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审判管理的“南充模式”解构
来源:四川法制报 更新时间:2012-06-06

  南充中院把加强审判管理工作作为提升案件质效、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作为衡量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准。他们通过强化对审判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建立起了全员、全程、全面、全时的“四全”管理模式

  2009年以来,南充市中院紧紧围绕审判、执行工作质效提升工作重心,切实消除法官认知“空白”,找准质效提升“短板”,扫除审判管理“盲区”。通过三年不懈的努力,一套完善的以质效管理为核心、以流程监控为手段、以科技保障为支撑、以绩效考评为导向的“信息化”审判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实现了审判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阶段型向常态化转变、由单一型向系统化转变。

  2010年,在全国审判管理理论与实务论坛上,“南充模式”受到与会专家及代表的一致好评。近两年来,四川省高级法院、南充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等多方面对“南充模式”予以高度评价。

  四全模式

  促审判管理精细

  “你们法院怎么搞起的,我都起诉了几个月了,为啥还不开庭,是不是不打算审理了……”提起3年前关于法院审判方面的投诉,南充中院纪检组组长魏广翔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时,像这样的投诉电话,魏广翔一个月要接到好几起。“法官办案随意性相对较大,什么时候办案、什么时候结案基本都由承办法官自己决定。部分案件执行不了就放到那里。到"清积"专项活动时才把"陈年账"翻出来”,南充中院执行局副局长邱书培说。

  在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怎样确保审判管理质量和效率,确保法院工作常规工作提速、重点工作加劲?2009年11月,南充中院的党组会上,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经过反复论证,2009年底,对审判管理主体、过程、内容和时段全面监管的全面、全员、全程、全时的南充“四全模式”出炉。“我们这样做,就是要确保防范不留"死角",管理不留"漏洞",监督不留"真空",确保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邦习向笔者介绍道。

  全面管理明确要求审管办对案件流程、案件质量、审判绩效办公软件运行情况以及同步录入情况进行管理,对审判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对审判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确保审判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全员管理明确合理地界定审判管理各主体间的地位、职责,实行审判委员会、审判管理委员会宏观管理,审判管理办公室专门管理,院长、庭长点线管理,审判法官自主管理。

  全程管理规定对立案审查、审批立案、案件分配、排期开庭、相关保全措施、开庭审理、案件评议、案件审批、宣判结案、文书送达、归档管理等16个环节流程实行全程监控、节点警示。

  全时管理规定则通过内网系统对法官办案情况、案件运行情况、各业务庭办案均衡度、廉政监督员监督情况等进行24小时监控,定期数据反馈给各部门负责人,确保统筹部署、合理安排。

  该院将“四全模式”写入该院《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对所有审判、执行工作分别设置不同流程阶段、工作节点和监控节点,各环节形成的材料、数据全部同步扫描、同步录入、同步生成、同步管理和监督,确保了审执工作的公开、公平和高效。

  三维管控

  促队伍管理规范

  5月28日,像往常一样,南充中院执行局副局长邱书培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查看管理系统是否有督办、催办案件的提示。

  电脑显示:一桩刑事案罚没执行案件还有3天就要到期,系统开始亮灯警示。邱书培马上安排承办该案的执行法官沈涌,制订终止本次执行的相关法律文书“该案已经部分执行,穷尽执行手段,被执行人已无财产可供执行,故终止本次执行。”“最近马不停蹄连续到外地办案,昨天才回来,正在完善刚执行这个案子的数据同步录入,还来不及处理这个案子的终止程序,"遭"了一个低效结案!”沈涌遗憾地说。

  据悉,案件因审限问题被冻结后,只有经庭(局)长、分管副院长在局域网上注明解冻原因并签署批准解冻意见后计算机系统自动解冻。但解冻后的“痕迹”却无法“抹去”,审管办将定期进行通报,一旦受到通报,年终评先评优只有“泡汤”。

  制度管理太过刚性难免存在漏洞,人为管理有着弹性容易偏离原则,微机管理可以定性操作成本较高。

  南充中院将三者有机结合,对案件审判管理全流程实行“三维管控”,促进了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队伍管理也随之得到强有力的规范。

  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南充中院修订颁发了一系列审判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确定了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裁判文书评查、案件督查、督办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为全面实现网上办案、流程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维护、检查提供管理依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先后要经过省院和中院主要领导、分管副院长、庭长、纪检监察人员、合议庭成员、绩效考评人员等37人的监督、检验。任何一个案子承办到哪一环节,有审核、监督权限的人员都可以一目了然。案件承办完了,整个案件办理的"轨迹"就自动生成档案,随时可查,绝对杜绝了办案的随意性和不公正、不公开的因素。”审管办主任李文明说。

  近两年,院审管办对南充两级法院网上办案和电子档案的建立、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先后抽查了4645件案件的网上办案情况,发出网上办案情况的专项审判管理通报15期,提出整改建议30余条。2011年底,抽查各类裁判文书103份,从中评出优秀裁判文书96份,优秀率达93.2%。省高院督察组两次检查,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信息解读

  促社会管理创新

  “以前每年参与岗位目标考评都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一线法官的办案数据统计很伤脑筋。现在干这项工作很轻松,只需要根据授权,一个庭全部法官的业绩分数就按照从高到低的分数排列出来了。”院岗位目标考评小组成员尹凌云对“微机管理”赞不绝口。

  去年年终考评时,通过微机考核,民三庭法官何顺红第一次被评为“办案先进个人”。“说实话,我没想到自己能够评上先进。以后,我得抓紧办案,争取坐个"连庄"”。何顺红一边忙着扫描案件法律文书,一边笑着说。

  数据只是支撑,专业化、精英化的法官队伍则是一组组强有力数据垒积而成的“金字塔”。建立审判管理与队伍管理的“无缝对接”机制,数据只是这种机制中的“啮合剂”,南充中院党组对此有更高更强的认识。

  对审判管理系统软件生成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解读后,南充中院健全了法官业绩、廉政档案,自动生成法官工作、廉洁业绩,与法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目标奖励相挂钩,综合考虑法官的价值实现和个人发展的更高要求,对业绩突出者设立优先进修、培训学习、考察;优先晋级、晋职或破格提拔使用;进入重点培养人才库或后备干部库。

  数据信息只是感性的东西,将感性的数据升华为理性的信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或者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从而带动或促进整个社会管理的创新,才是法院司法为民的“大手笔”。

  审管办每月对各业务庭受理、承办案件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总结审判规律,及时发布审判管理信息,为调整司法政策、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供服务。

  研究室根据审管办提供的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时段多发性、群发性的问题进行专门调研,而后形成《调研信息》报院主要领导,院主要领导对确有必要的,向当地党委、政府或者案涉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党委、政府依据报送信息作出决策。

  去年7月,民二庭统计数据显示,60余户业主就办理房屋产权证问题状告某开发商。与此同时,2个基层法院系统数据显示100余户业主状告开发商违约和办证不能问题。经过承办法官现场查证,中院相关部门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后,法院向当地党委、政府提供了相关信息,并向国土等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党委、政府领导据此作出批示后,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介入协调,这批疑难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调处。“法院的审判管理系统,把自己置于阳光之下,彰显出法院的勇气。从审判管理系统中分析、筛选出来的重要信息,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预判、预警依据,折射出法院司法为民、服务大局的情怀,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视察和旁听法院审判管理系统后,一位市人大代表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