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重组模型的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分析
来源:万方数据 更新时间:2012-06-12

 
从生物DNA的角度,提出了供应链DNA的模型,基于模型对供应链重组过程中的企业内部和供应链节点间的流程重组加以论述。通过供应链磷酸二酯键以及供应链氢键的描述,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突出关系重组的重要性,为解决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1 引言

    生命科学告诉我们,生物的遗传单位是DNA,DNA包含着生物遗传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而供应链也是有生命的,每一条供应链在各个节点成长的环节中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供应链的业务流程重组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从企业内部的重组到整条链的重组,需要找到一座桥梁,能够将这两者统一起来。

    DNA的生物学模型提供了供应链的另一种诠释方式,DNA重组的内在原理也为解决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问题提供了思路,并以另一种价值观和另一种角度去看待整个流程重组。

    阿里.德赫斯(1998)将企业分成生命型和经济型,认为生命型企业更加具有长寿企业的特征;Noelm Tichy(1993)将企业视为生命体,提出了企业DNA的概念。认为企业具有类生命体的遗传因子(企业DNA)四;周晖(2000)则通过将生物学模型中的DNA双螺旋结构类比到企业中,提出了企业DNA中资本链和劳动力链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到以DNA去构建供应链模型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可行性的。

    周韬(2009)基于企业基因重组理论去重新构建供应链的形式,阐明了供应链基因重组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基因重组供应链的目标应该是围绕客户需求进行低成本的生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基因重组的特性与战略特征。但仍从定性的角度对供应链进行阐述,描述比较宽泛,并没有具体结合企业DNA的内容,提出供应链DNA的结构构建四。

    文献对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的意义、方法和评价体系做了详尽的阐述,从成本、绩效和时间的角度去进行流程分析,但并没有提供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在整合过程中的关系载体和企业间的联系方式。赵林度(2007)应用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研究了供应链弹性,可以看到供应链生命体构筑的可能性,以及生物与供应链领域潜在的互通性。

    在大部分关于企业或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的文献中,往往强调的是流程自身应该如何重组,但却忽略了流程间关系重组的过程,只有协调好诸多流程乃至诸多节点间的关系,才能保证整条链的稳定性和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

2 DNA重组模型

    DNA是生物体的基本遗传单位,是由两条脱氧核糖与磷酸基由磷酸二酯键链接而成的反平行螺旋链组成。在双螺旋主链内侧配有碱基,以氢键相连,形成特定的碱基对和碱基排列顺序(如图1所示)DNA之所以能成为“遗传微粒”,是由于其碱基排序和配对的独特性,带来了重组的多样性。同样,供应链各节点间的连接、节点内部的整合方式的不同也会对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以上模型和思想,可以构造供应链DNA重组模型,作为研究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单位。

    2.1 供应链DNA模型

    结合供应链的特点,类比生物DNA的结构,分成四条相互结构单链,分别是供应商链、生产商链、分销商链和零售商链,强调客户需求为中心,并以螺旋方式进行整合(如图1所示)。每一条供应链DNA的单链都有其独特的性质,正如生物DNA中碱基独特的排列顺序一样,不同的是,生物DNA的碱基只有固定的4种。且对于不同的单链,碱基的种类和配对方式都是固定的,而供应链DNA的每条单链所包含的性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由供应链各个节点间职能的差异性所决定的。

    纵向来看,生物DNA的单链碱基以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在供应链单个节点企业内部的众多流程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关系连接”的作用力,总的可以概括为资金流和组织流。横向来看.DNA的两条单链之间,碱基是以氢键进行配对连接的,进而形成双螺旋结构。而在供应链运行的整个过程里,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始终贯穿始末,决定着各节点间重组关系的作用力(如图1所示),有了这3股力量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4条DNA链的相互合作与协调。

图1 生物DNA模型及供应链DNA展开平面图

    针对每条链的职能与特点,在这里分别配上相应的供应链碱基,即该类型企业的基本组成流程,进一步将模型具体化。

    2.2 供应链DNA重组模型

    同源重组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DNA重组方式。它是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同源重组的5个关键步骤是嘲:

    (1)本体DNA与目标DNA排列整齐;

    (2)一个DNA的一条链断裂、并与另一个DNA对应的链连接,碱基重新组合配对;

    (3)通过分支移动产生异源双链DNA;

    (4)Holliday中间体切开并修复,形成两个双链重组体DNA;

    (5)将重组后的DNA带入宿主中,通过宿主的成长性状表达,验证DNA重组效果。

    基于供应链DNA模型,单个企业或者节点作为DNA结构中的一条单链,有其相应的特性碱基,代表着该类型企业独特的职能与特点。在这里,重组的本体DNA对应着供应链重组前需要修改的业务流程,目标DNA为需要引入的重组方式,所以供应链DNA重组的步骤为:

    (1)通过需求和流程分析,找到本体DNA,并确定目标DNA;

    (2)将目标DNA植入本体DNA中;

