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来源:万方数据 更新时间:2012-06-11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较快,但是市场规模尚小,“十二五”时期将是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各界认识存在分歧,发展思路不明确;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云计算发展的需要;关键技术尚有待突破;“云安全”问题仍是关键制约因素;尚缺乏行业标准。当务之急是统一认识并厘清发展思路,逐步解决制约云计算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技术、安全、标准等问题,并适时建立“中央政府云”。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纷纷出台短期经济刺激政策之际,各国政府和专家也都非常关注一个中长期问题,即“后危机时代”有没有哪些新技术可以引领一个新的经济繁荣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云计算同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概念一样,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云计算是一种信息技术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获得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所需的资源,其中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而云计算产业则是指专门提供各种“云”服务的产业。云计算的应用将使用户不再耗资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也不用大量购买价格昂贵的软件,而是直接通过网络获得各类资源,并按使用量付费,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信息的高度共享。云计算被视为信息技术(IT)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革命性变革之一。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和潜在影响,尽早展开试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未来大规模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准备工作。

一、云计算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市场规模尚小,软件即服务(SaaS)占据主体地位

    目前,官方统计机构还没有建立起云计算产业的统计体系,也没有发布过相应数据,但是一些研究机构对此做过一些统计工作。由于对云计算应用的理解不同,各研究机构对我国云计算应用市场规模的预测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比较有权威性的统计数据分别来自赛迪顾问和计世资讯两家研究机构。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结果,2009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92.23 亿元,比2008 年增长26.85%。①相对于这种口径较窄的统计数据,计世资讯提供了一种包含搜索引擎与网络游戏的口径较宽的统计数据,认为2009 年云计算应用的市场规模已达403.5 亿元,比2008 年的315.2 亿元增长了28%。②计世资讯的研究提供了云计算应用的细分市场结构,其中,以软件即服务(SaaS)为代表的云应用服务所占市场比例最大,是目前云计算服务的主要方式。2009 年SaaS 在云计算服务中所占比例为87.8%;平台即服务(PaaS)所占比例为11.8%;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所占比例为0.4%。

    (二)地方政府态度积极,中央政府部门已开始推进地方试点示范

    云计算在我国的应用还没有真正普及,目前主要是个人用户比较多,企业用户相对较少,而地方政府对云计算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很多省市都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对云计算高度关注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试图通过设立云计算中心,为本地区企业提供IT 服务。二是为了提前布局,抓住云计算的发展机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动云计算相关产业的发展。2010 年10 月18 日,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试点工作重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动国内信息服务骨干企业针对政府、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等不同用户需求,积极探索软件即服务(SaaS)等各类云计算服务模式。二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加强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云计算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三是组建全国性云计算产业联盟。四是加强云计算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有关安全管理规范的研究制定,着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多数企业用户对使用云计算尚存顾虑

    埃森哲公司对100 多位IT 高级管理人员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已开始探索使用云计算,但在态度方面依然谨慎。目前,他们更倾向于创建私有云,而不是使用公有云服务。只有不到20%的受访企业在使用公有云服务,构建和运行私有云平台的比例要更高,愿意把核心应用委托给云服务商的用户极少。云计算应用目前仅限于少量的低风险业务和试点项目。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云计算的应用规模还很小,企业对云计算应用的接受程度远低于其他国家。

    (四)“十二五”时期将是云计算产业成长的关键机遇期

    自2007 年云计算概念引入以来,云计算在国内一直处于技术发展和概念推广期。综合各方面的判断,“十二五”时期将是云计算产业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云计算市场将进入成长阶段,产业规模将会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 年前后,云计算应用将开始进入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云计算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对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影响

    第一,会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云计算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交付方式的出现,将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大大降低。企业无需再购买繁杂的IT 设备,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远程应用等软件,就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在使用费用上,用户只需每月支付一定的租金,就可以租用这些软件和服务,而且服务功能还会不断增加。第二,降低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在传统模式下,企业为开发、部署及扩展计算机应用系统,需要购买大量新设备、定期淘汰旧服务器,资金耗费多,风险较大。当企业把一个应用程序部署到“云”中时,可扩展性和基础设施投资等问题也就转移给了云运营商。而云运营商的基础设施规模可以适应各个客户的业务量增长和工作负荷尖峰情况的需要,从而减轻了企业客户所面临的投资风险。第三,企业能够利用的资源大大增加。在云计算应用前,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投资基础设施,其可利用的资源受自身设施的限制,不可能无限扩展。引入云计算后,云服务商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要远大于单一的企业,这会使企业客户能够支配更多的资源。第四,信息资源的使用更加灵活,企业的需求可以得到快速回应。除了能够节省成本,云计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快速部署。在企业定制好需求以后,云服务商会选择相应的成熟模块,快速地部署实施。相比于传统的管理软件,云计算的回应更加快速。此外,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应用配置。第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将会加深。据统计,7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投入上不足1%。而应用云计算以后,中小企业只需要付出非常低的租金,就可以使用与大中型企业相媲美的资源。这种租用模式将给中小企业带来低成本、高性能和专业化等多种好处,从而进一步加深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二)对软件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第一,云计算会给传统软件产业带来根本性变化。云计算将省略传统软件复杂的购买和安装程序,其所有应用和许可都可以随时购买生效,并通过网络完成软件服务等应用,无需占用本地过多的资源。同时,云计算也打破了绑定在某一个单独机器上的对软件应用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有应用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存储、带宽、电力等都由数据中心提供。此外,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销售将从出售软件包及终端用户授权许可,转变为出售“云计算”服务,只要使用“云”,就需要付费。而以复制光盘为代表的盗版模式在云计算的冲击下将可能不复存在。第二,云计算将助推电子商务的发展。云计算的应用会降低企业电子商务的运营成本,企业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建立电子商务系统以及后台的维护支持,这些任务都将由云计算运营商来处理。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去研究和拓展市场,使其电子商务网站成为更加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信息传播平台,实现与客户的互动,并提供丰富的网络服务。

