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主导话语。在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牵引、抓手带动下,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共识已达成,围绕信息化的研究如火如荼,抓建成效也日渐明显。但研究深度不到位、广度存盲区的现象仍存在。加强信息化的逆向思维研究不是要否定信息化、去信息化,而是站在发展信息化的立场上,寻找信息化的“破绽”和弱点,实质是探索更加科学理性的军队信息化建设路子,主要包括思维转变、文化转换和能力转型等。
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军事变革是由美军主导先行的,其不遗余力向别国高调“推销”信息化的做法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这既有军事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有美国长远的战略考虑,即将他国纳入由自己掌控的信息化建设轨道,使之在未来可能的对抗中难以对已构成有效的挑战与威胁。无论从理论维度还是实践维度看,加强信息化逆向思维研究具有现实紧迫性。军事思维要服务于军事目标的达成。从军队存在价值和担负的使命任务看,以逆向思维研究信息化是顺应军事技术发展、服务军队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求异研究、颠覆常规思路,有助于突破思维盲点、全方位研究信息化的不足,对信息化建设产生砥砺、校正功能和助推价值。
信息化逆向思维研究成为影响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当前,信息化是各国军事发展的普遍追求。战争作为暴力对抗行为,作战对手的特点与己方的军事能力将决定己方对抗行为的选择。目前对我军构成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的对手是具有不同发达程度的信息化军队,信息化作战将是一种常态模式。但信息化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其具有相对性特点,难以造就绝对实力,“一着不慎”可能造成“满盘皆输”。要赢得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打“非对称作战”,呼唤着信息化逆向思维研究,通过探究信息化之“命门”,实现关键时刻“一击定乾坤”的撒手锏重任。随着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追求信息化的热情往往会遮蔽对信息化负面的理性思考。实践证明,过分迷恋一种手段,可能会陷入自缚手脚的依赖“陷阱”。开展逆向思维研究有利于打破信息化常规思维的惯性制约,跳出信息化惯常模式的框子,实现思维领域和军事实践活动的“奇正”变化,通过打造信息化“蓝军”,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效,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开展逆向思维研究既是对信息化功能价值的再审视,也是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自省和对军队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要实现思维转变。信息化遵循复杂系统思维,坚持信息主导、综合集成,对军事能力能产生“倍增”效应,但由于关涉要素众多、相互依存度高、融合结构复杂,部队建设在提高系统集成度的同时,不免也被信息化所“绑架”,信息化产生的“倍增”效应可能因某个关节点毁损瞬时演变成反向衰减。这种特点反映在对抗中,意味着双方都有难以有效防范的相对薄弱点,那种追求以我之最强点对抗敌之最弱点的最佳“点位对应性”模式往往成为可遇难求的理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于敌转变思维方式,既着眼于发现敌我系统间对位要素的优势差,也可以着眼要素错位、瞄准敌之绝对薄弱点,破坏瓦解其信息系统,降低作战效能。
要依靠文化转换。信息化的主导性体现为信息文化对军队价值理念的渗透与改造。信息文化既内含着诸如信息要素地位、功能等技术文化,也包含反映军队性质宗旨的政治文化。当前,主流信息文化的话语权掌握在美国手里,它既创设信息化议题,又主导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但文化的多元决定了信息化的多样,全盘接受西方信息文化一种模式,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很可能跌入西方“陷阱”之中。加强文化转换是确保我军信息化主导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必然要求。要仔细甄别西方信息文化,科学判断哪些属于可以拿来的技术部分,哪些蕴含西方价值文化需有鉴别地吸收,哪些隐藏西方战略图谋必须坚决抵制;要积极发展反映我军性质宗旨、体现政治要求的信息文化,通过构建科学辩证的信息文化来主导信息化建设,发挥对信息化的正向促进作用。
要注重能力转型。加强信息化主导能力,着眼信息化建设规律,适时对所面临的形势进行理性估价和现实透视,确立信息化的科学时空观和价值观,全面理性看待信息要素和信息化的功能价值,理清信息化的目标定位、建设步骤,不能唯信息化,把信息化建设“庸俗化”。加强非信息化环境中的作战研究,如遭受敌方信息破击后体系毁损的情况下,敢于打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非信息化战争,增强在失掉信息主动权下的作战能力,防止被信息化缚住手脚、形成“信息化依赖症”。加强信息化对抗能力,既做好平时的战略警惕与防范,排查可能对我实施的信息化“潜伏”,防止关键时刻被激活,也要做好针对可能对手的信息化谋篇布局,增强威慑与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