    (3)通过资本流和组织流的重新整合,在DNA单链的碱基间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4)在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多链间的碱基重新互补配对,即整条链的流程整合;

    (5)评价业务流程重组后的绩效变化。需要强调的是,和传统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不同,供应链DNA重组更加注重节点间连接关系的重组,旨在将各种贯穿在重组流程中的作用力进一步具体化,强调这些关系纽带的重组价值,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手段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的分析。

    2.3 供应链DNA重组的价值创造

    生物学中DNA重组的价值主要有:(1)优势基因的带入;(2)弱势基因的排除。而DNA的改变必然带来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变化,本质是碱基间关系重组变化带来了DNA的改变。

    类比生物学模型,供应链重组的价值主要在于碱基自身的改良和更新、碱基关系重组。

    传统的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往往将目光放在碱基自身的特性完善上,自身重组对应的主要价值为多余碱基的排除(流程的简化)、碱基自身优势属性的增强(流程的提升)和引入外界优势碱基(流程的替换)。

    在供应链系统中部分的绩效之和永远也不会等于整体的绩效表现,而是带来1+1>2的效果。所以,碱基自身的改良并不能保证整体的效益提升,关键还在于碱基间是如何进行协调的,因而在供应链DNA重组中,关系重组的价值就显得至关重要(如图2所示)。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的重心从流程本身到流程关系的过渡,必然为供应链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图2 供应链DNA重组价值创造图

3 基于DNA重组模型的供应链成员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3.1 本体和目标DNA的选择

    对于供应链成员企业来说。“本体DNA”的选择应结合自身运营状况,基于绩效评估,结合约束理论,找出流程中所存在的缺短环节,从而确定本体DNA,再通过对本体DNA的改进策略和需求的分析,确定即将采用的方法,即目标DNA。

图3 本体和目标DNA选择示意图


    选择正确的本体DNA,是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前提,而恰当的目标DNA的确定,则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是流程重组成功的前提。

    3.2 供应链磷酸二酯键

    将目标DNA植入本体DNA后,必将带来DNA单链碱基的重新互补配对,也就是说,碱基间的磷酸二酯键要先断开,再重新进行流程的关系组合。由图1可以知道,在供应链DNA重组模型中,资本流和组织流被看成是“供应链的磷酸二酯键”,在供应链节点成员企业自身的流程关系重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资本流作用力。企业内部资本流包括了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它们已经给企业带来收益或即将给企业带来收益。在企业内部供应链发生重组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相应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的资本分配,资本流的运作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里以制造商为例,制造商的供应链的基本流程(即企业DNA碱基)为:成本估价、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生产周期。假设在这四个碱基之中,生产技术的性状表现较差,植入目的基因进行替换,在替换过程中碱基发生变化,相对应的密码子也会做出调整,才能够将新的DNA连接。这相当于在企业供应链基本流程进行重组时,各流程之间的资本流相应调整,使得新产生的企业供应链可以顺畅连通。在本例中,生产技术流程被替换重组,新的生产技术重组流程需要资本流入,比如人力,实物的支持,大量现金和无形资本的支持,而企业内部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是总量不变的,所以资本流在这个环节的流人必定导致其他环节需要相应的缩减,从而打破之前的资本流运作,根据企业现行情况而调整出新的适合企业的资本流。

    (2)组织流作用力。组织流是指贯穿在企业各流程间的管理、人本、组织结构等作用力,虽然说企业流程的再造对象是业务流程,但只有对组织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保证流程之间的流通顺畅,达到流程重组的最稳定连接状态。组织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适应性。组织结构的配置必须适应原有业务流程做出的重组,也就是要使当前的组织结构更加适应企业内部调整的需求,达到硬软件的相互配合。组织流适应性越高,重组后流程间的作用力越大。

    ②柔性。组织流的柔性在于,能够对已改变的业务流程做出快速的反应。大部分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特别是组织结构复杂,冗余的企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了解重组的内容,能动力较差,反应速度较慢,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绩效,另一方面会干扰决策人员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绩效的评估。组织流柔性越高,流程间反应速度越快。

    ③沟通性。当今企业的重组是以流程为单位的,由于流程的独立性,容易导致流程间缺少最基本的了解和沟通,企业内部的流程沟通要建立在信息化和组织化的平台上。企业是无数个流程的集合,比如当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上下游流程做出相应调整后。中间的流程是否能在了解其他流程整改目的、方式的基础上做出“自我调整”,这就是组织流中的沟通性为企业流程莺组带来的强大的自我连接的意识和力量。

    ④外联性。企业的任何流程都不能脱离外界因素而独立存在,而若外界的作用力对于流程间的连接作用而言是阻力,那么流程重组便不具备稳定性。组织流应该使企业内部的流程调整和外部环境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然这种联系也是要建立在企业长期与外界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组织流外联性越强,企业各流程间的组合才能越稳定。