    (三)对互联网服务业的影响

    第一,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更多的资源将从用户端走向“云”端,互联网的“端到端”理念将面临巨大挑战。目前,用户端主要通过不断升级硬件和软件来享受更多的互联网服务。云计算应用以后,几乎所有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都集中到了“云”端,用户端将变得越来越简单。通过虚拟化技术,“云”端的资源将被用户以租用方式使用,用户不再需要自己购置和升级软硬件。第二,从服务内容角度看,互联网将提供更多层次的服务。传统软件厂商一般通过出售软件介质来盈利,这些软件都安装在用户的电脑上,软件功能越强大价值就越高。云计算应用后,用户无须关心软件的购买、维护和升级,这些工作都由云计算运营商来完成。用户通过浏览器接入“云”端后,可以低租金享受更多的服务。软件厂商会因此而将各类业务转移至云计算平台,建有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营商将有偿提供计算及存储资源服务。第三,从资源耗费角度看,云计算服务所耗费的成本将明显降低。在硬件不可靠的情况下,通过云技术,将多个低端服务器组合成集群,就可以实现与大型服务器相同的功能,而商业成本将大大降低。第四,从行业监管角度看,互联网监管模式也将随之转变。云计算的出现打破了地域的概念,资源的跨地域存储与本地化监管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凸显。对此,互联网监管必须要有全局观,在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共享和网络安全监管等方面做好不同地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三、发展云计算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各界认识存在分歧,亟须正本清源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云计算尚无统一概念,我国学术界与产业界对云计算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如,有人认为云计算就是扩展的网格计算,也有人认为虚拟化、分布式就是云计算。许多厂商以“旧瓶装新酒”,提供的所谓“云计算”服务与原来的服务相比,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投巨资建设所谓的“云”系统,其设备和资源利用效率很低,完全没有体现出云计算的高效、节能和低成本优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关于云计算认识的分歧仍然可能会存在,而这将直接影响到云计算应用价值的实现。

    (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云计算发展的需要

    规模化发展的云计算需要带宽更大、稳定性更高的网络。我国互联网在网速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数据的长途传输引起的时间延迟较长,难以满足云计算发展的要求。同时,云计算需要数据资源、软硬件资源更多地部署在网络中,其核心环节就是稳定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并以此承载若干的应用服务平台。我国许多科技园区或大企业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但是这些传统的数据中心分布比较分散,存在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无法满足云计算发展的需要。少数企业数据中心规模较大,还需进一步整合,更多现有的数据中心还达不到提供云服务的要求。

    (三)云计算关键技术尚有待突破

    由于对云计算的认识未能统一,所以有关云计算的技术认识也存在较大差别。一种观点认为,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效用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云计算没有新的技术,只是现有技术的集成。从已有的典型厂商商业模式来看,不同厂商对云计算的技术理解和实现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别,因而提供了特征不同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另外,从应用角度看,云计算面临着应用模式下一些特有技术的瓶颈问题,关键技术问题如数据的私密性、数据传输瓶颈、性能的不可预见性、可扩展存储能力等都需要突破。能否在这些技术上实现突破并进一步实现商业化,将影响到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外厂商之间还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

    (四)“云安全”问题仍是云计算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云安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用户层面担心的数据安全问题,包括由于系统不可靠造成的数据丢失,以及可能被对手或黑客攻击并窃取隐私或商业秘密。二是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由于公有云计算环境由外部供应商提供并与他人共享,这就有可能导致有关国家经济、军事、政府部门的敏感数据以及科研成果失窃,从而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安全。埃森哲公司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全问题是全球对云计算的最大质疑,而这种担忧在我国尤为突出。相比其他国家,更高比例的我国受访者认为,其所在企业和机构拥有不得外泄的敏感数据。我国高管尤其担心数据遭黑客盗窃,或是意外泄露给同一云供应商的其他企业用户或本企业的非授权员工。

