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2年,中央继续关注农业的发展。1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布的首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县域经济研究院院长高焕喜。
现代农业就在身边
记者:作为农经方面的专家,在您的新著《中国县域经济推进中现代农业建设模式设计》中,总结概括了现代农业的典型经验,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模式和对策,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均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您能解释一下什么是现代农业吗?
高焕喜:现代农业是指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主流农业。占主导地位不等于份额占得最大,而是代表着一种发展方向,引领着当今世界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具有六大特征,即多元化的目标、现代化的手段、科学化的管理、社会化的服务、知识化的农民、优质化的产品。
记者:怎样理解这六大特征呢?
高焕喜:现代农业不再像传统农业那样单纯追求农产品的产量和使用价值,而是注重追求综合性的农业效益。它在追求农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还追求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和谐、良好的生态再造、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现代农业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由单一经济效益转为综合经济社会效益,由弱质产业变为极具活力的优势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现代农业的生产手段是现代化的。现代农业不再像传统农业那样以人力、畜力、简陋的农具和传统的耕作技术、耕作方式为主要手段,而是实现了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如农具的机械化,甚至自动化,生产条件的设施化等。此外,现代农业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单位成本,利于保证粮食安全。
现代农业有别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是面对市场,适应市场需求,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农业。现代农业讲求产供销有机对接,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服务,生产与市场的主动衔接,关注和需要生产技术的科学化。
现代农业不再像传统农业搞“小而全”,更不是自给自足、自我服务,它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产物,现代农业通过开通广泛的社会化服务来实现农业的低成本、高效益,实现社会的细分工、高就业。美国的现代农业仅有不到2%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其背后的重要支撑恰恰是高度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农民既要有先进的科学理念作支撑,又要具备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市场经济、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等知识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技能。
现代农业又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目前,中国各地在实施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具有借鉴意义和启发性的典型,这些典型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既有广泛的适应性,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我省就有科技示范基地型、原料加工出口型、特产名产基地型、生态观光旅游型等多种模式。这些在我主著的新书《中国县域经济推进中现代农业建设模式设计》都有提及。
山东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现代农业发展到现在,从世界范围看,它有哪些模式?
高焕喜:从发达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来看,根据国情的不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各有不同的道路,展现出不同的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其一是欧美式。这种模式以美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它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导向为辅的模式,由于英美等国市场、资本、技术等发展比较先进,因而依靠市场的力量就可以推动现代农业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只需要起监督、指导作用。该模式的特点是土地面积辽阔,科技水平高,科技支撑强。
其二是日韩式。这种模式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它以市场导向为主,但政府引导、扶持较多,此类国家由于其市场、资本、技术等资源没有欧美那么充裕,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依靠政府推动力量较多。科技支撑力也很强,机械程度也比较高,但规模比较小,相对集约一些,强调精准。
其三是澳新式,由于其土地辽阔,人少地多,其经营较粗放,但机械化水平也很高,科技化程度比较高,从整体效益上,比前两种单位效益差一些,但更强调自然、原始、环保。
记者:我国现代农业是哪一种模式,发展水平如何?
高焕喜:我国目前的现代农业具有中国独有的特色,其模式更接近日韩式,但与日韩式又有不同。我们的土地面积更狭小,技术支撑能力参差不齐,高的很高,我们有世界一流的农业技术,如杂交水稻,低的又很低,我们还有大批的、传统的、人力和畜力兼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最关键的是土地规模狭小,地块分散,许多机械化用不上,还有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有的还要靠天吃饭。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的农业还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是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当然也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已出现了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媲美的现代农业典型和范例。
记者:山东的现代农业处于什么水平?
高焕喜: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山东在全国走得比较靠前。我省目前有19个省级以上的农业示范区,其中平度、寿光、滕州等十个为国家级示范区。各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经验,梳理一下,基本上可分为8种模式:
如崂山的城郊精品特色型。这是一种典型的服务型农业,主要特点是依托中心城市或都市,使城郊成为城市的米袋子(粮食)、菜篮子(蔬菜)、花篮子(花卉)、后院子(旅游)、绿障子(生态)、外宅子(居地)。还有以蒙阴为典型代表的山区林果畜牧复合型现代农业。其特点是在政府主导扶持和社会服务支持下,采取复合种养的方法,依托本地林果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还有平原粮棉优质高产型、科技示范基地型、原料加工出口型、特产名产基地型、生态观光旅游型、寿光“培育市场”型等模式。
全面认识现代农业
记者:现在许多地方对发展现代农业热情很高,并且出台了多种“促进”措施。既然是初级阶段,大家就处于摸索、试验阶段,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误区。您认为目前在实践层面上存在哪些误区?
