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仁:两化融合的战略选择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8-12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层研讨会”6月29日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研讨会并作重要讲话。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郑新立,上海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有关专家学者、部属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代表等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发表了题为《两化融合的战略选择》的主题演讲。下面演讲主要内容: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想今天下午借此机会把我们关于我们国家两化融合发展的一些思路思考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大家今年4月21日经济学人杂志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题发表一组关于制造业的革命,就这一期杂志在国内引起了相当的反响,它的副标题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将改造商品生产方法,并且改变职业的政治学。这篇文章导致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技术包括哪些,列举一些不一定是全部,包括智慧,软件,新材料,灵巧的机器人,新的生产过程,提高三维打印技术,还有一系列基于web服务,我们讲的现代化的生产服务业,我们同时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时原来规模化流水行生产转变为客户化的规模生产。

  当然这个阶段在十年以前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到,那么从这篇文章出发,我们可以对目前中国的情况做一个思考,我们国家经过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过去十年,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制造业方面有的飞跃的发展和进步。总的来看,我们国家的企业已经度过了生存期,在90年代因为大家比较困难,过去十年,基本上是从由望尘莫及走到现在,今天上午介绍还有我们国家这次神九任务成功,大家看得很清楚,中国制造业我个人感觉相当于发达国家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水平,我们还有一些差距,总的来讲我们感觉很快。

  我们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就是要从第一个阶段,第二,第三个阶段,第二是发展期,第三个阶段就是要从并列齐驱发展到引领潮流,第三个阶段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创新能力,我们创新能力是取决于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十年,随着从工业化开始到现在将近200年,工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推动工业化发展主要力量是科学和技术文明,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内涵是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信息技术对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最早是在1952年,美国做出第一代电子管的系统。当然信息化进程比工业化要晚得多,也就是60多年历史,60多年信息化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数字化开始,然后走向网络化,智能化。

  当代信息革命本质上是一场信息数字化的革命,数字化进程可以追溯到1951年,美国利用世界第一代商用计算机,做人口普查的数据,数字化结果把我们人类各式各样的信息形态和数字化最初是数据和文字,后面发展到图片,语音合视频,现在在进一步向我们嗅觉和味觉发展,数字化基础上我们发展出来各式各样计算机信息系统,但是这个数字化过程并没有结束,随着我们对物理世界的改造和进步,数字化还是在不断的发展,这个是没有疑问的。在数字化基础上一个很重要进步就是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化开始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国国务院开始研发的α网,是研究计算机数据通讯开始,对互联网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里面有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的发展,上个世纪中期开启以网络化为特点的开始,网络化也没有技术,目前情况看网络化发展势头仍然是非常猛烈。

  网络化是把数字化网络进一步放大了,如果说数字化主要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我们做事情效率,网络化已经开始对人类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全方位影响,我们从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来,最近几年智能化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在迅速向前发展,前面我们开发出很多计算机系统,只有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检索和利用,这些系统还不能算是智慧或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核心在什么地方,就是计算,通过构造各式各样数据模型,采用各种算法软件把我们通信系统产生数据通过各种模拟仿真办法寻找一个控制对象或者管理问题的最优化的结果,这个才是真正智能化的实现。

  从信息化发展在过去60年当中两化融合的概念实际上也是随着信息化发展而发展的,可以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从数字化开始的,网络化现在也已对工业化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这里面值得一提1974年,第5代微处理芯片,整个对数字控制机床发展有重大影响,其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工业领域,计算机辅助工程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过程设计也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而我们讲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是1971年,开始用于汽车车身设计和加工,所以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字化的成果,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对传统工业化的改革几乎已经覆盖了传统工业化的全面流程,从订单开始一直到最后交货,全三维数字化和数字仿真是工业化数字化向高端发展。网络化对传统工业改造就是可以把各种数字化成果放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使得个同软硬件系统可以在网络化运行,这样就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这几年发展中可以看到,网络化使得产品生产使用过程当中一系列的基于web服务成为可能,特别是最近这两年提出来云服务的概念,对制造业影响在我们国内也有研究工业云或者其他概念,这都是一种基于web的服务,为制造业服务化创造条件,而且网络化使跨地域便携设计,并行设计,全三维关联设计,协同研制等等,技术和单元开展到系统,科研,设计,生产流程从转型同低于协同,发展到并行,跨地域协同,高度并行,智能化对传统工业化改造主要是体现在通过计算,获取最优产品性能或者最优的生产过程控制结果,就是智能化变化把各种形态通用专用引用到工业产品,或者生产过程,形成这样一个最优化的结果。

  我们看到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包括主要是两大块一个是嵌入式系统,一个是工业软件,我们抓住嵌入式系统工业软件就抓住研发,产品,生产,管理等信息化创新的牛鼻子,在国际上有很多学者认为21世纪是一个嵌入式的世纪,现在全球微处理器不管PC还是手机当中数量是远远不及嵌入式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很多产品或者系统当中比如说或者没有嵌入式系统成为两化融合有或无的标志,或者两化是否深度融合的标准,带有芯片,嵌入式系统的产品才具有信息时代的产品。我想嵌入式系统应用应该是无至尽。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嵌入式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芯片设计或者制造,搞芯片同志是设计不出嵌入式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专用计算机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很复杂,所以嵌入式系统关键在于理解现有工业产品和物理系统,找到利用和设计嵌入式系统理论方法,构造一个智能物理系统,所以主要难点是在于用什么设计嵌入式系统,或者解决现有工业产业或者物理系统什么问题,所以学集成电路人是做不出嵌入式系统的。

  另外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工业软件,我想这个以前讲得很多了,美国有一家公司因为把军用直升飞机软件卖给我们国家违反了法律罚款7500万美元,工业软件也不是设计软件人可以做出来,不是搞软件人搞的,它因为带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而且各项隔夜工业软件可以千差万别,工业软件发展没有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直接长期介入我们工业软件是很难发展的。

  而且我们应该看到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创新能力,当代先进制造业核心不断迅速利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改造和优化,我们工业部门能够对科学技术前沿最新成果非常敏感,而且能够迅速转化成我们产品,这个是影响我们整个工业化发展和关键的,所以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是很难实现并列齐驱,所以先进制造业不是一种技术创造,是一种能力,利用最先进科学技术改造的能力,这种本质就是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我想中国的情况跟发达工业国家相比我们创新能力差距可能比劳动生产力方面差距更多,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劳动生产力是美国1/8,我们在创新能力我觉得比1/8还要大。

  这里面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后两化融合之下深度发展,一定要促进信息化相关学科的融合,无论哪一个行业高端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软件发展,都跟前沿的高端技术相关。所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创新能力,最后主要意思是殊途同归,互为依存。

  我们可以反过来看一下,信息时代学科研究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下面的学科研究基础上,现在上面两块更重要一个是学科数字化,我们要把我们所有学科研究成果做到数字化,能够用数学工具计算机加以描述,另外一方面在学科基础上开发学科研究的应用系统,推动学科研究的发展这里面包括我们讲的知识生产,专家系统,信息搜索,所以实际上信息化也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规划时代学科研究的内涵,爱因斯坦讲过要靠归纳推动做科学做不出创造性的科学,学科信息化是要把抽象思想尽可能交给计算机去做。

  所以比较好的办法信息技术专家可科学技术专家的融合,我想我们科学技术专家科学家不应该以为信息系统工业软件微不足道,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软件具有很大的创新性,政府部门应该政策上鼓励两者的融合,激励我们科学家,信息化专家共同组织研发团队,合理开发,这样的话我们国家制造业并驾齐驱引领潮流发展并指日可待的,这是我的一些观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