    3.3 企业内部供应链DNA绩效传导效应

    在生物学的DNA重组里,组合后的结果评估是由宿主细胞的成长性状所决定的,也就是DNA重组后的性状表达,同样,企业内部供应链DNA的判断依据也是重组后的流程表达,但不同的是,供应链的流程间是环环相扣的,单一碱基的改变带来的绩效结果不一定就恰好对应该流程的绩效改善,也有可能导致其他的碱基性状发生改变,由于各个特性碱基存在于同一个企业内,所以在外部环境一致性的前提下,在流程重组过程中,以“供应链磷酸二酯键”作为载体,发生的“绩效传导效应”也就更明显。

    传导效应的可能结果是:本流程绩效的提高带来其他流程的绩效提升;本流程绩效改善不明显,但其他流程却有不同程度的绩效改善,整体绩效提升;本流程重组失败,对其他流程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传统单流程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应考虑到绩效随着关系源的传导效应,把整体绩效的改善作为重组绩效的评价依据。

4 基于DNA重组模型的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

    4.1 供应链DNA氢键

    在供应链的重组中,除了节点企业自身的业务重组外,节点间的关系组合也非常重要。本文假设的前提是:供应链节点关系越紧密,重组后的整体结构越稳定,越利于供应链的绩效提升。

    生物学中的碱基是以氢键相互连接的,如图l所示,供应链DNA是以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作为“DNA氢键”将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间的业务流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4.2 供应链DNA氢键强度

    以整体的系统观来看,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在节点间的对应方式和程度就成为“供应链DNA氢键强度”H的主要判断标准。

    ①首先,将3条流进一步细分标准(见表1),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细分标准并不固定,本文在这里只是采用了一种可行的划分方法而已。


表1 标准细分表


    ②针对供应链DNA单链的流程属性,结合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相应特点,分别为各个流程配以相应权重W,例如对于供应商单链的信息流而言(见表2)。


表2 供应商信息流标准权重表


    同理,对于资金流和物流,采用如上的流程权重配置,区分核心流程、普通流程、次要流程等。

    ③对于单链的不同流程。结合第①步的各个细分标准,采用专家打分的原则,以(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对应(1,2,3,4,5)的分数,分别对各个流程进行打分(见表3)。


表3 供应商信息流评分表


    结合步骤2中的权重,可以得到各个标准的综合得分:


    供应商在信息流中标准得分为:

    又因为各个细分标准柜对于同一流而言是相互并列的,应符合线性关系。即总的单流标准强度矩阵,以信息流为例I0=(Il,I2,I3)。

    由于系统内信息流要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即信息流的各个标准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令影响系数矩阵为K1=(K11,K12,K13),要申明的是K值因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为固定值。

    综上,对于供应商的信息流强度I=I0K1T;同理,可以用相同方式算出供应商的资金流强度M,物流强度L。

    ④建立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空间三维坐标系。如图4所示,对于供应链中的每个节点,都能够通过以上步骤确定一个坐标值(M,L,I),对应于空间坐标系中的一个点,这样在供应链DNA模型中就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4个点,3点确定一个平面.那么另一个到平面的距离d.即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在相应节点到供应链中其他节点间的作用力大小。这样,我们可以得到D=d1+d2+d3+d4,D为供应链DNA模型中的氢键长度,在生物学中,氢键属于化学键,化学键的长短和键的强度成反比,所以可以近似认为:

    供应链DNA模型中氢键强度H=I/D,即长度越短,三流作用力越强。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图4 信息、资金、物流空间坐标系

    点到平面的距离越短的极限情况为点在平面内,即di=0,那么点相对于平面的其他点差异性越小,可以近似认为4点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磨合度就越高。由此得到的4个距离之和D,就能综合代表整个系统内三流间的作用差距,一种极端情况是,供应链系统内各个节点间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发展程度相仿,4点能近似合为一点,即D=0,供应链氢键强度达到无穷大。

    局限性:供应链氢键强度是从定性的角度再用定量的方式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权重的配置,还是在标准的5分评价中,都带有一定的人为主观性,不能达到完全客观地对整个供应链企业间业务流程重组中节点磨合度,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连接强度进行评价。

    优势:供应链DNA氢键的提出,为解决供应链企业间业务流程重组的“关系整合”方面提供了参考模型,使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到供应链重组流程应该有的节点特性和相互关系。

    4.3 供应链DNA重组绩效

    供应链氢键的构造,本质是通过均衡节点间物流、资金和信息水平的差距,突出整体的“齐整度”。从而达到节点间的紧密相连。增加整体获得较优绩效的能力。根据约束理论,整体绩效的发展瓶颈在于物流、资金和信息水平最弱的那个节点。也就是和其他单链磨合度最低的那条DNA链,所以在关系重组的基础上,提高“低磨合”的DNA单链水准就成了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益的钥匙。而单链的水准提高就又回到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中来。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的绩效提高在理论上是没有界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流程及关系重组的空间将越来越大,必定能给供应链带来更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