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决策在军队指挥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我军信息系统特别是指挥信息系统的逐步发展和广泛运用,指挥决策模式正悄然变革。传统的按级逐次决策方式与基于信息系统作战指挥的快捷高效要求已不相适应,积极探索指挥决策的发展变化,是联合战役军团指挥员和指挥机关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信息系统发展催生指挥决策方式变革
通信技术领域,有一个“准同步数字”的概念,它是指在数字通信网的每个节点上,实现时差不超过标准范围的同步信号传输。联合战役演训实践证明,战役指挥决策中也存在着“准同步”现象。
联合战役指挥准同步决策,是指挥员及指挥机关基于信息系统,按照作战任务和指挥权限,围绕同一作战目标,对作战行动近乎同步组织实施的筹划和决断。准同步决策的前提是情报信息共享,其形式是并行决策,纵向上级决策与下级决策联动进行,横向参战军兵种部(分)队指挥决策同步组织,目的在于提高指挥效能。
众所周知,决策在作战指挥中处于核心位置,如何把信息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关键是要形成决策优势,而形成决策的关节点就在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准同步决策有利于实现和保持决策优势。
准同步决策压缩了整体决策时间。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战役,作战节奏快、进程短,战役指挥必须适应新特点,着力提高情报活动、决策活动的效率,特别是指挥决策必须快捷高效。当前,美军从侦察发现目标、分析判断甄别、作出决策部署到组织实施打击的周期,已经从海湾战争的2小时,科索沃战争的40分钟,缩短至伊拉克战争的6分钟。实施准同步决策,使上下级决策过程尽可能叠加同步,可以最大限度缩小上下级、军兵种之间组织决策的时间差,缩短从指挥机构到部队行动准备的时间,从而提高决策时效。
准同步决策能够充分发扬军事民主。准同步决策时,联合战役军团指挥机构可灵活采取集中听取、个别咨询、集体会商等多种方式,在线咨询战术兵团和军兵种部(分)队指挥员的意见,既便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又便于各级指挥员站在全局的高度,及时理解任务、谋划作战,增强协同配合意识,实现作战的协调一致。
指挥决策方式变革激发指挥效能跃升
新一代《战役训练纲目》和《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增加了指挥员“确定战役企图”、“提出战斗构想”等内容,为开展准同步决策提供了法规依据;指挥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也为实施准同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准同步决策主要有以下方法途径:
前置决策起点——同步理解作战任务。受领并理解任务,是指挥决策启动的起点。联合战役军团在受领上级任务后,指挥员和指挥控制中心依据战场共享信息分析形势,领会上级意图。在传达任务时,采取视频会议、在线交互等形式,使下级同步理解任务。通过这种前置决策起点的方法,能够改变以往只有上级定下决心后,下级才能受领和理解任务的决策启动方式。
共享决策条件——同步感知战场情况。实现准同步决策,前提条件是使上下级同时获取相应的情报信息,对战场态势有着近乎相同的感知,从而避免了下级因情报掌握不及时不准确而使决策滞后。
聚焦决策重心——同步确定作战构想。实施准同步决策,在组织程序上,联合战役军团上报战役企图的同时,将相关要点通过指挥信息系统立即通报指挥所各要素和战术兵团,作为先期筹划作战的依据;战术兵团根据上级企图展开战斗筹划,提出战斗构想,上报要点内容。战役企图批复后,联合战役军团及时向战术兵团下达;战术兵团修订完善战斗构想,报联合战役军团审批,为研究战役决心提供参考。
围绕决策目标——同步研究作战决心。实现准同步决策并发挥其最大的指挥效益,最关键的是参战各单元能够紧紧围绕联合指挥机构的意图进行决策,有效控制不同层级之间的决策误差。联合战役军团与战术兵团通过互联互通的指挥信息系统,近乎同步地研究作战决心,减少和避免指挥员在研究定下决心过程中的个性偏差和主观臆断,能有效控制决策误差,提高指挥决策的精确性。
细化决策内容——同步制定作战计划。实施准同步决策,下级作战指挥机构可改变以往逐级展开作业的方式,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直接参与到上级制定作战计划之中。美军第3机步师在伊拉克战争战后总结报告中特别强调,正是由于直接参与了第5军的作战计划拟制,使其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本级作战计划,并在作战中始终围绕实现上级目标展开行动,而且能够迅速适应上级对作战计划的修改和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指挥决策效能。
辩证思维方式决定指挥决策方式运用
准同步决策作为联合作战指挥的一种决策方式,要根据作战任务、作战条件科学务实地实施。
准同步决策是“有限同步”。军队指挥活动具有强制性特点,下级必须在上级指令约束的范围内行动,这决定了上级决策与下级决策之间始终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决策同步是相对的,不可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同步。但这个时间差,将会随着我军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发展完善而逐步缩小。
准同步决策是“有重点同步”。准同步决策虽然有利于提高指挥时效,但技术保障复杂、网络带宽有限。通常情况下,可考虑就主要作战方向、作战目标、作战阶段等重要内容和重大问题,予以组织实施。如不分主次,凡事都同步组织,反而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准同步决策是“有条件同步”。准同步决策虽然时效性较强,但参与决策的节点增多,增大了被敌技术侦察、窃取情报的风险,不是所有的作战行动都适用准同步决策。比如,对主要作战方向、重要部署、佯动欺骗、特种作战等行动,应严格控制知密范围,确保作战行动的隐蔽性、突然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对准同步决策中交互的信息进行格式化、规范化处理,使之既便于数据库存贮、读取和操作,又能够进行加密传输,确保决策信息安全。
准同步决策是“有序同步”。准同步决策需要共享决策信息、优化决策程序、扩大决策范围,如果路数不清、组织不力,可能造成指挥机构忙乱、部队行动失调。尤其在作战过程中,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战役战术指挥员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而不仅仅局限在指挥所内靠网络、靠屏幕来组织指挥作战行动。因此,要加强指挥活动的统筹协调,把传统指挥决策方式与现代指挥决策方式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确保决策有序同步、部队有序行动、作战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