    (五)缺乏行业标准将影响未来“云”之间的互联互通

    目前,云计算在全世界还没有统一标准。虽然包括谷歌、雅虎、亚马逊、微软等大企业都在着手制定云计算标准,但是由于各自的云计算技术架构和应用模式存在差异,导致各自的标准也难于统一。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单元设备、技术无法相互匹配,互操作、硬件转移等难以实现,在某个系统中开发的应用程序无法拿到另一个系统使用,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多个“云”之间的互联互通。因此,建立一个可以让数据彼此互通的标准已成为云计算发展的当务之急。国内目前有三个组织正开展云计算标准的研究,分别是全国信标委、IT 服务标准工作组以及产业联盟。虽然进行了一些前期工作,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对云计算标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应在国家层面进一步统一云计算的认识,明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思路

    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下一步应该明确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思路。首先,应加强关于云计算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组织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等各方面有识之士共同研究云计算的内涵和模式,研究我国发展云计算应用和云计算产业的总体思路,确定云计算发展不同阶段的战略步骤,并以政府机构的名义发布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其次,应该研究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各地方、各大企业探索云计算应用的利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未来几年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为云计算应用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预期和政策环境。

    (二)充分考虑云计算应用需要,加强“十二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规划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定要充分考虑云计算发展的需求,避免基础设施成为云计算应用的瓶颈。首先,应提高互联网的速度和可靠性。“十二五”时期将是云计算产业的成长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这必将对网络速度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提出,要以新一代网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下一代宽带互联网的建设,但是目前的规划主要是基于多网业务融合的需要考虑的。因此,应进一步评估云计算发展带来的网络带宽和可靠性要求,力求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时以满足云计算应用需求为标准。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应统筹考虑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应在规划基础设施时,考虑全国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整合虚拟化、自动化、广域数据加速、安全以及绿色节能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为云计算市场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在市场准入方面,应考虑对有条件的云计算服务商发放全国性数据中心牌照,同时注意区域布局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对大型数据中心的选址、建设标准等方面应有所规范,可以考虑在大型电厂附近、气候和地理位置适宜的地区优先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并鼓励大型电厂不经过骨干电网,直接为数据中心供电。

    (三)以多种措施解决“云安全”问题

    第一,制定云计算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应以法律形式明确云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并以此法规为指导确定云服务的合同范本。用户与服务商之间需要签订协议,具体规定一些详细的责任条款及承担的后果。用户应理解法规的影响、服务提供商处理数据安全的方式以及公司的知识产权是否存在风险等问题。第二,建立云计算安全审计制度。应建立审计标准和制度,定期对云服务提供商进行以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评估,以提高服务商内部操作的透明度,保证其可靠性。建立审计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第三方验证来确保、促使云服务供应商对客户数据提供保护。对审计的结果应该予以公示,不符合审计标准的厂商应勒令其停业整顿。第三,支持国内制造和运营商的发展。目前,大型跨国公司仍然掌握着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出于国家安全的长远考虑,应该鼓励和扶持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在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广泛利用开源等产业技术条件,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在实现技术自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在核心产业环节,应适度扶持具备关键技术能力与产业优势的企业,发挥积极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可以考虑以各个产业环节的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国内的云计算产业联盟,通过上下游产业的相互协调、相互带动,提高国内云计算厂商的制造和服务能力。

    (四)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

    依托重大科技项目或产业发展基金,增加对云计算应用设计的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关键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建立云计算的国家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承担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的任务,并向产业界扩散。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研发机构,从事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究。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云计算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商业化使用的基础上,逐步掌握云计算领域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同步创新。

    (五)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前提下,探索制定国家标准

    目前,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已经开始成立相关机构,并在有关国家成立分支机构,积极倡导和参与云计算国际标准的制定。在这种形势下,应由国内社会团体出面,积极开展云计算国际标准研讨交流活动,争取获得同国际云计算机构对等交流的资格。鼓励国内企业或者机构尽快加入云计算国际组织,成为组织成员,并在我国成立分支机构,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应该在接受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同时,大力提倡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制定,并将知识产权政策、产业研发政策和标准化政策协调起来,逐步建立云计算的国家标准体系。政府部门在制定标准时,应该使标准的制定程序和过程更加公开透明,积极鼓励国内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六)适时建立中央政府“云”,引领和带动云计算发展

    总结地方政府推进云平台建设的经验,适时启动中央政府云平台的建设。可先以某一种重要公共服务为试点,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云平台。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探索发展云计算应用的问题与经验,为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并未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可以考虑将各部委内部信息基础设施予以整合,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主要依托国内设备和自主技术,建立中央政府的“内部信息云”,使信息在中央政府各部委之间实现内部共享。“内部信息云”的建设将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节约财政支出,通过统一的设备升级和安全管理,提高政府内部信息系统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