建立城市交通智能化指挥和管理系统。
二、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总体要求
“数字南昌”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挥信息技术在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公共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建成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化公共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对公共服务便捷化日益增长的需求,使社会公众充分享受“数字南昌”带来的信息化实惠,全面促进活力南昌、文明和谐南昌的建设,提升南昌城市的品牌影响力。
(二)任务内容
1、建设城市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
2、建设市民“一卡通”服务信息化平台。
3、建设公交“一卡通”便民服务信息系统。
4、建设学习型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三、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建设
(一)总体要求
“数字南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构建“数字城市”统一信息空间的最新理念面向南昌城市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以全市人口信息、企业法人、宏观经济、地理空间信息四大基础数据库为核心,整合国土、规划、交通、水利、园林、林业、教育、文化等各职能部门专题数据库,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的“数字南昌”信息资源库。建设信息资源中心,建成全面支撑政府职能履行、城市可视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为公众、企业和各级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提供有效支撑;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节约资源、能源和提高效益的作用,发挥信息流对人员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二)任务内容
1、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数字南昌”信息资源中心。
2、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
3、建设完善全市图像信息交换共享系统。
4、建设完善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平台。
5、建设完善企业法人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
四、城市高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一)总体要求
建设城市高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总体要求是:在现有南昌市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网络的完善和改造,并在体制上创新,逐步促进三网的互联互通和相互融合,建设覆盖全市以及乡镇、村的宽带综合服务网络体系;规模容量、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达到中部地区城市先进水平,满足未来“数字南昌”的建设和运行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
(二)任务内容
1、升级扩容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2、推进“无线城市”建设。
3、推进城乡综合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五、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一)总体要求
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建成有预警功能的城市安全监测平台,建成城市容灾备份中心,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二)任务内容
1、建设市级数据容灾备份中心。
2、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安全预警预报平台。
3、完善城市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

第五部分 “数字南昌”建设的重点工程

为落实“数字南昌”建设五大专项任务、实现“数字南昌”建设的发展目标,按照承前启后、以点带面、分阶段实施的原则,确定优先实施以下重点工程。
一、整合提升阶段(2009-2011年)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整合提升阶段(2009-2011年)是“数字南昌”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一个阶段。在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新一轮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以优异成绩迎接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胜利召开重大战略的新形势下,“数字南昌”建设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整合南昌市信息化前期建设成果基础上,实现以下三个重大转变和新的提升:
一是建设目标向服务于城运会胜利召开转变,“数字南昌”提升为南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建设重点向应用决策层面转变,“数字南昌”提升为打造智能城市的重要手段。
三是主要任务向资源整合、统一指挥转变,“数字南昌”提升为统筹全市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框架。
(二)重大工程项目
1、“数字南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项目。
2、“数字城运”项目。
3、“数字城管”项目。
4、南昌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
5、“天网工程”项目。
6、小额支付“一卡通”项目。
7、智能交通指挥平台(一期)项目。
8、城市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
9、“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
10、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1、地理编码数据库建设工程。
12、“无线城市”建设工程。
13、南昌“e城通”建设工程。
(三)实施要点
1、“数字南昌”应用系统集约化建设要点。在已有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上通过系统功能升级改造,支撑企业法人、人口、宏观经济等信息共享应用,不再针对其他基础数据单独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2、全市信息资源统筹管理要点。市工信委负责制定信息资源的有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并发布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各职能部门按统一的标准负责各自业务数据的采集共享和专题数据库的存储维护,并根据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发布相应数据。
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制度建设要点。制定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市级政务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区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等管理规范。
4.“数字南昌”标准化推进要点。充分发挥国家、省和行业标准在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组成。
二、全面发展阶段(2012-2015年)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全面发展阶段(2012-2015年)是“数字南昌”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南昌市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关键时期。“数字南昌”建设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建成全面覆盖、多网融合、技术先进的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2、建成布局合理、完整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体系。
3、建成全方位、多维的、可视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
4、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
(二)重大工程项目
1、城市统一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2、自然资源与交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3、经济运行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4、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
5、社会保障“一卡通”服务体系。
6、城市网络教育平台。
7、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8、社区信息化系统。
9、南昌市环境保护信息系统。
10、电子商务服务应用支撑平台。
11、城市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
12、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3、全社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
14、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工程。
15、企业信息化应用创新工程。
16、市民互联网创业就业促进工程。
(三)实施要点
1、“数字南昌”市场化建设要点。建立健全南昌市信息化投融资体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数字南昌”带动产业发展要点。坚持用信息化重大项目带动信息化加快发展的策略,坚持信息化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跨部门协同的策略,完善重大项目协同规划、对接和推动机制。
3、“数字南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点。加强“数字南昌”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制定信息化专业岗位分类和业务培训标准,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4、“数字南昌”推广要点。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三、完善提高阶段(2016-2020年)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完善提高阶段(2016-2020年)是“数字南昌”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我国全面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后攻关时期。“数字南昌”建设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按照成熟阶段国际一流“数字城市”建设标准,全面完善“数字南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按照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总体要求,全面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和以公众为核心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3、按照城市高端化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发展能力。
(二)重点方向
1、完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2、完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3、完善土地和城市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
4、完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5、完善城市综合减灾防灾信息平台。
6、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信息平台。
7、完善城市生命线运行的监控和预警平台。
8、推进信息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9、推进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
10、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11、推进农业信息化。
(三)实施要点
1、“数字南昌”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要点。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普及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
2、“数字南昌”支撑社会信息化建设要点。加强全社会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对生产、流通、金融、人口流动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信息采集和标准制定,加强对信息资产的严格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3、“数字南昌”推进网络文化建设要点。开发科技、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卫生、“三农”、社保等领域的信息资源,提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建成若干强大的、影响广泛的、协同关联的互联网骨干网站群。
4、“数字南昌”缩小“数字鸿沟”要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普及信息服务。