规模不是越大越好
高焕喜:我省各地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对的,但在某些局部也存在着一些片面的理解。要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实现规模化,没有规模很难有效益,没有规模,很难搞机械化。我省户均只有四五亩地,人均只有1.1亩地,就这四五亩地,可能分散为六七块、十多块,甚至分得很零散,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一户没有办法推行机械化。
当然规模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根本的矛盾。我们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统”,更多地表现为政府调控、引导,社会化服务,农民自愿基础上的合作,倡导产业化经营和发展专业合作社,使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新的“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分”,表现为一家一户的自主分散经营。但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地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培育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专业农户,现在是家家继续包地,却不再户户种田。
规模化也不是越大越好。现代农业追求规模尽可能的大一些,其目的是尽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也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但是规模化的形式也不一定是把大片土地归到一家,归到一个企业,股份制的形式也可以形成规模化,大户联户经营的也是规模化。到底多大面积才是规模?30亩、50亩是规模,300亩、500亩也是规模,这个规模是相对于原来分散的、细化的、零碎的地块耕作而言的。目前情况下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要适度。原来一家一户种得很零散,种七八块地,现在三五户种在一起,这也是一种规模化。有的地方对规模化理解有些片面,非得一个村的地归到一起才是规模化,非得1000亩、10000亩才是规模化,难道300亩、500亩不是规模?追求规模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增收,不是为了规模而规模。同时,推进规模化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现代农业不同于产业化
高焕喜:产业化最关键的作用是解决了农业生产中产前、产中、产后的关系问题。过去,农民都是简单地卖原料,产前没人管,产后没人管,通过产业化,产前产中产后都能联接起来了,农户和企业之间实现了平等交易,可以坐下来和企业谈判、签合同,甚至实现利润的平均化。
但产业化需要适时升级改造,应该向着企业化的方向迈进。实际上,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民和企业,还是“口袋里装马铃薯”,虽被装在一起,彼此却有联系有排斥。农民是一个利益主体,企业是一个利益主体,两者都容易出现违约问题。前几年棉花卖到6元钱一斤的时候,有的农民偷偷卖,就不卖给签订合同的公司;企业也有违约的,前些年韩国、日本出现肉鸡事件,某龙头企业和农民签订的合同是1.8元一斤,企业销售遇困难了,收农民的肉鸡降为1.2元,1元一斤,最后,干脆不收不要,农民拿他也没办法。
如果企业化了,按照现代企业的理念、机制、模式武装农业,如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农民以土地入股,龙头企业牵头搞基地,租用农民的土地,然后分红,农民还可以在企业打工挣工资。企业化容易把各方利益链成一体,拧成一股绳,使农业内部各种资源、各种生产要素更优化地组合在一起。
企业化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这个问题。企业首先要看市场,要了解市场,企业不仅要了解自已,还要了解他人,了解整个行业的情况,了解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相对来说,他们拍板做决策盲目性相对小一些。人家事先搞预测了。现代企业是当今世界最高的文明成果,实施农业企业化的过程正是用现代最先进的经济文明成果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现代农业不一定要高投入
现代农业相对来说,投入会多一些,但是单纯利用现代科技高投入的农业不一定就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要讲规模,要讲效益。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现代农业是低投入的农业。比如,传统农业投入300元产500斤小麦,现代农业投入400元,生产1000斤小麦。过去一家一户的种,成本高,买一台机器一年可能只用三天五天,如果是现代农业,实现了社会化服务,机器就可以使用三五个月。所以,相比较来说,现代农业不一定是高投入。
另外,认为现代农业就是高投入的理念仍是典型传统农业思维的延续。现代农业是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农业,有的所谓的现代农业项目除了大棚就是温室,除了现代农业机械就是高科技的生产设备。这种通过大量高能耗(机械、化肥、农药、燃油、电力等)投入来维系的所谓的现代农业虽然容易出“亮点”,但其高投入、高浪费、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却不一定有高效益,这“亮点”难以大面积推广,无法使大多数农民受益,还可能会带来生态问题,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科技,但是单纯重视现代科技高投入的农业不一定就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更讲求遵从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农业,应该是生态农业、优质农业、品牌农业、安全农业、高效农业。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
记者:面对这些误解,您认为中国的现代农业之路应该怎么走?
高焕喜: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不论以哪种建设模式为载体,都须努力加快推进农民知识化、农业企业化、土地集约化、布局优质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名优化、市场国际化、环境生态化、管理智能化和政府高效化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
农民要知识化。农业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农民知识化的基础上的,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实施农民知识化战略已经成为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政府应发挥统筹规划功能,统筹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能,扩大培训规模,不断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其发展操作技能、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管理水准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全球视野。
其次服务要社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农业生产企业、农业社会服务组织之间通过实物或劳动的形式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深入广泛、周到、全方位的实物、技术、劳务等各种类型专业化服务,以更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产品名优化。农业品牌化是农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的延伸和发展,是把产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名牌农产品的基本要求是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知名度高、信誉好、占有市场份额大,对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市场价格能力强,同时,经过注册的商标具有知识产权的专属性。
此外,土地要实现集约化。现代农业离不开机械化,土地集约化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性要求。
环境生态化,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农业环境的生态保护。改善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现代农业实行网络化管理,它是通过运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为政府决策和生产者提供快速准确定性定量的可视化农业信息服务,使生产单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挖掘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投入、科学管理,达到增加单产、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政府高效化。政府高效化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求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引导服务农业发展上提高效率。一个地区的农业是否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实现现代化,与地方政府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现代农业的推进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去推动,只有运用高效化地政府管理方式,才有可能更积极更有效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