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门体制改革是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改革成功与否将对我国政治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在当前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应抓住电子政务飞速发展的契机,为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大部门体制 信息化 电子政务
前言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到:“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是大部门体制(以下简称“大部制”)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何谓“大部制”呢?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制改革就是重新整合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资源、信息和权力的重新调配,以求构建服务型政府。[1]
同时,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到了“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政务自2002年以来,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而在十七大中,电子政务更被赋予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历史使命。不容置疑,电子政务将为大部制改革扫清
障碍,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是大部制改革的助推器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国家把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政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掀起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也将为我国大部制的信息化构建提供契机和条件。
1.在观念上,电子政务的“一站式”理念有利于改变各自为政,“部门本位主义”的狭隘思想,为大部制改革做好观念的铺垫。在当前经济体制的转型期间,由于各个政府部门所行使的职权范围不同,他们的利益目标就不完全一致。这些因素有可能成为大部制改革的阻力,任何一个既得利益者在推进改革时,如果发现改革不利于自身的话,就会尽力阻止改革的进行。
而基于电子政务的“一站式”服务可以解决各自为政的利益格局,所谓的“一站式”也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行政业务流程再造的有机结合来改变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状况,[2]这种理念与大部制“宽职能,少机构”的宗旨是一致的。
2.在应用上,利用电子政务“业务流程再造”推进大部制改革。2002年,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联邦政府组织架构框架”的基本精神,提出了“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FEA)。FEA包括五大参考模型,分别是绩效参考模型、业务参考模型、服务构件参考模型、数据参考模型和技术参考模型。FEA注重流程整合,淡化部门概念,强调业务协调和统一,以形成一条业务流,达到资源共享,集约化服务的目的。[3]
我国在推进大部制改革之际,也应该借鉴“业务流程再造”思路和外国的成功经验。蔡立辉指出,必须“在再造行政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并使之集成整合,互通互联,打破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鸿沟,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这也是大部制改革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3.在资源上,通过电子政务进行信息整合,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大部制的构建提供保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主要是将分散于政府各部门和社会上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通过集成,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大部制改革作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它的目标包括提高行政效率,
就信息本身而言,孤立、零散的信息是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只有系统的信息才能最广泛地被利用,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机构、组织部门之间的信息割裂,是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的关键症结。随着“大部制”改革的实施,要利用电子政务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推动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应用,打破部门间的信息障碍,最大程度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和利用,实现信息的整合,为大部制改革扫清“信息孤岛”的障碍。
4.在体制上,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防止“大部制”管理后,部门权力过大的问题。 在组建大部制后,如何防止大部门在拥有了更大的权力之后不至于腐败以及如何使“决策、执行、监督”中的监督得到有效地实行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实践证明,对于公权力的制约,最有效的还是外部的监督,特别是人大,司法,公众,媒体等,而电子政务是公众了解和监督政府的最佳窗口。
因此,要继续推进政务公开,使公众可以很容易地知道政府究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目前正在做什么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备而引发的政府行为失范。广泛推行政务公开能有效地遏制“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
另外,《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它为构建阳光型政府奠定了基础,通过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以实现人民的监督权,是转变执行理念,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制度基础,也为大部制建立之后的权力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4]
结语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能为大部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以构建服务型政府。然而,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存在诸多问题,它能否适应和支撑大部制要求的整合、精简?是否会出现伴随行政体制改革的电子政务浪费?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检验。
[1]贾义猛.大部门体制的国际借鉴及几点启示[J].http://www.p5w.net/news/gn
cj/.
[2]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化时代的政府再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4
月第一版.
[3]吴吉义,吴小梅.美国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应用现状分析.http://www.echinago
v.com/gov/zxzx/2006/7/10/6140.shtml.
[4]杨学山.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信息公开条例》解读[J].电子政务,2008年第五期.
华南师范大学