第六部分 “数字南昌”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切实加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南昌市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研究审定全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宏观规划,综合协调各领域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强化“数字南昌”项目推进工作小组落实规划、统筹资源、组织实施的协调作用。
2、着力加强部门间协调。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决议,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标准和规范,具体协调指导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组织相关单位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全市信息共享提供服务,组织实施跨行业、跨部门、跨县市区的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
3.全面加强战略研究、支撑科学决策。成立由国家级权威专家组成的“数字南昌”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高水平并有实践经验人员构成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专项专家组,完善南昌市信息化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加强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和科学决策,努力把握信息化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1、制定和落实信息化政策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信息化建设和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南昌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洪办发[2007]15号)、《南昌市本级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洪府厅发[2008]111号)等各项制度。
2、抓好信息化标准化推进工作。宣传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严格应用已有的国家(行业)信息化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要遵守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规范,信息编码标准化,网络接口标准化,信息采集规范化。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审查,对重要信息技术产品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
三、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1、建立“数字南昌”建设专项基金。整合利用已有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逐步达到“数字南昌市”建设经费占年度财政收入1%-2%的国内平均水平。
2、优化信息化投融资环境。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方向转变。
四、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1、创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项制度。
2、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平环境,在南昌市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政府采购为杠杆,优先采用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拓展自主创新成果的市场空间,促进产业化。
3、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各县市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各类“数字南昌”应用系统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试点示范。
五、做好规划的落实和实施管理
1、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以本规划为基准,将“数字南昌”规划建设纳入政府督查考核范围,每年对“数字南昌”建设专项任务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下一年的实施计划。
2、搞好规划的滚动衔接。组织好“数字南昌”规划实施的监测和中期评估,积极借助社会中介组织力量,多角度分析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把握好规划实施的重点和时序,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3、着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要从信息化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二是要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现有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三是要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四是要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五是要从信息网站自建自管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转变。
六、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1、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实施“数字南昌”建设乃百年大计工程,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风险,其方案设计规划中的技术及设备选型、技术实施熟练度和先进性、系统设计的开发的标准、软件的开放性和扩展性等技术体系存在潜在的和可以预见的风险。为降低技术和控制技术风险,以保证该项目的成功建设和顺利实施,必须注意坚持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和协议的原则,采用行业中先进的中间件和数据库产品,采用开放性、兼容性技术手段及工具软件,采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手段。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ISO9001质量体系和CMM2软件设计与开发标准,从质量控制上使技术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2、信息孤岛风险分析及对策。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推进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由于重复投资建设导致的多种应用系统并存、系统与系统间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演变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这是开展电子政务的壁垒,也是突出的风险之一。为此必须注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和系统建设方面建立统一信息交换平台按照“6个统一”等特点实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统一领导与协调。
3、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搞信息化离不开安全,搞电子政务更离不开安全。安全自始至终是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安全没有保障,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就没有保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安全、人员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和管理安全等方面实施相应的对策。
4、资金风险分析及对策。“数字南昌”建设、实施与运维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划拨、筹备、到位、使用、支付等均需要一定的周期,并且还有超出预算之外不可预见的费用、资金缺口、资金赤字等各种可能的风险发生。为此要执行相应的控制对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开展运营、滚动发展;引导投资、联合建设。
5、政策及实施风险分析及对策。同其他几项风险相比较,政策风险问题更具有宏观性和本质性,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风险系数。为此要在“数字南昌”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做到:系统设计应紧密结合国家和省府关于信息化及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政策、文件精神等,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要求,保证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6、信用风险分析及控制。当今信用问题日渐突出。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管理也是基于信用基础之上的管理。
7、项目规划实施阶段风险分析及控制。针对“数字南昌”每一个具体建设项目,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等事前工作进行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析,避免在实施阶段产生风险;在项目实施阶段保证质量避免产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